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牛
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禅宗十牛图颂 宋·廓庵禅师序:从来不失,何用追寻?由背觉以成疏,在向尘而遂失。家山渐远,歧路俄差。得失炽然,是非蜂起。
“寻牛”,就是寻找内心的这条牛。它藏在哪里?藏在草丛里,比喻此心被邪见障蔽了;藏在高山上,比喻此心就被贡高我慢障住了;藏在泥沼里,就是情欲把牛陷住了。力尽神疲也找不着时,只听到树上的蝉在唱歌。
寻觅此心的过程,这是修行的第一个阶段,方法用不上,心安定不下来,怎么找得到。师父啊,我是念佛好还是持咒好,又或是参禅好?其实,只要你肯用功夫,肯照方法去做,日久功深,自然有个入处,但不要半途而废,要有决心。循着一定的规律有耐心地做下去,自然就会有一个结果。
2、见迹
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禅宗十牛图颂 宋·廓庵禅师序:依经解义,阅教知踪。明众器喂一金,体万物为自己。正邪不辨,真伪奚分?未入斯门,权为见迹。
第二个阶段虽然还没看到牛,但能看到牛走过的足迹了。循着足迹往前走,好消息就在前面。“见迹”比喻我们闻法听经初解义理,知道了要经过什么样的过程才能把心头的污泥浊水排除干净,找到了依止修行的方法。
可是在水边、在林下,见到的足迹不止一个,有很多。寓意说起步还未稳,有时候清楚,有时候又犯糊涂了。但即使这山再深,牛毕竟是很大的东西,遼天鼻孔,想藏也藏不住。就是说只要我们有决心,有信心,这个清净的心本来具足,时时显露,只要你专注不放松,自然有找到心牛的时刻。
3、见牛
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
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禅宗十牛图颂 宋·廓庵禅师序:从声得入,见处逢源。六根门着着无差,动用中头头显露。水中盐味,色里胶青,眨上眉毛,非是他物。
“见牛”比喻功夫到了纯熟的地步,终于看见牛了。禅宗里叫做“破本参”,或者叫开悟、见道。见牛,就是比喻依靠闻法修学的功夫,见到自己本具之心牛。但是不是到此就圆满了呢?还没有。那仅仅是找到了这条牛,进一步调伏的功夫还在后面。
风和日丽,杨柳青青,表示我们内心的清净安祥与安宁。开悟时的快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是“森森头角画难成”。那种受用是无法与他人分享的,外人只能够分享他外在的喜悦,不能分享他内心的安详自在。外在的财富会丢失,会被骗走或借去不还,但内心的财富、开悟的受用,任何人都抢不走、夺不去。
4、得牛
竭尽神通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禅宗十牛图颂 宋·廓庵禅师序:久埋郊外,今日逢渠。由境胜以难追,恋芳丛而不已。顽心尚勇,野性犹存。欲得纯和,必加鞭挞。
得到了牛不是万事大吉,功夫还在后头,这牛如果不加以调伏,还是会反复的。见道容易修道难,禅宗历史上也有记载,有些开悟的学人没有做好保任的功夫,就出现了反复。顿见真理是开悟,渐除习气就是保任的功夫。
这条心牛从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很重,还要经常地打磨修炼,修集福慧资粮,忏除往昔罪业,才能保持已经获得的成果。心牛有时会跑到我慢的高原上,跑到情欲的烟云深处。但因为我们的功夫有基础了,觉照会时时提起,即使暂时走失,也不会直接退回无明的阶段。例如有些很用功的学人,说的时候见地很好,但碰到具体问题,无明火还是很大。这就是他有时觉照不到的地方。
5、牧牛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抑自逐人。
禅宗十牛图颂 宋·廓庵禅师序:前思才起,后念相随。由觉故以成真,在迷故而为妄。不由境有,唯自心生。鼻索牢牵,不容拟议。
调摄此心的第五个阶段是“牧牛”,精心地牧养这条心牛,不让它侵犯一点苗稼,要让它吃“本分草料”。所谓“本分草料”,就是一切都是按规矩来做,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把鞭索拿得紧紧地不放松,防止心牛又犯他人苗稼,再次走入尘埃。当这牛牧得纯熟了,不用鞭索也会很听话地跟着走,那就是用功纯熟了,到了“无功用行”的阶段。从有心用到无心用,从有意识地去调此心,调到纯熟的时候,调而不调,不调而调。到这步田地,那就是从生活禅进入到禅生活,时时都在道中,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6、骑牛归家
