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到处都是高矮不平,坑坑洼洼,每天都会摇摆不定,咯噔一下......”
—— 题记
这是我曾经看过的电影《文集》中的一句话,虽然是一部纯爱电影,唯有这句话让我揣摩甚久,就好像研磨咖啡豆一般,最后竟醍醐灌顶,当然不是在如何将生活过得容易些,而是先从“阅读”开始。
阅读是防止心智萎缩,延缓心智衰老最有效的手段。
相信你也有着同样的困惑和苦恼,拿起一本书,翻上几页觉得没有意思就搁置在书柜的一角,直到它蒙上厚厚的一层灰尘,再也无法被你拉入视线。
书籍的种类繁多,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工具书、励志书,记住你买书的初衷,是想了解精彩的故事,丰富自己的感情,还是想从中得到学习和帮助。
莫提默·J·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了阅读的四个层析,分别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1、基础阅读
适用于读小说,完全的按照步骤按照自己的读书速度进行。
2、检视阅读
就像是我们做阅读理解,从题目、作者、目录等出发,从头到尾的快速阅读。
3、分析阅读
更适用于工具书的阅读,或者说适用于写书籍解说稿,了解这本书的结构和主题,找到关键词和关键句,阅读完后还要给出自己的评价,听起来这样的方式有点像是完成任务,但是拆解与构架结构是一个很有用的一项技能,无论是从读书还是写文章。
4、主题阅读
顾名思义是有目标的,制定一个阅读主题,并且去罗列书单进行阅读。
以上说完,你可能还是一头雾水,的确,作者也许很会看书,但是写书方面却不是那么擅长,这几点只有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是我觉得比较有用。
别灰心,也许我们可以从克里斯蒂安·格朗宁的《快速阅读》得到些更实用的方法。
格朗宁给出了四种的阅读方法中,总有一款是适用你的。
1、线性阅读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方式,比如阅读报告或者复杂的材料时,会采用逐字逐句的阅读模式。
2、略读
也称作“选择性线性阅读”,为了达到更好更便捷的熟知,往往只是阅读文章的首段,或者段落的第一句,因为往往书中的重点都是标明在这里。
3、扫读
也称作“查找型阅读”,根据自己的需要,只阅读有用的部分。举个例子,写论文的时候我们大多人都会查找很多文献,根据关键字查找到的内容往往更准确,也更加节省时间,看文献时也会根据目录获取自己需要的部分进行阅读。扫读,就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去阅读。
4、视读
这个概念,起初会让人匪夷所思,但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都这样做过。视读即将文字在大脑中转化为可理解的图片,便于理解和做出快速的吸收。
看小说时,我往往会在大脑上演一部故事情节,无论是《雪国》的优美景色,还是《明镜之书》的惊悚悬疑,都能像电影画面在我大脑中一帧帧放映,这也就是“眼脑直映式”。
下面还有六招干货,帮助你更好更快的练习快速阅读。
借助手指强行拉快眼球的移动速度
不要小看手指的力量,如果你有一遍阅读一遍默读的习惯,可以先放一放,试试用手,并且让眼球跟着手指的速度,长此以往的练习,可能更快的阅读。
找关键词
以段为单位,关键词一般在一段的首句或结尾,一般是名词或动词。有的人不懂为什么要找关键词,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时所需要的,关键词,可以作为很好的写作素材,也能够对文章做出好的概括。
拓展视野
不要拘泥于眼睛所看到的那一行,打开视野,可以看的同时瞥一眼下一行的内容,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一目十行”,其实这不是多么神奇的事,只需要拓展开你的视野。
主动性
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做更有效率。就像你买了一本《好好说话》,一定是想得到“如何好好说话”的答案,因此,有目的带着疑问和思考,会更加有助于阅读和学习。
控制好节奏
读书不在于快,或者多,而在于精。
把握还阅读的节奏,该快时快该慢的时候也要放慢速度,通过选择看不同类型的书籍,调节好自己的阅读速度,不要一味的求快。
抛掉没有读完的内疚感
你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感受,一本书翻了几页,但是放下又会觉得自己没有耐心,于是硬着头皮再啃几页。
如果是这样,你大可不必勉强自己,我总是这样告诫自己,现在不想看不代表以后我不会看,每做一件事都要有合适的时间,也许这本书现在还并不适合我的心境,于是,我给自己一个缓冲,就可以拿起另一本书津津有味的阅读,而不是在上一本书上浪费时间。
择一本好书很重要,阅读的方式也同为重要,当然,好的阅读方式并不指你就可以随意挥霍自己的时间在无意义的书上。
就好像漫画,我曾经很喜欢看《阿衰》,但是除了搞笑,可以调节我的情绪,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这时候,只要看片刻就可以去认真做其他更重要的事。
不同的书籍,根据你不同的需要,就有许多种方式去阅读,作者没法一一分类别去教你,我们只有一遍看一遍学习也能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可以灵活运用的方式。
人生已经成为不易的现实,那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开始试着做一下别的改变,比如让阅读变得简单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