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社会很浮躁,你处在这个社会里,自然会受到它的影响,自然会有很多浮躁的情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定期地‘跳出来’看自己,审视自己,调整自己。”这是我大学时《组织行为学》的一个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讲过的话。
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好一点的手机可以上2g的网看看网页,人们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整天整宿地跟手机粘在一起。但是,毫无疑问,手机的出现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空前的近,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随时找到你,换句话说,我们个人的空间越来越少了。
那个老师平时像个老愤青,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很喜欢,我对有个性的人都是心存敬意的,特别对于这样有些特立独行的人。他说:“每两个星期,我都会去爬山,有时候一个人,有时候约几个朋友,每次我都不会带手机,我怕人找我,同时也是给自己一个放空的时间。”那时候觉得他真的个性极了,特别膜拜,如今更多的体会,是觉得他活的明白,内心通透,不为外界纷扰所累,非常值得学习。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除了能够被随时找到以外,更是被太多太多的碎片化信息所包围甚至是挤压,有时让人透不过气。就拿微信或者钉钉群来说,尽管已经下班了,可是仍然有人在@你,完全离开,根本就是想太多。有人可能觉得这种忙碌很好,工作效率很高,我对此是嗤之以鼻的,当然,我并不否认它让人更方便了,代价就是侵占了每个人的空闲时间、空闲的脑子,同时,毁灭的是每个人的自由奔放的想象力,是个性化的人格,是创造力!但是,作为“被统治、被支配”的我们,是没有太多的自由和选择的,毕竟我们要生活,从客观上说我们还是要屈服于现实。
不过,我仍然要呼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随时“跳出来”的意识和思维,不要被温水煮青蛙式的惯性和所谓的“安全感”“侵蚀”成一个“螺丝钉”,自由的意志最为珍贵。自由的意志靠什么来支撑呢?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或者持续的自我革命的意识。人,一定要懂得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的终极追求、梦想是什么,不要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要学会让自己“跳出来”,用一种上帝的视角看问题,看待困难,用“旁观者”的清醒思维分析所处的环境,找到最本质最关键最真实的问题,届时任何迷雾般的幻境都会消失。
像我那位老师那样,爬山,不带手机,换到一个没人打扰的环境,放空自己的心,排解掉内心所有的喧嚣和浮躁,排解掉内心所有的迷雾,让理性的阳光进来,让空灵的定慧浮现,我们就能找到自己。有时候我们之所以迷茫,是因为我们缺少自我认知的勇气和方法。理性地自我剖析,像一个旁观者一样不带任何偏见地审视自己,对自己来说,是需要莫大勇气和定力的。做到了,做好了,就能得到自我境界的提升,这就是没有磨和难(读南),就没有升华。
在喧嚣的尘世间活着的我们,特别是在一线大都市,太需要一种“跳出来”看自己的能力。跳出来,你才能接受自己的不能和无能,跳出来,你才能找到自己的内心和前方要走的路,跳出来,你才能注意身边的美好、人世的感动、不经意间回眸的幸福……
我希望我们可以一起随时“跳出来”,灵魂出窍一般找寻真相、找寻本我,别被浮躁带乱了思绪,别被忙碌带偏了方向,别被无奈带走了梦想,做个坚定的有个性的有趣的可爱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