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
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禅宗十牛图颂 宋·廓庵禅师序:干戈已罢,得失还空。唱樵子之村歌,吹儿童之野曲。身横牛上,目视云霄。呼唤不回,捞笼不住。
这时的功夫又进一步,不要再去拽着牛鼻子,可以闭上眼倒骑在牛背上,一路把家还。比喻脱离了情识妄想,骑上本具之心牛,回到自己本来之家乡,回到自己本有的极乐世界、庄严国土。
人的心一烦,什么都不顺眼,摆盆花也不觉得好看;但当心里清净喜悦时,那盆花就特别的漂亮。但其实,那花并没有改变,只是心态改变了而已。所以说,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因为烦来烦去,除了自己苦恼,连累他人,对外在的事物起不了什么作用。
修行到这个阶段,内心的战争已经平息,此时,看似无心所作的一切也都合规合矩。以众生的眼看待万事万物,万事万物都和自己是对立的。以佛眼看待万事万物,万事万物都与佛同体。这是非常奇妙,也是非常平常的一件事。我们不妨自己来观察,来反省。
7、忘牛存人
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禅宗十牛图颂 宋·廓庵禅师序:法无二法,牛且为宗。喻蹄兔之异名,显筌鱼之差别。如金出矿,似月离云。一道寒光,威音劫外。
骑牛已到家山,牛也不用管了,可以好好的睡一觉。这个时候一切的方法不需要了,鞭子不要,绳子不要,都放在堆杂物的库房里边了。
这个家,指的是本觉无为之家乡。这个阶段就是“亡牛存人”,把所看的、所管的这个心放下,没有需要管的对象了,让自己的智慧独照。智慧独照犹如明月当头,万籁俱寂,一切境界都在月光中消融了,只有能照之智,没有所照之境。
小乘修到这里就止步了,红日三竿犹作梦,这是用无忧无虑地睡觉来比喻无余涅槃的境界。但这个阶段其实是暂时的,如果不再加以修炼,无事安闲,停留在这个阶段,再也不朝前走了,那就是小乘的无余涅槃了。
8、人牛俱忘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寥廓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禅宗十牛图颂 宋·廓庵禅师序:凡情脱落,圣意皆空。有佛处不用遨游,无佛处急须走过。两头不着,千眼难窥。百鸟衔华,一场吆啰。
但对于大乘来讲,忘牛存人还不究竟,第八阶段还要“人牛俱忘”,法也空来人也空。比喻凡情脱落,圣解不存,生佛俱空。
这个时候的一张画是一个大圆,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空无一物,人也空,牛也空,我执、法执都破尽。这是从小乘的无余涅槃进入到大乘的无住涅槃中间,有这么一个休息站。到这个阶段,就像有雪花飞到红炉上,当下就融化了。就是说这个时候的智慧就像红炉的火焰一样,遇到什么烧什么,那就是大智慧,一切都消融干净。到这个时候才算是大事已毕。
9、返本还源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禅宗十牛图颂 宋·廓庵禅师序:本来清静,不受一尘。观有相之荣枯,处无为之凝寂。不同幻化,岂假修治。水绿山青,坐观成败。
第九个阶段叫做“返本还源”。以一幅水绿山青、不留一尘一埃的图画,来比拟真心本来清净,无烦恼妄念,当体即是诸法实相。返本还源,彻底地归家稳坐。
用禅宗的三种境界来说,到这个时候就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饥来吃饭困来眠,返本还源,一切现成,无法可说,无事可作。但是不是就到此停止了呢?如果到此停止了,也还是一个自了汉,没什么了不起。如果都修到这个地方再不往前走,只能说他虚消了信施的供养,不起作用,只图个人快活了。
10、入廛垂手
露胸跣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禅宗十牛图颂 宋·廓庵禅师序:柴门独掩,千圣不知。埋自己之风光,负前贤之途辙。提瓢入市,策杖还家。酒肆鱼行,化令成佛。
最后一个阶段“入廛chán垂手”,画面中是弥勒佛化身布袋和尚的形象。修行证果后,还是得要倒驾慈航,回到苦难的世界,来作苦难众生的慈航。“廛”就是卖东西的十字街头,“垂手”就是来教化众生,意思是走到十字街头来教化众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