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晚的台灯下,笔者端坐于电脑前,不经意间一扭头,瞥见身边的白墙壁上出现了一只灰褐色的小蜘蛛。说来也有点好笑哦,笔者一直有个习惯,遇到蜘蛛,总想贴近看一下这小东西的腿爪是否完好,那八条腿脚实在是太细长了,长而暴露,岂不是很容易受到伤害嘛——造物主当初创造生命,不会是想来个恶作剧吧,随手就弄来这么一只比例失调的物种来吧。如此一来,就像你我走在大街上,于对面走过来的男男女女呢,也只是对向而过罢了,视而不见;而如果是个瘸子跛子呢,你就会多看一眼,送出丝丝特别的关注,你说是吗?
可当笔者小心翼翼贴近时,一个小奇迹发生了,这只只有绿豆大小的蜘蛛分明本能地感受到了不明就里的威胁,八条腿瞬间加快了离开的速度,匆匆而去。呵,这小不点点灵气着呢,分明能感觉出来致命威胁正在临近。
笔者笑笑,想对这只微末之物说:小东西,你多心了,靠近你的但凡是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对你有所伤害,相反,只会保护你。
因为,在每一个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国人眼里,你是只——喜蛛儿。
西汉刘歆《西京杂记》是这么说的:“蜘蛛集而百事喜”,从此你有了“喜蛛”之称。
晋·郭璞《尔雅疏》:“此蛊来着人衣,当有亲客至。”喜蛛脱巢而降,谓喜从天降。中国民间从此常以此作为吉祥纹样和喜乐图案。
北齐·刘昼《刘子》卷三《鄙名》:“今野人昼见蟢子者,以为有喜乐之瑞。”
唐睿宗景云二年(712)八月的一天早晨,官居鸿胪寺丞的张文成一觉醒来走出卧室时,忽然发现有只大如栗子的蜘蛛从门梁的一张网上悬空而垂,恰巧挂在自己的眼前。“这是喜虫啊!”张文成高兴得手舞足蹈,“喜虫天降,喜从天降……”数日后,应验来了:皇上颁诏大赦天下,并给百官加阶。这种办法相因成俗后,专绘蜘蛛悬网的瑞图也就产生了,名称就叫《喜从天降》。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个画家,即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来幅中国画《喜从天降》,可构图里却无一只蜘蛛,那专业评委们可能会因此将你刷下你信吗?因为你没文化。
宋人笔记(作者不详)《采兰杂志》记:古时候,有母子久别,未能相见。做母亲的日夜苦苦思念儿子,盼他早日归来。一夜,母亲在油灯前做针线活,偶然发现一线蜘蛛丝垂在衣服上,便抬眼望去:咦,一张蛛网好端端地结在架上,单悬下长长的一线丝在自己身上。“莫非儿子要回来了?”她想。第二天,她朝思暮想的儿子果然回家了。事传开后,蜘蛛就有了“喜子”、“喜蛛”、“喜母”和“喜虫”的别号,它的突然出现,被认为是喜庆降临的预报之意。从此,就有了把蜘蛛画在窗户上当喜兆的习俗。
不仅在学者的笔下,在元人杂剧里也时常可见喜蛛儿的身影。如:
王实甫《西厢记》:“疑怪这噪花枝灵鹊儿,垂帘幕喜蛛儿,正应着短擎上夜来灯爆时。”
张国宾 《薛仁贵衣锦还乡》:“这灵鹊儿噪晚衙,喜蛛儿在檐前挂。”
郑光祖杂剧《迷青琐倩女离魂》:“则兀那龟儿卦无定准,枉央及喜蛛儿难凭信。”
尚仲贤杂剧《尉迟恭三夺槊》:“怪日来喜蛛儿的溜溜在檐外垂,灵鹊儿咋咋地头直噪。”
杜仁杰《集贤宾北》:“月色辉,夜将阑银汉低,斗穿针逞艳质。喜蛛儿奇,一丝丝往下垂,结罗成巧样势。”
...........
实际上,蜘蛛跃身为“喜蛛”,跟蜘蛛的另一个名字“蟢”或“蟢蛛”直接相关,就像当年阎锡山统治山西时被百姓称为“活阎王”一样,谁让你都姓阎呢。而实际上,蜘蛛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丰富的捕食性天敌,在维持农林生态系统稳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属于绝对的益虫。
但话说回来,就像说某些女人是开水做的一样,蜘蛛在其所属的昆虫世界里,绝对属于一个强者,一个厉害角色。听说过“黑寡妇”和“八脚怪”吧,其就是两种毒蜘蛛。此外还有“捕鸟蛛”“中华狼蛛”“盗蛛”“跳蛛”等等,单听名字你就知道不好惹。
不过你放心,全世界四千余种,包括那些超大型的蜘蛛,都是很少攻击人的。
科学家经过仔细计算,发现蛛丝的强度竟相当于同样体积的钢丝的五倍之多。常规下,蜘蛛结好网后,便伏在网的中央,“守株待兔”——等待飞虫自投罗网。一张小叶片、一枝细细的枯梗,落到蛛网上了,只见蜘蛛振颤一下,便安便不动了;可是,一只漫不经心的飞虫撞到了网上,蜘蛛便“兴冲冲”地爬了过去,喷出粘丝把猎物捆起来,用毒牙将它麻醉,待猎物组织化成液体后,再大口大口地吮吸,从而彻底完成猎杀。
蜘蛛的交配呢更有意思,交配完成后,个头很小的雄蛛在雌蛛生殖板上涂一种分泌物(生殖栓),阻止雌蛛再交配。哈,有点霸道无赖对吧。而此动作完成之后呢,剧情便彻底反转,惨烈一幕就出现了,电光石火间,筋疲力尽的的雄蛛大多为雌蛛所吞食,成为一个九死无悔的贡献者,“黑寡妇(雌蛛)”的恶名就是这样来的。本睡一盘炕上的一对男女,男人死了,女人可不就成一个寡妇了嘛。

喜蛛儿 很多人都惧怕蜘蛛,有调查显示在欧洲中部,大多数人从来没有遇到野生的有毒的蜘蛛或蛇,但仍有 1% 至 5% 的人口对蜘蛛或蛇感到极端恐惧。“蜘蛛恐惧症”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焦虑病症,严重到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2019-05-17可可诗词网-元曲典故 https://www.kekeshici.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