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中国传统文化闲话古诗词
诗词蕴涵的典故(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诗词蕴涵的典故(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作者: 小朝清风 | 来源:发表于2018-12-27 19:30 被阅读1次
《赠钱征君少阳》唐: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李白写这首诗时,已是暮年。当时钱少阳也已八十余岁。李白对钱老极为推重,赠诗赞扬钱少阳年老而仍怀出仕立业的抱负,同时也影射自己壮心不已的气势。

尾联“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运用吕尚的典故。勉励钱少阳像吕尚那样,在水边垂钓时遇到求贤若渴的帝王,还能辅佐明君,建功立业。

吕尚即姜子牙,亦作姜尚,俗称“姜太公”。姜子牙家境贫寒,年轻时不过是引车卖浆之流。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 ,无论宰牛也好,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可是直到70岁还是一事无成,闲居在家。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磻溪(今宝鸡市陈仓区天王镇伐鱼河畔),才遇到求贤若渴的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姬昌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请他坐车同归,并拜他为师,从此开始了他兴周灭商的人生道路。此即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来源。

无独有偶,展开历史长卷,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三国时期,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统一了北方。这时的曹操已是五十三岁的人了,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祖国大业的使命仍在召唤着他。激情四射的曹公写下了豪情万丈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那个自称“腐儒”的杜工部,晚年也不甘心,“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抒发了杜甫老当益壮的情怀。

李白、钱少阳、姜太公、曹孟德、杜甫等这些历史人物,年高却不服老,而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毫不动摇。是有志不嫌年高,大器晚成“使老者奋”的典范。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论处于生命的哪个阶段,都不要放弃自己。

像姜尚、曹操这样的人物在人类历史上尚属凤毛麟角,但他们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值得后人高山仰止,顶礼膜拜。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夕阳是美丽的、壮观的,观日落的你能感觉到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词蕴涵的典故(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pd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