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息下来与朋友闲聊,聊着聊着就聊到善良。
善良的意思简单说就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
对于善良,最让我们记忆深刻的就是农夫和蛇的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赶集完回家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蛇,以为它冻僵了,于是就把它放在怀里。蛇受到了惊吓,等到完全苏醒了,便本能地咬了农夫,最后杀了农夫。农夫临死之前非常后悔地说:“我想要做善事,却由于见识浅薄而害了自己的性命,因此遭到了这种报应啊。”
这则故事广为传播,以此来教育人们。我对这则故事的理解,善良不是对什么人都可以施行的。
生活中有这么种人,不知道以什么来定义他们,在一般人面前还都以为是善良。这种人从来不得罪人,见谁都是笑脸相迎,什么时间对人都非常热情,嘴上甜甜的。特别是小时候在乡下,这种人老远就会叫你。按照辈份来,原本叫侄儿什么的,这种嘴特别甜的就会叫崽呀崽的,可暖心。可能还会问长问短,对你的好多优点还一口气就能说出来,非得要你到他们家去坐坐,喝口水什么的。初次感觉这人真好,似乎就是自己家的人一样。那会在乡下,遇到的这些人,大都没诚意。叫归叫,拉过去喝口水吧,就会问你这问你那,净想从你嘴里套点什么。如果嘴守不严的,真说了点什么,那就完蛋了。事后,嘴甜的人,就会到处去散布,暗地里还设点机关什么让人钻。如果有句恰当的话,就是口蜜腹剑。与这种人打交道,真得要有一万个心的防着。
这种面善,实则是恶毒的。一定不能被表象的东西所蒙蔽。这种人说白了就是借着善良的外衣,做着不善良的事。多点分辨,多点阅历,就一定能及时消除这种伪善良的欺骗。
好友给我讲了这么一件事。一位父亲是这么样教育自己在幼儿园的儿子。平时他教育儿子要和小朋友好好相处,不能欺负别人,要尊重老师,对人要有礼貌,做一个善良的好孩子等等。儿子也挺懂事,确实如父亲说的那么做。在对待儿子幼儿园与别的小朋友打架问题上,父亲是这么处理的。如果是儿子先动手,他会带上儿子一起当面向被打的小朋友赔礼道歉。如果是别人先打儿子的,儿子还了手,父亲认为,儿子做得对,你不打我,我就不打你,你打了我,我就可以打你回来。如果儿子被人打了,还不还手,父亲知道后,先是打儿子,打后就会告诉他,你不还手,下次他还会欺负你。
这位父亲的教育方法可能不尽完善,但我觉得还是很有道理。其实就是从另外一面来看待善良。一个人如果过份的善良,就有可能被别人把你的善良当作驴肝肺。你适时的表露出你的维护善良的举动,或许在今后很多时候,你的善良会被得到尊重。
人常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老赵工作一向勤恳,为人诚实,做事扎实,交待的什么事都能接受下来,从来就不应付了事。他从不与人争名和利的事,宁可自己吃亏也不会得罪人。他能做到这些,按理说是很好的人了。时间一长,平时一些没名堂的事,习惯性的都给他。做了,做好了,没几个人会说老赵好话,有些人觉得他傻,暗地里还给老赵设局下套。开始他并没有察觉,一直也没有防范意识。到后来,有些事确实太明显。每年评先评优,都是打票什么的,老赵人脉不行,只会做事,结果他的票数远远跟不上那些成天闲着无事的人。换句话说,老赵从未有过先进什么的,比普通人还普通。确实越到后面有的事越有些过。有一次老赵当着大伙的面,算是发了场火,也算是将前面的一些情况数了数。那一场火,还真人很多人对他另眼相看。打那以后,就再没人敢玩老赵,但老赵还是善良的待人做事。
人善良没有错,但也别一味的听命于善良。善良是用来扬正气,而不是助邪气的。善良的人总是保持一颗纯洁的心,从来不会有意去陷害人,总想保持一种和谐、安稳、共处的好环境和氛围。
很多时候,虽然自己没有做到很善良,但也一定不能认为善良就是傻子做的。善良的人一定会有善报,这个不是宿命的说法,一定会有其内在的意义。
在网络上看到这么一则说法,“善良没用,你得漂亮,你得有钱。”我觉得这是对善良的歪曲理解。善良可以传递正能量,营造良好的风气。漂亮和有钱带给人的自然是实惠,但不一定能造就善良。
不要以某种自以为是的东西去轻视善良,更不能轻视善良的人。善良的人,不要对什么都善良。用好善良,最有效的发挥作用。
c].un>S�K��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