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读书古代文化
郭嘉这样评价孙策真的好么

郭嘉这样评价孙策真的好么

作者: 素手调羹 | 来源:发表于2017-06-19 14:20 被阅读0次

    最近看《三国演义》,看里面好多情节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很想把他写下来。但看了一些关于三国的文章,发现别人都引用好多史料。《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大部分是写实,有些地方为了表现人物形象,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有很多虚构的地方。《三国志》、裴松之注、《资治通鉴》我都没有看过,若是写错了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岂不是贻笑大方,会不会恨不得不认识现在思想浅薄的自己。但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不是说过读书的三个境界么:“‘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也许我现在想的不一定对,在以后看起来会觉得可笑,但这些就是我现在看《三国演义》时产生的感慨,即便错了,以后再改就是,姑且写了放在这吧。

    看《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时,看到东吴张纮的使者自许都回来,带来了郭嘉对孙策的评价:“郭嘉曾对曹操言主公不足惧也: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看的时候就感觉这是郭嘉用的计策,首先我觉得,作为一个使者,应该是个小人物吧,不可能听到曹营高层对孙策的评价,那么这个使者能够带回来这句话,那一个是可能张纮要使者转告孙策的,但那也不可能要他在公共场合公开这种明显贬低孙策的评论,那么只有可能是曹营故意利用使者要他带回这个消息,或者干脆就是收买了这个使者。其次,郭嘉对孙策的评价压根就不正确呀,说他轻而无备,还有点说得通,第十五回轻车简从于汉光武庙大战太史慈,现在又于丹徒西山被许贡门客所刺伤。但是说性急少谋,匹夫之勇就太昧良心了。孙策在攻打江东抢占地盘时,以直袭腹心之计打败刘繇,以诈死之计打败薛礼,以避实就虚之计打败王朗,他靠的是勇猛和智谋的结合迅速打败敌人,壮大自己的。

    且看孙策的英勇事迹,栖身于袁术麾下时,就不欲久居人下,为袁术打了几次胜战,建立军工树立了一些威望之后就以救母舅为借口,抵押玉玺向袁术借兵三千脱离了袁术自立门户。在袁术称帝后发檄文指责袁术,撇清自己与袁术的关系,在政治上占据主动地位。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孙策在政治上挺成熟的,有勇有谋,思虑长远,和吕布那种只会打战的人绝对不是同一个层次的。孙策一起兵,周瑜立马来投,在周瑜的推荐下亲自到江东“二张”家,以自身魅力征服了这两位经天纬地之才,之后又是周泰、蒋钦领兵来投,等等,真真是振臂一呼,从者如云。之后征服太史慈,聘请虞翻,使各司其职,掌管江东,这说明孙策征贤纳士,善于用人。孙策在治民上,严明纪律,安民恤众,“但闻孙郎至,皆丧胆而走。及策军到,并不许一人掳掠,鸡犬不惊,人民皆悦,赍牛酒到债劳军……江南之民,无不仰颂”,这些都说明孙策治民有方,善于收取人心。这样的孙策怎么能说他只有匹夫之勇呢。而且因汉光武庙小霸王大战太史慈评价他“轻而无备”,也可以说成是武艺高强,胆略过人。

    但是明明那不是真正的孙策,郭嘉为什么要那么说呢?因为他信息错误,分析错了,那应该是不可能的,郭嘉是曹操十分信任的谋士,之前分析袁绍时的十胜十败之说,分析得十分入情入理,他是非常善于分析人心的。我脑洞一开,结合小说内容,想的可能郭嘉是故意这么说的,为的是动摇孙军的军心,毕竟“年轻”是孙策的传奇,也是他的一大弱点。《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张纮谏曰:‘夫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愿将军自重。’策谢曰:‘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轻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耳。’”孙策勇担先锋并不是因为喜欢身先士卒,而是他有“将士不用命耳”的担忧,他在军中威望不足。孙策已经连打了那么多胜战,是天才的统帅,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纵横驰骋所向披靡,他却还有威望不足的担心,就是因为他太年轻了。曹操在何进欲诛十常侍时进献智计,被何进说是“小儿之计”而否决,那时曹操都已经三十多岁了。太史慈在孙策攻打刘繇时自请为先锋,却被刘繇说:“你年尚轻,未可为大将……”那时太史慈也已经二三十岁了。孙策脱身于袁术攻打刘繇的时候才21岁,死时也就26岁。不是每个人都像曹操那样不以年龄出身论英雄,也不是每个人像刘备那样以47岁“高龄”能放低身价三顾茅庐诚心聘请比自己小了一辈28岁的诸葛亮出山,并优礼相待的。要是让每个人都抛却年纪的成见,那也太苛刻了。

