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思考不完人生德性

作者: 向问天 | 来源:发表于2022-05-04 23:05 被阅读0次

    我的朋友,要收假了,又想到这个词语,还是想和你说说德性。


    德性概念定义。“天命无常,唯有德者居之”,性是属性,德性就是道德的属性,国家政权属性。这是马伯庸《中国简史》中说的话。南怀瑾老先生强调,百年内人写的历史书一定不要看,因为理解的还不够深入,写历史需要有深度厚度,才能写出真正的味道。不敢说看谁的,不看谁的,但是定义和概念,反复思考后才有创见,概括全面。

    何怀宏老师说:“德性可以定义为一种稳定和持久的履行道德原则和规范个人秉性和气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德性实际就是某种行为类型的系列和总和”。

    两者概念需要综合,都有可以反思和借鉴的地方。


    德性需要行动。“德性不是空言的,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要根据人本已有的功能或人的灵魂的活动来区分。人的活动和灵魂有一个非理性部分和一个理性部分,而非理性的部分是为一切生物所共有的,具有发育的性质,诸如生命的生长功能、营养功能,还有感觉和欲望的功能,这是为人与牛、马及一切动物所共有的。人还有自己独具的活动与功能,这就是理性活动。

    按照对灵魂的区分加以规定。一大类是理智的德性,另一大类是伦理的德性,像智慧、理解以及明智都是理智德性,而大度与节制则是伦理的德性。

    简单说来就是:人应当过一种有“思”的生活,应当过一种有“德”的生活。理智德性大多数是由教导而生成、培养起来的,所以需要经验和时间。伦理德性则是由风俗习惯熏陶出来的。德性既非出于本性而生成,也非反乎本性而生成;自然给了我们接受德性的潜能,而这种能力的成熟则需通过实践和习惯而得以完成。

    正如其他技艺的形成一样,必须先进行有关德性的现实活动,才能获得德性。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人;有勇敢的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总之,品质是来自相应的现实活动,由现实活动的性质来决定的。。

    幸福和德性相关。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即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困苦和不幸都不足以剥夺我们实践德性的能力。幸福不止是内在的快乐,也不止是外在的功利,当然,最好也不止是单纯精神的福祉。人有肉体存在,所以需要一定的物质供养,而许多知识、审美和精神的活动,也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从梭伦到亚里士多德都谈到人的发展和幸福需要一个中等水平的财富。有一个中等水平的财富,一个人就可以做合于德性的事情。梭伦对人的幸福作过一番很好的描述:这就是具有中等的外部供应,而做着高尚的事情,过着节俭的生活。


    斯多葛派的德性。苏格拉底本人不倦求知,认为“知识即德性”“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活”。他一生没有什么著述,而是经常在街头与廊下和人讨论“什么是善”“什么是美德”“什么是正义”等问题,他生活极其简朴,为人勇敢、大度,并表现出一种很高的道德坚定性和纯洁性。他曾经两次顶住来自政治权力的高压,拒绝执行他认为是错误的命令和压力。他最后的死更是体现了崇高和正直,他不在法庭上妥协,不放弃自己追求真理的生活方式,而在法庭做出他的死刑判决之后,也不肯逃走。

    他确立了通过不断地质疑而获取真理的哲学方法;为了捍卫自己的信念而慷慨赴死。这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哲学家的群星中,历经千年依然最璀璨的那一颗。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继承了苏格拉底的认知,他们认定的德性,包含四主德,认为美德即至善。他们认为,幸福就是德性的实现,如果拥有智慧、勇气、节制和正义,自然实现了人到神的升华。

    今天我所说的,只是一个引子,后续你将持续看到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德性研究没有止境,希望有你的参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永远思考不完人生德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ag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