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长都特别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从小就在各种兴趣班中“浸润”。且不谈孩子能不能按预期培养成才,兴趣班的学费、接送路上的时间,甚至孩子上课时家长还要全程陪同,金钱加时间的投入成本可谓巨大。
兴趣班不能不去,即便可以抵挡全民鸡娃的内卷浪潮,也抵御不了孩子的一句“我喜欢”。
兴趣班的学费省不了,接送的路程砍不掉,陪上课时间缩不了,怎样让固定的投入增加产出呢?
让孩子努力学习赚回学费?千万别这么想,把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就是亲子关系决裂的开端。
让自己努力提升赚回学费?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接送的路程上能不能好好聊天,好好融洽亲子关系。别问学了啥?写了没?懂了么?
那问啥?
为什么一定要刨根问底,不能让孩子一吐为快么?什么时候孩子能欢快的滔滔不绝,接送路程上的时间成本你就赚回来了。
孩子在上课,家长没地方去,能干点啥?
在陪娃上兴趣班的时候,我观察到家长普遍分三派:
一派是“独孤刷机派”,找个角落疯狂刷手机,游戏、短视频、刷剧、购网站购物……让每一分每一秒都沐浴在蓝光下,上厕所都觉得麻烦,抬头看人都觉得多余,理由还特别充分,不刷手机我干啥,我刷我的没碍着谁;
一派是“西门吹牛派”,几个家长凑一起,开个吐槽大会,直到孩子下课才依依不舍的散会,相互连真名都不知道,只以某某的妈妈,某某的爸爸代言,吐槽完后找到一点心理安慰,突然发现别人家的孩子特别优秀,又开始焦虑了;
一派是“时空折叠派”,孩子上兴趣班刚好是难得的完整的无打扰学习、工作时间,家长们拿出书本边看边做笔记,在笔记本电脑上码子,那沉浸的状态已然分不清是家长配娃还是娃陪家长,孩子增长才干的时间同时让家长也完成提升,可谓一份时间、一片空间双重作用。
今天我接送孩子上网球课,路上她跟我谈论今天发生有趣的事情,她上网球课,我刚好在学校操场跑步,跑完后回教室写今天的碎碎念。回家的路上,我们继续讨论网球课上的趣事,我也加入了跑步的心得。整个陪伴内容丰富充实,双方心情愉悦无压力。
孩子的时间宝贵,要从小教育悉心培养,家长都时间也同样宝贵,要时刻修行终身学习,当孩子和家长的目的狭路相逢,不一定以一方胜出为最优解,家长可以发挥创造性思维,做到双赢、双向奔赴,让兴趣班的投入发挥双倍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