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单一细胞的世界会是什么样?(《世界的可能图景》之12)

单一细胞的世界会是什么样?(《世界的可能图景》之12)

作者: 孤鹰寒鸦 | 来源:发表于2020-12-13 15:20 被阅读0次

    单一细胞的世界会是什么样?(《世界的可能图景》之12)

    我们用很多篇幅讨论了生命出现之前的世界,并知道,当双粒子出现的时候,就可以瞬间涌现出无限复杂的非生命世界,也就是所谓大爆炸之后的亿万年演化历程。那时候,还没有生命,也就是没有具体存在形态自己的目的,和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采取的主动行动,万物都是非主动的,由彼此之间的关系和构造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发生着万千变化。

    现在,我们考虑一下一旦生命出现了,有了目的,世界会怎么样?

    当世界上只出现唯一的第一个生命形态的时候,也就是单一细胞出现的时候 ,世界是什么样的?用前面我们提到的三段论来描述这个世界:1)存在论:这个世界只有一个生命和它的环境。2)目的论:生存,也就是持续稳定地活着。3)方法论:防护外来的对生命稳定性的损害,也就是保证安全,和通过新陈代谢而保持生命的动态平衡。

    为什么需要通过新陈代谢而保持平衡,是因为它的主动行动,必然会有能量消耗,新陈代谢就含有对能量消耗的弥补功能。当然,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十分复杂,除了能量的代谢,还有物质代谢,而物质代谢涉及物质的转化(同化和异化)。但我们并不需要详细解析新陈代谢的生化过程,只需要知道,新陈代谢是生命维持生命体稳定平衡的方式。所以,生命的稳定是动态的,时刻发生着内外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换句话说,新陈代谢,也是细胞吞噬外物,转化为自己的能量和物质后,再释放出废物的过程。所以,这个细胞需要有认知能力,以区分出环境里有益和有害对象。这里,我们直接引述我写过的一篇《单一细胞的世界》一文里面的描述。

    “因而,它有认知能力,以使它可以识别可食物,识别有害物和有害外力。

    奇妙的是,这种认知带来另一能力,就是情绪,也就是,识别到可食物的时候,生成欣喜的情绪,识别到有害物与有害外力的时候,生成恐惧和厌恶情绪。

    为什么认知外在事物的同时,会伴随有情绪的发生?

    因为,主体生命力量有限,而且生命力量的使用会带来内在生命的损耗,所以,从节约的角度看,平时尽量减少生命力量的使用,但在需要时,必须即时唤起内在力量集中爆发,以应对可能的危机,这种唤起内在力量的驱动,就是情绪。

    当这个生命主体学会了如何识别可食物和有害物,形成习惯后,也就是识别能力固化到行为模式里,之后,它就没有必要学习新东西。因为这个环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基本没有变化,生命主体没有学习形成其他能力的必要,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的能力。

    如果这个世界永远如此,这个单一生命可以长存,它不会遇到危及生命而不能应对的危险,因而,不会因外物或者外力而死亡。从生命的内在需求看,它也没有必要死亡。

    当然,这也必然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因为,如果不封闭,外来的事物,有可能改变这个世界里面的环境格局。

    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因为环境不变,生命适应了环境,可以长存,并且没有学习能力。

    必须说明的是,这个生命主体的认知,只针对外部环境里的事物,而不会反过来认知生命主体自己,因为对外部事物的认知,已经足够实现它生存的目的。世界的演化,不会出现浪费,如果出现冗余,也会在演化中淘汰消逝。

    因为没有自我认知,它就没有能力认知自己的情绪,而仅仅受情绪所控制。这时候,这个生命体是个情绪控制的主体。它的生存动力,只有情绪,情绪就成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它的情绪主要有二类:遇到可食物时候的欣喜和遇到有害物及有害外力时候的恐惧与厌恶。

    这时候,它应该有了记忆的功能,因为记忆可以节省认知过程中的能量耗费,可以提供有限的预知。比如某一景象或者声音,或者气味与某一食物或者危险相关联。因为这种关联不断出现,就形成了关联性记忆,这种记忆的好处,就是看到外在事物的某种微小的端倪,主体通过记忆,提前预知了接下来会立即出现的情况,如果是食物性的关联,生出欣喜的情绪,它会快速奔去,及早在食物对象逃离或者离开之前,抓住对方;如果是危险的关联,生出恐惧的情绪,它会立即逃离现场,或者做出战斗的姿态和准备。这种即时应对临场情况的情绪,可以称之为在场情绪

    这样,在没有遇到明显的利害关联迹象之前,它也会对即将出现的事物,有所期待。对食物的期待,就是美好的向往;而对于危险的预想,就是焦虑。向往与焦虑,是二种方向相反的期待情绪。而且,事后的记忆,也会使生命体对已经发生的情形,产生向往与焦虑的情绪。这种事前与事后的情绪,可以称之为离场情绪

    再往后,它还会有某种固化的信仰。这些信仰形成了固化的情绪模式,由固化的情绪所驱动,成为难以更迭的迷信。由于,外在环境的实际情况,是随机的,并不受生命主体的控制,所以显得比较强大,好像有某种更强大的力量在背后控制着环境情况,这样,在生命主体的认知里,就会把控制环境的力量加以神话。比如,某种迹象,必然是令它欣喜的,另一迹象,则必然是有害的。前者来自善良的神,后者则是魔鬼的化身。

    总结一下这个单一生命体的封闭世界:

    1)只有一个主体;

    2)环境有二类事物:对主体有利的可食物和有害物与外力;这个环境事物的分类基本不变,但生命主体何是遇到有利事物,何时遇到有害事物,以及它们相遇的方式,是随机的;

    3)因而,主体有认知外界事物,从而识别有利与有害物的能力;

    4)主体无自我认知的必要和能力;

    5)伴随认知,产生了情绪,情绪是主体行动的内驱力;

    6)主体没有认知情绪的必要和能力,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7)主体没有死亡的内在必要,也有能力防范外来死亡危险;

    8)主体形成一定的固化认知模式,就失去了学习的必要和能力;

    9)主体的情绪分类:在场的欣喜和恐惧(厌恶);离场的向往和焦虑;

    10)对于经常出现的关联事物,和主体无法控制的事物,形成某种固化的记忆,并加以神话,就是迷信。“

    以上,引述了我的另一写作系列《思想的演化史》中的一篇《单一细胞的世界》。那篇文章的节奏比较快,应该已经说清楚了只有单一生命体出现时候的世界景象。这个世界里跟原来的生命出现之前的世界有诸多不同,主要是有了存在形态本身的目的,以及目的带来的认知能力,和伴随认知而生的情绪,以及认知与情绪的记忆等等。这些都是心理层级,也即是说,生命与生命的心理是同时发生的。如果生命没有心理,没有记忆,那么它如何做出判断,并依此指导自己的行动呢?生命必有认知和心理,不同生命形态的区别,在于心理的复杂性上。

    我们在前面曾经讨论过非生命物质的意识,并知道,我们无法否定可能存在的非生命物质具有的意识。当然,非生命的意识,也许不具有主动性,或者说,它们的意识并不表现出主动性,因为,主动性不是它们的存在所必须的。只有生命这种存在形态,因为有了主动目的,所以,表现出了主动意识。我们可以把动物所共有的这种主动意识定义为心理层级。当然,最初的单一细胞的心理构造并不复杂,功能也很简单,随着生命演化的复杂性,带来了生命心理层级的不断复杂化,到了人类阶段,就出现了心理层级的升华形态,就是精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单一细胞的世界会是什么样?(《世界的可能图景》之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qp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