看到家里玻璃脏了,想给家人营造干净舒适的环境,高高兴兴地去擦,结果才擦了20分钟左右感到很累,想休息一下,但是想到之前对我触动很大的一本书《认知觉醒》,还是坚持擦完了。
《认知觉醒》是周岭老师写的,读这本书让我产生了共鸣,书里提出了很多困扰大家的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给出了具体解决的办法,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在他36岁以前,他的两个好朋友发生了意外,他想如果他被剥夺了现有的一切,他会做什么?发现自己什么几乎都不会。从那时起,他有了焦虑,想学技能,想有所成就。
他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他读了很多书,从迷茫到清醒,知道了实现梦想的方法所以写成这样一本书和大家分享。
文章开始他提出了三重大脑理论。
人的大脑是有个进化历程。从数十亿年前海洋里出现了“复制子”——单细胞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之后进化成鱼类。
约3.6亿年前,进入了爬行动物的时代。为了然后爬行动物衍生了“本能脑。”即根据环境做出本能反应。
而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出现,为了适应环境,它们进化出情绪。被称为“情绪脑”。
直到250万年左右,人类的大脑进化出“新皮层”,它从7万到20万年才成型。由此,人类发展出语言,科技、发明创造等等。被称为“理智脑”。
理智脑虽然高级但是弱小,因为它出现的年代比“本能脑”,“情绪脑”晚,而且发育时间更长,而且前两者控制了百分之八十的神经元,所以“理智脑”对大脑的掌控力也弱。前两者看起来低级但是控制着潜意识和生理系统,视觉、听觉、触觉,呼吸、心跳、血压等都被它们掌控,因此其运行速度极快,至少可达11 000 000次/秒,而理智脑运行速度只有40次/秒。
所以日常的大部分决策都是“本能脑”和“情绪脑”决定的。
所以,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定下目标总是不能达成,因为以前环境恶劣,为了活命他们争夺资源必须反应迅速,即时享乐。人的天性就是希望舒适,是避难趋易,急于求成的。
这本书告诉我们,做不成事,并不是因为愿望不够强烈,也不是因为意志力不足,而是因为默认天性太过强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