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几篇关于曾国藩家书的解读,不同的角度总是能总结出一些新意,前半生的曾圣人与后半生的圣人,若二个人,一个人真的有那么大改变?
近些年,曾圣人的家书、相人术很受欢迎,其价值如金玉,很多时候,一段话,几个经典的词,听听很激动,想想很感动,大多的时候就是一动不动。
读不能解,解若不透,悟不能明,如过堂风。只能感叹每个功成名就的人,都是经历了千垂百练。读书识人,古人的智慧,历久弥新,旧书常读,静坐听雨,亦能无问西东。
圣人总结成事之法,识为帅,德为根,才为真,情为剂,与墨子云:“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有一脉之承,也说得更具体,更透彻。认识水平决定成就高低,德行决定能走多远,才能是基础,情商是调和剂。能合用,用好,不成事也难。
所有的失败根源也就在二个字:“逸”、“傲”。
在旧书里,咀嚼几段文字,随着岁月的变化,“味道”不一般。想起一段话:“年轻时总追逐白月光的皎洁,成熟后更贪恋白米饭的温暖。”平淡的白开水,往往最能解渴。中年的人,谁没淌过几个坑,很多坑也是自己挖的,看错了人,下错了注。其实在很多年前,恩格斯就说过一句话:“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折射出其教养与素质,无论你的外表经过了怎样的包装,但发自内心的东西,依然会暴露于言行。
把握住内心,修练认知。“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的钱,最的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投资行业流传一个段子是现代版的“成功学”。
凡事把握尺度,是一个人最好的道德修养。中国有句古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管好嘴,守住心。道德是用来律己的,不是律人的,法律才是律人的。“道德用来律己,好过一切法律,道德用来律人,坏过一切私刑。”“酿蜜不甜, 做醋太酸。”可悲可叹。
管好自己,擦亮内心,才是最自己最好的修行。
二〇二〇年三月二十一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