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流行是无数人共同选择的结果,是一种自然扩散。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爆款服饰,它一定在最大程度上取得了多数人的认可,大家觉得不错,才会接受,继而传播。这种认可是真正的认可,不被忽悠,不被裹挟,有着自己独立的判断和审美取向。
口头称好有可能仅是礼貌,真正花时间花钱的,才是真爱。以流行音乐为例,每一位歌手在进录音棚前都坚信自己倾注心血,每一年全国公开发行的音乐作品不计其数,但真正流行起来的又有多少?大家熟知的韩国歌手那么多,为什么这几年也就仅仅火了《江南Style》和《PPAP》?国内的民谣歌手多如牛毛,为何今年也只有赵雷和他的《成都》彻底流行起来?
你看,这就是残酷的自然选择。好比选秀现场,无数的大众评委闭着眼睛,听耳边接连播放一首首歌曲,然后根据印象为每首歌打分,总分最高的脱颖而出,突然流行起来。
至于它们为什么能流行,很难说清。《江南Style》和《PPAP》都是韩语,就算完全不懂歌词,也不影响传唱。况且《PPAP》的歌词根本就没有任何含义。《成都》吟唱的是歌手心中一座难以忘记的城市,许多人没有去过成都,却并不妨碍他们代入情绪,回忆属于自己的刻骨铭心。
这就是流行的魅力所在。如果事先你打定主意要打造流行爆款出来,真正投放到市场上,最大的可能是悄然无声无人关注。而好多一开始默默无闻的事物,却因为足够独特,足够让人印象深刻,在传播演化过程中具备了生命力,人们会发自内心地喜欢、传播,甚至二次创作。赵雷的《成都》到现在为止,我听到了不下几十个不同的二次创作版本,拥趸们自发地改编歌词,吟唱自己的家乡、学校、公司,足见对这首歌的热爱。
流行从来都很难控制和预测,能够流行的事物,一定有着各种各样的缘由。但不流行的,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大众不喜欢。
在看到一条新闻后,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新闻是这样的:去年年末,国际权威色彩机构潘通公布了2017年的年度流行色是草木绿。随后,各大时装周上,大品牌的模特们展示的新款服饰多起了这种绿色。时装杂志封面上的明星们,也以身示范早早把这种绿色穿在身上。难怪走在街头,我自己也发现身边经过的时髦女孩们,服饰配色中绿色多了起来。
让我们一起看看草木绿成为今年流行色的流程:
1、国际权威色彩机构的人,做纺织色卡研究的设计师,时尚圈的大咖,选定某个时间地点开探讨会。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审美提出一种颜色,然后争执不休,互相辩论,最终大家选出几种颜色作为流行色。
2、潘通公司从这几种颜色中,选定一种作为主打流行色。各大时尚企业收到消息后,挑选适合自己品牌的色调,做出华服、找模特、开发布会、办时装周。
3、媒体、网络、杂志开始铺天盖地报道今年的流行色,大品牌的旗舰店很快摆出新衣服,明星、时尚KOL、模特、网红纷纷穿上流行色,介绍流行色,教大家如何搭配。
4、随后,小品牌、山寨工厂一窝蜂跟进,纷纷生产跟流行色搭边的服饰。这时候,不管是在线下实体店,还是登录淘宝京东,普通消费者看到的全是流行色衣服。
于是,草木绿就真的流行起来了。
原来,一切皆是套路。我们自以为选择了流行,实际上却是流行选择了我们。我们自以为是流行的主人,实际上只是流行传播链上的最后一环。由此可以推测,和流行色一样,流行歌曲之所以风靡大街小巷,背后也是类似的制造流程,有无数的幕后推手,只是我们看不到。这种强有力的议题设置机制在今天比比皆是。
当然,明白了流行制造的套路,并不是要拒绝流行,与流行对抗,而是问一下自己,这种流行真的适合自己吗?追逐流行到底是为了追求独特保持个性,还是随大流泯然于众人?
我想,最关键的一点,是拥有自己的审美和品位,适合自己的流行才叫时尚,盲目跟风就是作妖。知道自己的特点和气质,无论选择什么,都永不过时,自带气场。一味追逐潮流和时尚,大多都沦为了淘宝买家秀供他人饭后开心一下,也许这是另一种流行。
换句话说,没有自己的判断,没有自己的眼光,没有自己的审美,也就无所谓拥有自我,那么追逐流行与否又有何分别呢?
图片作者:cocoparisienne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