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担心

作者: 绿水情绪疗愈 | 来源:发表于2018-02-18 07:47 被阅读19次

    过度担心的表象,是不相信孩子自己能做好,不相信就不给孩子自己练习的机会,于是到最后孩子就真的什么也不会做。

    甚至因为习惯了被包办被代替,身体功能退化,变得不愿做,不敢做。

    甚至都懒得思考。

    在最后一个孩子是儿子的家庭,这种情况很常见。

    但是过度担心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获得控制感,存在感。

    借着“我担心你”“我帮助你”来实现“以爱为名”的“控制”。

    “控制者”自己并不知道他是在“控制”,他还陶醉在自己的“无私的任劳任怨的”爱里。

    过度担心过度控制的家长,养出来的孩子一般是两类,一类是“特别逆反”抗拒所有来自“控制者”的关心和照顾,捍卫自己的边界,这样的孩子不讨家长喜欢。一类是“特别无力”,或许在职场上也是独挡一面的干将,但是回到家面对母亲(本文以母亲为例)立刻变身成为“需要母亲照顾的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的小婴儿”,这种孩子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是正是他退化了自己的某一部分功能,迎合了母亲的“照顾者”角色,让母亲获得存在感。也就是打开自己的边界大门,让妈妈进来。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会一直被母亲唠叨“这么大人了,还不会照顾自己。”“自己生病都不知道吃什么药。”“自己的身体自己没数吗!”

    一边唠叨一边端水递药。

    听着唠叨好像是不耐烦,但是看那伺候孩子的利落劲,勤快劲,分明又是享受。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关系互动模式。

    母亲有意无意的弱化孩子“你还小,你不行,我来。”

    孩子也迎合母亲,我真的不行,我需要你妈妈。

    关系没有对错,关系中的两个人觉得舒服就是合适的。


    一个朋友讲的故事我记忆犹新,非常有意思,她的电动车电瓶充完电,要把电瓶提到楼下去。母亲揪开她,说“你哪有劲,我来。”

    事实上之前她经常自己提下去,但是女儿的能干母亲就像看不到一样。而那时母亲脚扭伤骨折恢复中,医生不允许提重物。

    母亲觉得,自己58岁的扭伤的脚都比34岁年轻力壮的女儿强。

    她担心女儿什么都做不了。

    还有一个朋友,常年便秘,母亲每天叨叨她喝水,吃水果,喝水,吃水果。

    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渴不喝,也不爱吃水果。

    每次严重起来痔疮犯了母亲就让父亲去买药,然后盯着女儿吃药。

    我想,或许是她捕捉到了她的母亲在担心中表达关爱,以帮助女儿为重任,在这个过程里获得了存在感,所以她就在无意识中不去做那些能根除便秘的事以使便秘维持从而维持母亲的“照顾者”内容。

    这是我的猜测。从持续几年的时间里的猜测。

    真相谁也不知道,当事人如果没有一定的自我觉察能力的话她自己也不知道。

    这种情况也许彼此适应,但是以损害身体为代价,就太不划算了。

    不过,只有其中一人能觉察能看到这种情况,才能结束这种关系模式。


    人都是存在于关系中。

    每一段关系都有它自己的模式。

    过度担心的模式就是双方都做一些事情促使担心的事情一直存在。

    母亲弱化女儿,女儿心里或许不认同但是行为上却接受这种弱化,所以就强化了母亲的“女儿是弱的 ”认知。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

    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关系也是如此。无论外界看来多么不合情理的关系,存在着,就说明在某些方面彼此需要。

    《母爱的羁绊》中,解释为“自恋的母亲”,母亲为了满足自己“我是完美的”的自恋形象,就弱化贬低孩子。

    孩子天生都是主动迎合,讨好父母的,所以孩子也会弱化,贬低自己。

    这样的行为持续会内化为孩子一生的人格。

    及至成年,老年,也许母亲已经离世,但孩子一直走不出当年的关系模式。

    (原创,非授权谢绝转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度担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gv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