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春天,一个圈,一个春天的故事。
“燕赵”这个名字缘自春秋时期的燕国和赵国,现用来代指河北省,“燕赵”所包含的区域未必等同于河北省,但宽泛的谈,“燕赵”就是“河北省”吧!
春秋时期,五霸的说法有几种,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都在其列,宋襄公、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晋悼公则因版本而异而有差异。细关这些霸主统治国家国家所在的区域,秦晋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齐国位于黄河流域下游,楚国位于长流流域中游,吴越则在长江流域的下游。国皆因水而发家,因水而富裕。三家分晋至战国后,齐楚燕赵韩魏秦,燕国无论在政治经济上都很弱,无法与强国大国毗邻。
汉、唐,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关中地区,长安与洛阳,黄河、淮河流域上的城市。安史之乱后,北方少数民族崛起(不再像唐之前,只是单独的游牧民族),其政权意识开始加强,以至于北宋政治中心南移,经济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契丹与北宋的澶渊之盟,北宋只是政治上示弱,每年的岁银,只是北宋一两个县的产值。南北经济差异之巨大由此可见。
元朝因是居长城外的蒙古人,南行建都北京也是基于辽金在北京打下的基础。明成祖朱棣迁都乾纲独断,迁都北京,除了燕王朱棣封于此外,还是为了堤防关外的北元。若明亡后,仍是汉人天下,都城说不定会南迁,但北京,对满清来说,已经是南迁了。
中国的边患,先始于西部民族,致使首都不断东迁(先西汉,后东汉,先西晋,后东晋),经济也跟着东移;后来自北边民族,首都开始南迁(先北宋,后南宋),经济也从西北的关中地区走如东南沿海;最后来自东部沿海,致使都城西进(民国时,有南京迁武汉、重庆),但这次,经济没有跟着走。中国的经济就留在了东南沿海区域。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形成了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国家也致力于于此建设国际城市带。雄安新区出现在了冀中平原上。国家是想在不流动的水上建设新城市,欲在水源缺少的平原上建设城市带。“燕赵”千年未有之升腾,将因政策而涌动。
若北方无京,北方经济或许更差,北京的虹吸源于北京只能虹吸。作为首都,在社会主义建设早期,其所承担的远非政治功能,在北方无经济重镇的情况下,他必须在早期的建设中做出贡献,为此,也牺牲了自己。
北方城市,特别是环绕北京的城市,城市自足发展能力不如南方,如此雄安,在依靠国家政策的前提下,也必当时时督促,“燕赵”发家便指日可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