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看了一部由英国导演大卫.里恩创作的二战题材的影片《桂河大桥》,它是由法国的作家皮艾尔.博勒的同名小说《桂河大桥》改编的。这部影片获得了奥斯卡奖的各项殊荣。
故事梗概:
二战时,日军在缅北要修一条连接缅甸到暹罗的铁路,以便运输军需物资。而其中的桂河大桥又是其中的咽喉所在地。
日军就将俘获的一些英军俘虏作为劳工,逼迫他们去修一座木桥,这座桥就是桂河大桥,以备日军的战争之需。
而英军中被俘虏的军官级别最高的是上校,战败时,是顺从了上级的命令而投降。在俘虏营里为了军官们不受劳役就根据《日内瓦公约》关于战俘的待遇问题同日军的大佐相抗争,结果日军的大佐为了能尽快建成大桥就选择了妥协,同意了上校的请求,从而为军官们争取到了一些权利。
因为英军被俘的这个上校是个只会听从命令行事的人,所以,日军大佐就让他负责带领战俘们去建桥。上校为了顺利建桥,就提出要改善战俘的一些待遇,日军大佐也同意了。
在建桥的过程中,上校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最终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建桥的任务。
这时,英军为了破坏日军的铁路计划,就决定在这条铁路的咽喉之处——桂河大桥,选择爆破了。
英军派出的突击小队被空投到了指定的地点,在当地武装的配合下,经过艰苦的跋涉,终于到达了桂河大桥下。
当晚,突击小队利用夜幕和对方正处于完成大桥建设的狂欢的喜悦中,顺利地在桥下安装好了炸药。
天亮了,却出了一点意外的变化,那就是昨夜暴涨的河水水位突然下降了。用于爆破的缆线有的地方露了出来。
突击组的队员们个个焦急着。
完成建桥任务的战俘们列队穿过了大桥往下个战俘营走去了,后面的是上校和战俘营里的日军。上校站在桥上,为自己的杰作感到自豪,随即又把目光投到了桥下。
这时,他发现了问题!就是他发现了桥下有一些线绳。作为军官,他肯定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然而,影片中戏剧性和高潮部分就在这时展现了出来。他做出了个决定,那就是带着日军的大佐下桥去检查一番!
对此,这可让突击队的队长气得不得了了!上校带着日军大佐顺着河边,最终找到了裸露在沙滩中的线缆,他用手扯,没能扯断,就叫日军大佐拿刀子来。关健时刻,负责爆破的爆破手冲出杀死了大佐。
可这时,上校为了阻止他继续爆破,竟喊来了在桥上的日军,并扯住他的腿。急得爆破手直呼:“我是英军,是来炸桥的。”可上校并不买帐,辛辛苦苦建成的桥怎么能让你炸了呢?
两方交火,子弹乱飞。
对岸,从战俘营逃出的突击队员大喊:“杀了他!杀了他!”可爆破手毕竟心善,对自己的人下不了手,但仍挣扎着向爆破按纽爬去,却不幸中弹。
那个从战俘营逃出的突击队员拿着匕首下河奋力向对岸游去,却不幸倒在了对岸。当上校发现是他时,这才脑袋清醒了过来:“我都做了些什么啦?”
远方敌人的火车正“隆隆”地驶了过来。这时,突击队长向爆破的按纽方位发了一炮,炸伤了上校。上校在倒地的瞬间又恰好摔在了按纽上。随着“轰”地一声巨响,最终,桥塌了,火车也掉到了河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的作品总是有它的独到之处,这个独到之处就表现在它的与众不同之上。犹如画龙点睛一般,眼睛一亮,整条龙也就有了光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