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书》中,收录了鲁迅在厦门与许广平的往来通信。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发现鲁迅对厦门的印象并不好,在与许广平的通信中多见牢骚。鲁迅是不是真的讨厌厦门呢?
▲鲁迅离开厦门前的合照《两地书》节选|鲁迅的牢骚
十日之夜发飓风,十分厉害,语堂的住宅的屋顶也吹破了,门也吹破了,粗如笔管的铜闩也都挤弯,毁东西不少。我住的屋子之破了一扇外层的百叶窗,此外没有损失。今天学校近旁的海边漂来不少东西,有桌子,有枕头,还有死尸,可见别处还翻了船或漂没了房屋。
——鲁迅亲历的台风
我已不喝酒了,饭是每餐一大碗(方底的碗,等于尖底的两碗),但因为此地的菜总是淡而无味,所以还不免吃点辣椒末,但我还想改良,逐渐停止。
——鲁迅不喜欢厦门菜
我以北京为污浊,乃至厦门,现在想来,可谓妄想,大沟不干净,小沟就干净么?
——鲁迅原本带着美好幻想来到厦门
▲鲁迅在南普陀留影在荒地里开学校,无器具,无房屋给教员住,实在可笑。至于搬到那里去,现在是无从揣测的。
——多次被动搬家让鲁迅很不高兴
真相|鲁迅受尊孔派排挤
看了上面的牢骚,鲁迅在生活、工作上都多有牢骚。但是阅读《两地书》发现,鲁迅在生活方面的不适就是初到厦门的水土不服,渐渐地也就习惯了并有了良好睡眠。而在工作上的牢骚却贯穿始终,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具体情况到底怎样呢?
这一星期以来,我对于本地更加习惯了,饭量照旧,这几天而且更能睡觉,每晚总可以睡酒至十小时。
——后期鲁迅对厦门生活越来越习惯
1926年8月26日,鲁迅应老友林语堂之邀,就任厦大国文系和国学研究院教授。1927年1月16日,鲁迅离开厦门,乘“苏州”号海轮赴广州。鲁迅在这里住了四个月又12天。
那时,厦大以重金在全国延聘名师,鲁迅作为教授,月薪有400大洋。报酬丰厚,气候温暖,政治气氛又不浓郁,鲁迅本想在厦门好好呆两年。短暂的快感一下子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鲁迅在与许广平的通信中大吐苦水。
1926年的厦门,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商业气氛浓厚,相对而言文化气氛较为薄弱,新开办的厦门大学在校长林文庆的带领下,依旧保留崇孔气氛。在厦大鲁迅的愤怒也多来自于与尊孔派的矛盾冲突。
从《两地书》及其他的史料中,我们会发现,鲁迅与校长林文庆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主要在“国学”和“金钱”两个方面。林文庆校长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孔教为办学的“纲”,提倡复古、尊孔,让学生背古书,弄古文;二是以“金钱万能”为办学方针。所以刚刚到校不久的鲁迅就与林文庆发生了冲突,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鲁迅要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火种在鹭岛点燃。
▲有鲁迅亲笔字的明信片国学方面
在林文庆的领导下,当时的厦大,学生成天背古书、写古文,不能参加社会活动,不让有一点活气。历来尊孔的林文庆还用英文写了一本《孔教大纲》的书,供学生学习。有些善于迎合校长的教授,也跟着做《论孔教的真义》《孔子何以成为圣人》一类的演讲。
1926年10月14日,校长林文庆邀请鲁迅在厦大周会上演讲。在演讲的内容中,鲁迅说“少读国学书,做好事之徒”,主张少读儒家经典,多参与社会革命,这些言论深深地刺痛了林文庆,令主持会议的他十分尴尬、不满。因为鲁迅的观点和校长的见解相悖,因此在同年10月23日出版的《厦大周刊》第160期刊登的演讲大要中删除了“少读国学书”的这部分内容。对于文章的被腰斩,鲁迅十分愤怒。
