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第333篇,字数1671共累计423663数】
告别了的大年初一居家的自由与懒散,从今天开始正式开启走亲访友的拜年模式。
回娘家是拜年的第1站。
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大年初二是出嫁女子回娘家的日子。这一天所有出嫁的女子会和丈夫带着孩子一起回娘家拜年,娘家父母也会在家里准备丰盛的宴席招待闺女和女婿。因此,有人又将大年初二也称为迎婿日。
结婚至今,每年的大年初二我都会回娘家给父母拜年,为此还发生过不愉快的经历。
刚结婚的那一年在婆婆家过年,初二早上为先去谁家拜年发生争执。婆婆认为应该先去老公的舅舅家拜年,因为在我们结婚之前,大年初二是婆婆携夫带子回娘家的日子。她让我和老公随她去老公的舅家拜年,初三再回娘家拜年。
那时年轻气盛,对婆婆的这一做法非常不满意。心中嘀咕,她回她的娘家,我回我的娘家,两者并不冲突,凭什么要我委屈自己而去迁就她。嘴上虽然没有说什么,但行动代表了我的真实想法。
那一次,我坚持己见同老公回娘家去拜年了。我们走后,婆婆也没有去成她的娘家。婆婆的弟媳妇(老公妗子)打电话说,因为有好几个小辈们都结婚了,初二都要去丈母娘家拜年,所以从当年起拜年待客就挪到正月初三。
从那之后,婆婆再也不与我争拜年的先后顺序了,大年初二我理直气壮地回娘家拜年。
二姐打电话和我约好一同回娘家,我们携夫带子(女)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刚到家门口,老妈已闻声赶来迎接我们了。
老爸因为行动不方便待在房中,听到外面有响声,忙扶着桌子从坐着的电脑椅站起来,准备往出走,我们已经进了房间。霎时,空荡荡的房间立马变得有些拥挤起来。
放下带回家的礼品,招呼着孩子们寻凳子坐下,给他们打开电视机,调好喜欢的节目。安顿好孩子,才有时间和老爸说会话。
还没有到吃饭时间,爸爸就迫不及待将提前准备好的红包,给孩子们按顺序每人发一个。二姐的长子张少瑞,得到一个超额红包,体恤他上大学后花销大,老爸给他的红包数额最大,余下的三个孩子都是等额红包。
其实,我给4个孩子发红包的做法和老爸一样,张少瑞的份额远远多于其他三人。
二姐夫因为他舅家的表兄们等着他去喝酒,和二姐在家待了大概有一个小时就提前走了。
就剩下我们一家4口和父母二人了。赵先生带着孩子们在房间陪老爸说话,我去厨房帮老妈做饭。
老妈这个人素来吃苦耐劳,不足处是不喜做饭,做饭水平也差强人意。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做饭的水平愈发差的要命。所以每次回家,我很少在家吃饭。偶尔留下吃饭,一定是我亲手做饭。
老妈甚是有趣,看到我进厨房了,她就避而出去。以前没有孩子,我还经常帮她和老爸做饭。后来生了孩子,加之工作忙碌,自然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帮他们做饭。
往年初二,若弟弟弟媳在家都是他俩掌勺,他俩不回来我们就自己动手做饭吃。偶尔有几回老爸会挣扎着去厨房做饭,现在年纪越来越大,腿脚不灵活,也就很少去厨房了。
老妈放东西素来没有规律可循,我准备先蒸米饭,然后再做菜,却找不到米在哪里放着,遂让老妈把米取出来。
老爸老妈牙齿不好,米饭不能蒸的太硬了。于是我就舍弃电饭锅,改用在蒸锅蒸米的方式。
量好米,冲洗一遍,放入蒸米饭的小盆中,添足水,然后将盆放入盛好水的蒸锅里,开火蒸米饭。
接下来,根据家里的食材,准备了六个菜,凉拌冻肉、炝莲菜、蒜苔炒鸡蛋、芹菜炒肉,再加两个蒸碗。我的厨艺有限,只能做这些简单的家常菜。老爸和赵先生都不介意,一再叮嘱我不要弄得太多了,以免剩下浪费了。
围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老爸招呼赵先生喝一些酒。考虑到他要开车,我阻止他喝酒,说自己喝一些就可以了。于是,老爸就让我将他拆开的一瓶葡萄酒倒着喝。那是大姐从嘉峪关邮寄回来的,冰白葡萄酒,在嘉峪关紫轩葡萄酒厂我品尝过,口感还不错。我倒了多半纸杯葡萄酒,一边吃菜一边喝酒。
饭罢,简单收拾了一下,随即和老爸老妈告别。
此时已经下午5点了,我需要和赵先生去拜访他的干伯,这是我们今天行程的第2站,也是最后一站。尽管每年初二去他干伯家差不多都到下午5点了,但干伯却从来没有介意过。
从干伯家走时,已经到了晚上7点,天早已经黑了,出门的时候感觉有一些寒气逼人。农村家门口挂的那一对对大红灯,在夜色的衬托下格外的耀眼。
大年初二的拜年就此结束,明天开启新的一波拜年模式。
齐帆齐年度基础写作营(333)1671字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