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古代文化
读《从俾斯麦到希特勒》——和平主义的俾斯麦

读《从俾斯麦到希特勒》——和平主义的俾斯麦

作者: 三五二言 | 来源:发表于2017-03-06 21:21 被阅读214次

    1642年,东方的明帝国正处于日薄西山的阶段,凶悍的八旗骑兵将在两年后踏入山海关攻略中国,华夏即将陷入267年的黑暗时代。而在大陆的西方,“三十年战争”的炮声还在震荡,曾将触角覆盖全欧的的哈布斯堡王朝在杀戮中已近瓦解,神圣罗马帝国血流成河四分五裂,其两任皇帝、无数谋臣名将扼腕叹息,德意志的统一之梦似乎已经遥不可及。

    而一手造就这一切的法国枢机主教黎塞留正躺在床榻上奄奄一息,在说出了那句名流千古的话——我的一生没有敌人,除了国家公敌——后溘然长逝,揭开了欧洲现实主义政治的马基雅维利大幕。八年之后,萧规曹随的法国继任首相马扎然带领法国赢得“三十年战争”的胜利,高卢雄鸡成为了欧陆当之无愧的霸主,但似乎谁都想不到,五十年后,一个叫普鲁士的小国在美因河畔建立了起来,而两百年后,它会带领着“北德意志邦联”的大小诸侯,踏着法国男人的尸体与鲜血,一路高歌猛进直至巴黎,在凡尔赛宫加冕称帝一举建国,欧陆霸主的皇冠旁落,而德意志帝国则初露锋芒。

    这一切的一切,都绕不开黎塞留之后的又一权相——“铁血宰相”俾斯麦!

    很多人对俾斯麦有一个固有的印象,认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但真实的俾斯麦,从来就不是一个德意志的民族主义者,甚至还很敌视德意志的民族主义。我们印象中带领德国打败法国的普鲁士,其实迟至1815年“维也纳会议”,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德意志强权,而在这之前,它一直是一个“半德意志半波兰”的国家,直到后来它在波兰的领地全部丧失,而在西方的领地不断上升,至此普鲁士才真正成为一个德意志国家。

    而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兴起,是在拿破仑率军攻入德意志期间开始强大起来,那时在德国大众中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种是“这种事情绝不可能再度发生在我们身上!”另一种是“我们有朝一日也要有办法那样做!”所以德意志民族运动同时也是一个反法运动,“拿破仑时代的法国是德意志民族运动的榜样,而拿破仑就是该运动的‘非婚生父亲’。”所以对德国的民族主义者来说,德国的荣光必须依靠打败法国得到,它们要求的是一个“大德意志国”

    所以在俾斯麦眼中,如果在普鲁士统一德国后,任由这种德意志民族主义肆虐,那么势必就将推着德国与法国为敌,进而再要求德国进行扩张——后来的结果也正如俾斯麦所料——而俾斯麦看到了欧洲战争的一个死结,那就是“欧洲的战争不论在过去或现在都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倾向,那就是很容易蔓延开来”。一旦如此,德国所处的位置必然会沦为四战之地。所以在俾斯麦心中,理想的建国是一个“小德意志国”,甚至只包括“北德意志邦联”的国家。

    可要想统一德意志,那么俾斯麦就必须与德意志的民族主义相结合,甚至把自己打扮成民族主义者。这就造成了“德意志国衍生自一个怪异的不对称联盟,其中一方是普鲁士的德国政策,另一方则是德意志民族运动。”

    当时的德意志境内,是一堆割据的小诸侯和两个强国——普鲁士和奥地利——所组成。在俾斯麦眼中,普鲁士要强大就必须要统合德国的力量,而欲统合德意志,就势必与奥地利产生利益冲突。“1855年俾斯麦在一份递交柏林的报告中写道:当我四年前过来的时候,我绝非彻头彻尾地与奥地利为敌;然而现在,除非我否认自己的每一滴普鲁士血液,否则便无法对时下奥地利当权者所认知的那种奥地利维持最起码的好感。”于是1864—1866年,普鲁士与奥地利最终开始了“兄弟战争”,最终普鲁士打赢了战争,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奥地利在一千年的历史上,首度与德境其余部分完全不再具有同一国关系,并且因此而必须大规模进行内部改造,在与匈牙利达成“折衷方案”后,将奥地利帝国改制为奥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国王的双元帝国。