    这种情况下的孙策,经不起一点疏忽,他没有失败的资本,而郭嘉这番话传出来,更是会动摇孙策的威望。从孙策西山被刺以及杀于吉的事件中可以看出(也看是我分析过度),孙策对江东并没有完全掌控。他作为江东的最高长官,去打猎肯定是要清场的,但许贡的三门客仍混了进来,他们能刺杀成功就说明孙策身边不是铁板一块,肯定有不服他的人,许贡不就是暗通曹操被孙策杀的吗,像许贡这种人可能不少。孙策欲杀于吉,是“众官皆苦劝”,难道是因为孙策这个坚决的无神论者思想太超前,众人皆醉我独醒吗?但是张角黄巾起义的教训就在眼前,于吉虽然现在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但他很明显的就是在蛊惑民心。孙策面对众人劝谏时的反驳有理有据,当然如果是坚定的迷信者,可能确实是不太好劝服,但也不至于没有一个人看不出来于吉内里藏奸呀。你说你一个道士治病就治病,非得号称自己得了神书,使得他一出现,“百姓俱焚香伏道而拜”,谋取民心,人华佗之前也是在江东,医人无数,也没到他这地步。但众人就是没一个听孙策的,如果是曹操和刘备同样的做法,众人还会这么坚决反对吗?这还是因为孙策太年轻了,可能大家崇拜他,但并不是很敬服。

    在这种背景下,也许只需要一场败战,就能将这位以21岁稚龄就自主打天下,三四年间就为东吴政权打下根基的传奇人物拉下神坛。所以在听到郭嘉的那番评价,孙策为了巩固他的威望,证明他当的起江东主公这个角色,他需要一场胜战,在战场上体现自己的魅力。任由这种传言流传下去,江东可能出现更多的许贡,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慧眼识英雄的。但是孙策此时脸中箭毒,须静养百日,且不能动怒。郭嘉得到这个消息,就是趁你病要你命呀(我虽然不知道郭嘉是怎么得到这消息的,但从他每次分析每个人物的细致入理,他的信息网似乎很了不得)。你要是继续修养,就等着人心浮动吧,你若是趁病起兵,以孙策平时作战身先士卒的作战风格,活下来的概率应该挺小的。

    这就是谋士的可怕之处呀,他们谋的是人心,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能将人置于两难之境。孙策在欲起兵之前就金疮迸裂而死,曹操之前感慨孙策是“狮儿难与争锋”,现在他心中的小人应该正双手叉腰仰天大笑:“此乃天数也,一统天下者,必我曹操也。”不费一兵一卒少了一个心腹大患,曹操的心情不要太好,在孙权主动表示交好的暗示下,立马封孙权为将军,兼领会稽太守,可能心里还在奸笑着:“孙权小儿,暂且令你守着江东,等我统一了北方腾出了手,再来接收。”可惜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后来出现了一个诸葛亮,崛起了一个刘备,让本来有心投降的孙权结成了孙刘联盟,赤壁之战大败曹军,曹操也只得感慨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啊”!

    看了其他一些关于三国中这一段的文章,发现别人都引用好多史实,我突然就对自己的分析不自信了,姑且写了放这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也许我现在想的不一定对,在以后看起来会觉得可笑,但这也是我自己的思想呀。

    �J�����B0T�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郭嘉这样评价孙策真的好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bg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