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买了那么多课程,你都学完了吗?
2018年加入了那么多社群,你收获了吗?
学了那么多,知道那么多道理,你升值加薪了吗?

被掠夺的注意力和沉睡的知识
2017年是知识付费得元年,各类知识付费如雨后春笋出现;2018年被唤醒的知识付费群体,再次成为各大机构争夺的焦点。
从得到、千聊、到喜马拉雅,再到微信公众号、知乎、今日头条、简书里的各类大V,都在想法设法套路大家去学习去关注去付费。
然而,学了那么多那么久,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更多的知识睡在了收藏夹、大部分购买的课程没有打开第二次。
你那么拼只感动了自己

昨天,有一位小伙伴这样和我说:每过一段时间,总会迷茫一下子,不知道自己坚持的意义在哪里不知道这些坚持可以给自己带来些什么东西,不知道所谓的成长到底是真的成长还是自己以为的成长,幻觉的成长。
学了这么多,却不知道意义何在?坚持了这么久,却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
你是否也有同感?
问题就出在了这里!
你为何要学这么多?
为了成长。
你都学了什么?
别人学英语,我也不能落后;同事订了得到课程,我也要跟上;他们都在007写作,我也想跟着一起写。
学习的结果呢?
好像就这样吧,工资也没涨,但心里踏实,你看我努力了我付出。
请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了战略的迷茫
我们的一生,除了吃饭睡觉工作,真正留给我们的时间有多少呢?

不管你做什么,每天时间银行给我们发放的时间只有24小时。好钢用在刀刃上,宝贵的时间用在变现上。
职场的本质是赤裸裸的交易
职场的本质是一场交易,你出卖你的能力【知识、技能、才干】满足公司或者企业的要求,公司或者企业回给你回馈满足你的需求。
所以说,你要提升能力。也许你会说,你说的不是费话么?我学习那么多,一直在提升能力啊。
不好意思,你学的不对。

不是学你想学的,而是学企业需要的
有一次我去下次大学做生涯讲座,我问一位在场的大学生,你的理想工作是什么?
他说:我理想的工作是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最好还能一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
这样的岗位有没有?有!你可以去智联搜一下,基本都是世界500强的CEO或者高管。那对标这些岗位的要求,再照照镜子看看,你能胜任么?
所以作为职场的新人,不是学你想学的,而是应该去学企业需要的,然后用你的所学去换企业的回馈。

不是学你想学的,而是从你的需求出发
有一次我去一个企业里做培训,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前台和我对接,她告诉我,她对我今天要讲的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有兴趣。
我说:那很好啊,你来听就可以了。
她叹气了一声:本来我们是有2个人轮流值班的,另外一位同事今天有事请假了,我一个人做接待,走不开。
出于怜香惜玉的角度,我就问,课还没开始,我可以单独给你开个小灶,你告诉我你现在遇到什么问题吧。
她兴奋地说:那太好了,你看我这么美,现在做前台接待可以,但再过三五年,我不再貌美如花,肯定不能一直做这个岗位。你看我的职业发展该如何规划?
我问:你们公司有什么岗位你特别喜欢的?
“设计岗位”她激动的说。
但是公司不可能为我安排那个岗位,因为我不会设计,看着她的一脸无奈。
我说:你们公司那么多人,公司不可能帮每个人都提前安排好发展的路径,你的事情要你自己解决。
如何解决呢?
既然你想做设计岗位,你可以问问做设计的同事,这个岗位都有哪些要求,按照这个标准你去学习,学完了,你就可以向公司申请啦。
那公司不同意怎么办?
一般企业都希望员工可以内部转岗,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试错成本。即使公司不同意,你掌握了这个技能,加上你这么美,到其它公司也会是香饽饽。
所以,不是学你想学的,而是要功利的去学能帮你升值加薪换岗的内容。
作为职场有经验的老同志,需要从你的需求出发,问问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再去学,学完以后可以变现才是王道。

金树人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若是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了现在;一个人若是掌握不了现在,就看不到未来。
我想说:学习能让你变现的内容,才能掌控现在的学习; 学习能让你升值加薪的内容,才能成就你的未来。
网友评论
本质上讲,我们花钱能买来的东西无法是一本书、几页纸、或者一些语音和文字。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因为只有这样的东西才能作为商品,才能标上价格。但真正值与不值,价值多大其实是取决于我们从中收获多少,这个收获多少又取决于我们花费多少心血研究与实践。
所以,变现是变现、实践是实践、学习是学习、付费是付费,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吧。
【文章评分】8
[逻辑结构10’]9 结构清晰,有自洽的逻辑链条;
[文字功底10’]8 精当简明有张力,记者式风格,充分尊重读者的注意力,我非常欣赏;
[价值启发10’]6 帮助广大学习者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过出现问题的原因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
【我的收获】
1、对话式的设问有很强烈的场景代入感;
2、文章的配图很精妙,恰如其分地增加了文字的说服力,作者如此走心,这样的写作态度值得学习;
3、文章结构清晰很容易做到,但是逻辑性强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帮主的文章逻辑链条非常清晰,让读者能够跟上思路,看得出经历了自己的深入思考。
【我的疑惑|我的建议】
我特别能理解乔帮主的初心,本文也确实能够帮助广大学习者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我想帮主是打算对目前付费学习的痛点开炮,也就是:职场需求和学习内容不匹配。
[闪电]不过,学习方向、学习内容和需求不匹配,真是“付费学习耍了流氓”吗?
虽然现在有一些鱼龙混杂的付费内容,但如果把视角拉远一点,我们会发现:不一定是内容出了错,而是学习者的目标管理出了错。[玫瑰]
[闪电]所以,本文逻辑看似自洽,但需要注意主旨的适用边界。因为对于读者来说,很容易头脑一热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从不分青红皂白的学习转向急功近利的学习。
好的文章,要学会“降维”,从作者的认知高度,降落到读者的认知高度,与读者比肩,做读者真正的引导者,引导他们看清事物的全貌。否则,读者只能仰头看到你的指挥棒,这样很容易走向新的错误方向。
所以,我的建议是:觉得如果能够在结尾增加一些对主旨适用边界的探讨就更好了,比如:
1、是否不能变现的知识就是不值得学的知识?那得到app上的西方美术史、音乐会值不值得学?
值得学习,但知识发挥作用的领域不同,我们需要认清自己当下的需求。这也是“美术史、音乐会”虽然很有价值,但不能作为职场核心能力的原因。
2、如果追求“变现”,变现的周期多长算是合算?今年升职加薪,还是提升认知、十年内有突破性改变?是不是今年加不了薪这个东西学的就没用?
我们追求的不是金钱的变现,而是职场核心能力的“变现”,而金钱只是职场能力的副产品。而职场核心能力,可以快速入门、逐步提升、长期起效。所以针对“职场核心能力’的目标管理,与短时变现没有直接关系。
【推荐语】
为什么你付费学习这么久,仍然没有升职加薪?
——谈谈“职场核心能力”与“付费学习目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