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在群里发了首作品,正好得闲溜过,看了一下,做了个回答。
绿水笼烟暗
红花带泪忧
春归寒复至
冷雪冻枝头
平水十一尤
请在线的老师们指导一下,感觉像顺口溜
(以下为群内聊天稿,短平快,懒得整理,未必连贯,大家用跳跃思维阅读理解。)
为什么像顺口溜?
因为你没有想法啊。
写诗只写现象,永远低了层次啊,同学们。
想远一点,能联想到什么东西,把它感慨进去。
再粗俗,有了思想,也没人认为是顺口溜的。
否则再文雅,再合律,都是文字堆砌的垃圾而已。
(作者回复:噢,是没转合@梧桐树边羽 老师)
文法上来说没转合,构思上来说没有立意。
想远一点点,你就要超过绝大多数人。你的作品就能脱颖而出。
为什么要学平仄格律,要学修辞手法,要学拗救用典,是为了摆脱这些东西啊。
只有摆脱了这些规则桎梏,轻装上阵,去寻找生活中真正触动你情感的东西,联系起高远的情思,才能真正做到诗歌作品来自生活,高于生活。
如果全都是写景、写生活,没有拔高,那和照相机、摄像机有什么区别。
还要诗干什么呢?
要有生活,拔高才不虚浮,才不假。
但是要有拔高,诗才有存在的意义。
(作者回复:我刚学格律,直接不会转。今后多学习,注重这方面。)
“转”,其实就是跳脱行文,改变思路,转到你真正要表达的内容上去。
而这个内容,必然是先于写景的头两句而产生的。
所以绝句头两句,律诗头两联,其实都是为了“转”打伏笔。
立意最重要,其实就是“转”最重要。
“转”在诗文中最重要,其实就是立意最重要。
我们创作诗歌,先想好要表达什么,再在眼前的景色中挑选符合自己表达情感的意象作为铺垫,在前两句展现出来。
然后第三句转到抒情即可。这种“转”,是有很多类型的。从写景到写人,从写景到抒情,从写景到写别的任何东西,都是“转”。
这个东西从文法来说,其实轻飘飘的,转到什么都可以,但是你“转”出来的东西,才是你真正要表达的东西。
也就是立意。
(作者回复:心情郁闷,又遇雨雪天气,就写了这几句)
立意为先,无论诗词。
有感而发是好句,统筹谋划才是好诗、好词、好文。
好,又写了一篇小文章《为什么你写的诗总是感觉像顺口溜?》
本来准备收工交差,结果又来一位,那就一起看看。
随想
春早,落木仍萧萧。
那么多落叶树,满山遍岭地裸袒着,像极了战士,赤膊上阵似的,还那么凛然!我甚至想起你经雪的样子来……有些思想,就像这几天有些树的嫩芽使劲的从枝上不断地冒出来……
从来只赞腊梅傲,
万树袒肩因哪般?
莫怪骚人花下醉,
诗书驱使为红颜。
(依旧为群内聊天稿,短平快,懒得整理,未必连贯,大家用跳跃思维阅读理解。)
这首诗的问题是后两句转得太快,和前面读不出有没有联系。
头两句和后两句完全脱节,这不叫转,这叫瞎蹦跶。
(作者回复:受教了,老师,能不能帮我改改?)
不能,我不知道你到底冒出来的思想是什么思想。
(作者回复:诗人只赞梅,少赞落叶木,后两句是答案。)
第二句提出问题,没有回答。
那你第二句问什么呢?
(作者回复:怎样表达才好一些呀?)
第二句就不要使用问句,这样会把读者思维带偏,去想你后面是不是回答,结果是另外一回事。
你从文法构思上先理顺表达,再考虑平仄格律之类的东西。
从来只赞腊梅傲,
万树袒肩惠苍生。
我这只是举例,这样表达,就表现出树和腊梅的反差。
要让自己的感叹有说服力,就不能提问,而要肯定自己的判断作为基础。
牢记一点,学规则是为了超越规则,写诗就是写文,先立意,然后理顺表达,其它的规则套上就是好近体诗,没套上还是好古体诗。
所以规则要学,诗心不能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