“这里的校长是尊孔的。上星期日他们请我到周会演说,我仍说我的‘少读中国书’主义,并且说学生应该做‘好事之徒’。他忽而大以为然,说陈嘉庚也正是‘好事之徒’,所以肯兴学,而不悟和他的尊孔冲突。这里就是如此胡里胡涂。”
——《两地书》中鲁迅对于此次演讲的想法
▲鲁迅与许广平的合照金钱方面
当年的厦大在行政管理和人际关系上,弥漫着拜金主义的浓厚氛围。林文庆对鲁迅等学者,采取实用主义,犹如主人与母鸡,我既然养了你,你就要下蛋。
鲁迅和林文庆还在金钱上发生了一场正面冲突。国学研究所的预算经费是10万元,林文庆打了对折,缩减为5万元。鲁迅为了这个事情和校长争了起来。林文庆说:“关于此事,是有钱的人,才有发言权的。”鲁迅很气愤,也很幽默,马上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银角子,拍着桌子说:“我也有钱,也有发言权。”这对只有金钱观点而无信义的校长而言,自然是当头一棒。林文庆十分尴尬,收起俨然的神气,慌忙结束会议。
几个教授和林文庆结成了驱逐鲁迅同盟。在林文庆的秘密暗示下,刘树杞、黄坚等人都排挤鲁迅。在工作上、日常生活上对鲁迅处处刁难,鲁迅在厦门大学三四个月中被逼多次搬家,最后,鲁迅只能住在厦大的地下室中。
对于校方管理层的失望和厌恶,鲁迅提交了辞职信离开了厦门。
“我请鲁迅至厦门大学,遭同事摆布追逐,至三易其厨,吾尝见鲁迅开罐头在火酒炉上以火腿煮水度日,是吾失地主之谊,而鲁迅对我绝无怨言,是鲁迅之知我。”
——林语堂《悼鲁迅》中对鲁迅厦大时光的回忆
记得还是去年躲在厦门岛上的时候,因为太讨人厌了,终于得到‘敬鬼神而远之’的待遇,被供在图书馆楼上的一间屋子里,白天还有馆员、钉书匠、阅书的学生,夜九时后,一切星散,一所很大的洋楼里,除我以外,没有别人。
——鲁迅《三闲集》中对厦门时光的回忆
总结
满怀希望来到厦门,鲁迅曾有着很多美好的愿望。鲁迅作为一个战士,面对初见的厦大在孔教分子带领下没有生气,他有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怒。他在厦大抗争过,他在厦大写了大量作品,编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两本教材……他的到来给厦大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1927年1月4日下午3时,厦门大学全体学生召开送别大会,送别鲁迅先生。由全体学生事前公推一位代表,致送别辞。送别辞中有一段,引子贡推崇老师孔子“温良恭俭让”的话,来称赞鲁迅。并有厦大学生跟随鲁迅前往广东中山大学就读。
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校长林文庆后来成了汉奸,成了厦大不愿多提的校长,而在厦大校园中,鲁迅的身影无处不在,鲁迅纪念馆,还有鲁迅的花岗岩塑像、鲁迅广场,校门上、校徽上的“厦门大学”是鲁迅的墨迹,信封上、证书上的“厦门大学”也是鲁迅的手书。
下期,我们继续谈鲁迅与厦门,谈谈鲁迅在演讲中播撒了“新文化运动”的种子,敬请期待。
“鲁迅先生受了广东中山大学之聘,向厦大辞职。他是很得学生信仰的,大家觉得他走了非常可惜,因此怨毒钟于刘楚春,说他的走是刘氏夺权的结果。”
——顾颉刚与胡适往来信件谈及鲁迅离开厦大的因由
-THE END-
编辑/黄宜欣
素材来源
1.《两地书》,鲁迅
2.《鲁迅与厦门大学的是是非非:拿高薪为何反要离开》,网易历史,2009年9月
3.《厦门环岛轶闻》,新华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4.关于鲁迅在厦门的演讲,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房向东,2009年03期
5.图片来源:绍兴鲁迅纪念馆网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