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需要大脑为它创造一个“我”,这个“我”拥有故事,拥有概念性的身份。它需要时间,需要过去和未来。没有时间的痛苦,还剩下些什么?此刻的“如是本性”而已。你或许感到沉重、焦虑、紧张、愤怒甚至憎恶,但这不是痛苦,也不是个人问题。
人类的痛苦并非是属于个人的。它只是你身体某个部位感受到强烈的压力或强大的能量。当你关注它,这个感觉便不会转变成思想,因而也无法唤醒那个痛苦的我。你只需接受一个感觉,看看会发生什么。
对脑海中出现的每一个想法都信以为真,会给你带来无尽的痛苦。现实情况无法使你痛苦,它或许会引起身体的疼痛,但那不是痛苦。是你的思想、你的诠释以及你讲给你自己的故事使你感到痛苦。“是我此刻的想法使我感到痛苦。”领悟到这一点,你就打破了对这些想法无意识的认同感。
“真是糟糕的一天!“
”他没回我的电话,真是太没礼貌了!“
”她真让我失望!“
我们通常用抱怨的形式,讲给自己和他人一些小故事,并无意识地把自己变成”对的“,把其他人或事变成“错的”,以此来加强我们匮乏的小我。自己是“对的”使我们置身于想象的优越感中,进而加强了那个虚假的自我感,即小我。与此同时,这个小我也制造了一些敌人,没错,它需要敌人来划定自己的边界,甚至连天气也能服务于这个功能。通过惯性的精神评价和情绪聚焦,你与你生命中出现的人和事建立了个人化的反应关系。这些关系是你自己制造的痛苦,但却没有被当作痛苦对待,因为小我对它们甚为满意。小我需要反应和冲突来巩固自己。倘若没有这些故事,生命将多么简单美好啊。
“下雨了。”
“他没有回电话。”
“我去了,她没有。
—埃克哈特•托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