    而俾斯麦的战略眼光在战争之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俾斯麦与奥地利签订的和约则刻意不要求割地赔款,借以避免造成任何不必要的羞辱,于是保障了日后与奥地利结盟的可能性。

    对于俾斯麦来说,他一直避免列强将德国视为一个强大的不稳定的因素,在德国统一之前,德意志是一个“原本让中欧对外力产生缓冲作用的一大块“海绵”或一大片五彩缤纷的“塑料垫”,如今却在某种程度内变成了一个水泥块——一个令人望而生畏、有许多炮管向外伸出的水泥块”,而德意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一旦列强一致将德国视为威胁,那么“数以百万计的刺刀主要就直直指向欧洲中央,而我们就站在欧洲的中央。我们由于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因为欧洲整体历史的缘故,遂优先成为其他强权结盟对抗的对象。(1882年在帝国国会的演说)”

    但仅仅是四年后,俾斯麦就不顾日后与法国会成为世仇的结局,发动了著名的“普法战争”——而这是他竭力避免的,他一直想要德国成为的是一个维护欧洲和平稳定的国家,一个所有国家都需要它们的国家。他说“德意志国的利益就在于阻止欧洲强权之间爆发战争”。而如今他却开战了,这里面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德意志民族主义运动”的要求,如果德意志要建国,那么就只能从法国获得建国的资本。而后来的结果也是如此,在打败了法国之后,南德便纳土来归。

    但俾斯麦深切的知道,德国不能继续战争,德国必须被列国需要。而在打败法国之后,英国这根欧陆“搅屎棍”也开始了压制德国。于是俾斯麦在建国以后的政策,就是德意志国由始至终唯一推行过的无限制和平政策。他的和平政策包括“一、放弃在欧洲进行任何形式的领土扩张。

    二、与此有关的配套行动,就是在德国境内全面压抑扩张的野心,特别是一切与“大德意志”有关的努力方向。

    三、不断打消各地“尚未得到解救”、由于德意志建国而被排除在外的德国人——尤其是奥地利与波罗的海东部地区的德国人——要求并入德国的愿望。

    四、绝不介入其余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政策。因为这种做法正可将列强的注意力向外转移到“周边地区”,预防各国组成同盟来对抗欧洲的中央地带。

    五、于必要时积极阻止欧洲内部爆发战争,而且纵使在德意志国并未直接参战或受到波及的情况下也不例外。德意志国必须成为“让欧洲不倒翁保持平衡的铅块”。

    同时他对殖民主义抱持着很是收敛的态度。他一再强调:竞逐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都不是德国所该做的事情,因为我们根本就负担不起——德国必须知足,才会有办法保留及巩固自己在欧洲内部的地位。这就是历史的吊诡之处,号称“铁血宰相”的俾斯麦治政时期,却是德国统一后,唯一的和平发展时期。这也是他几百年内,依旧名声不坠的原因。

    所以说,虽然俾斯麦在建国时期,愿意与“德意志民族运动”结盟,并且满足其情感上的需求,但他绝不想追寻后者的目标——让德国成为领导和主宰欧洲的强权。但建国之后,普鲁士的“小德意志”已然得到满足,下一个步骤必然就是德意志民族主义者的“大德意志”目标,这是他无法阻挡的。

    而“欧洲的战争不论在过去或现在都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倾向,那就是很容易蔓延开来”这一规律,让他最终在“柏林会议”中,只能无奈以牺牲当年自己的友国俄国的一小部分利益来保证和平,这使得俄国产生了一种背叛的感觉,转而开始远离德国,并与德国的“世仇”法国结盟。这就迫使德国必须与奥地利结盟来防卫,这使得德国又一次处于可能两线作战的危险境地。这样,在建国的胜利之下,德国就已经埋下了覆灭的种子。

    当年,在与德意志民族主义运动结盟时,俾斯麦就曾思考过到底是谁当坐骑谁当骑手。在建国初期,坐骑是“德意志民族运动”,而当建国之后,被骑着的就是普鲁士了。而普鲁士在俾斯麦死后,最终随着“德意志民族运动”的日益高涨进而盲目的扩张而被埋葬。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从俾斯麦到希特勒》——和平主义的俾斯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au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