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复原红楼梦作家唐国明:那朵白梅花与100元钱的辛酸往事
————————————————————————————————————

(本文作者唐国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唐国明自传:《那朵白梅花与100元钱的往事》
——————————————————
我见到她的时候是一个冬天,她当年14岁,相对于她的家庭来说,她就像是在不可能长花朵的地方开出来的白梅花。她带着我与她妹妹一起走了好远的路,去看一个当地人认为很好看的洞。
傍晚一回到她摆得很乱窄小的家里,还没进门就听到她父母吓人的争吵。她看着感到惊愕的我,说她已习以为常,这就是她从出生起就该每天面对的生活。
她的家旁边就是一座大学,有好多大学生不习惯于学校的约束,就三五成群的租住到这些民居里。她的一家人住着就比较挤了,没有空余的房子出租给学生。在那个大学生还较稀少的年代,由于她长得确实出众清秀,平时帮母亲去大学宿舍做点小买卖,因此引起了一些大学生的注意,因此就有一个想法儿去接触她的人。并且这个人很有方法,先拜其父为师学武,然后辅导她功课接近她。她父母与这个大学生慢慢有了心思,也就是希望她将来能与这个大学生成家……虽然想法是很好的,后来这个大学生分配回了老家,虽然温饱不愁,久而久之就灰了心,便守不住初心,而找了一个女伴,然后不小心女子怀了孩子,然后就稀里糊涂成了家,再然后不甘于平庸,便放弃了公务员的工作去远远的地方找了个能挣钱快的工科专业进修……
2002年,我念完大学后,便安心寄居在岳麓山向阳坡开始写作。一个秋日黄昏,我的一个大学同级同学把她与她母亲带到了我跟前,说她也是来念大学的。于是我便带她去学校报了名。我与她已多年没见,但她仍是她14岁时的样子。
她当时的宿舍在堕落街,到周末的时候,我常去看看她。她也越来越会穿衣服,气质也越来越好,一见到她,我就想着她是我那个放弃了公务员工作朋友的有过念想的人。
有一次我那个对她还有念想的朋友来看她,临走时说见我清贫,要给我留100元钱,算是借我的,我只有接了。到放寒假时,我便去看她,便给她100元钱要她还给我那朋友,因为春节前他回家路过时会去她家的。她死活不愿意拿去还他。我问她为什么,她才告诉我说,他那次从这看她回去时,也去了她家,他跟她母亲说,他到这给了我100元,算是他给我替他看顾她的照顾费。我顿时傻了眼,我便把100元钱塞回了自己口袋里。
待我回到老家过年时,我父亲问我,他是不是到岳麓山来看过我?看我确实太穷了,还给了我100元钱?我问父亲这话听谁说的,我父亲说听他姑姑说的。我便告诉父亲,是他当时来我那里看她,借宿在我那里,临走时要给我100元,是算借我的。我便叫要去“赶场”的父亲,要在“场”上遇到他家里人,便把那100元钱带回去给他。去“赶场”的父亲在“场”上没看到他家里人,我本想去给他离我老家不远的姑姑,但回家的妹妹一听说这事,很愤怒,说他都是这样的人了,都那样说了,还给他钱,不要书生意气了,你们当年的朋友也算白做了。
后来她快念完大学时,我即使当时清贫到每天3.5元解决温饱,但还是花了70多元请她与她同学吃了一顿好的,我像以前她每次回家一样送她到公交站上车。我问她爱不爱过他……怎么最后没有在一起……她说那是她自己的问题。我说他现在有家有孩子了……她说他能把这些解决好了结了,她也愿意与他在一起……公交车此时便开进了公交站台……她就这样回了她那个市里去了……后来听说也嫁人了……这些都是他通过网络告诉为我的。他对她最后的情感婚姻归属似乎很满意,她满不满意我也不知道……但我觉得她不应该是那样一个婚姻归属,以致我不想在这篇文章里提及……也许是我为别人想得太多了对生活太理想化了吧……
我与他毕竟是从小长大的朋友,他带我去看她的那次,他来山中找到还在竹林里靠挖冬笋挣钱的我,说他想去看她,身上没钱,要我借给他,并要我陪他一起去。
那次来回花去了我在山里流汗挖了一个月的冬笋钱,虽然只有65元,但那好像还是1995年冬天。去看完她坐长途车回家的途中,我见他心情不好,为让他高兴一点,便说我的钱不要他还了,他便脸上马上有了笑容。
我明白他比我现实,他一上大学后,人就变得很实际也很势利起来,这是他上大学后留给我的印象,也因此他与我的交情也越来越淡。直到有一天他在网上说他一个月要挣多少多少的时候,我觉得我与他朋友的情分已彻底断了。后来有一次他来电话问我买学区房的事,我告诉他我不太懂这些事……
以后我们就再也没了联系,也只是回老家时听父亲说起怎么遇到他了,很热情,还问到我……也不知道他现在如何,更不知她如今怎样……是不是还如一朵白梅花一样……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国明说:“中国精神就是‘思危奋发、安和天下’”。
唐国明在长沙岳麓山租住的8平方米房间里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与奋斗,不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发扬“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不怕死”的湖湘精神基础上,重新诠释创造了长沙湖南人新时代的湖湘精神。在互联网时代,在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下,在唐国明身上形成了一种——
………………………………………………………………………………………………………………………………………………………………
“雷劈不倒,火烧不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
——带有湖湘味的唐国明文人“冷板凳”式的新时代中国追梦精神。
————————————————————————————
唐国明简介:
……………………………………………………………………………………………………………………
唐国明是谁,他是——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移,风雨不倒”的长沙湖南汉子;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的湖南中国文人;
一个胸怀“思危奋发、安和天下”中国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
——————————————————————
………………………………………………………………………………………………………………………………………………………………

(“不失长风情怀,已具鹅毛风范”——唐国明的《鹅毛诗》一书即将出版,此是他诗集一书封面的设计初稿)
唐国明,男,作家、学者、诗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居长沙。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连载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8年10月以写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得出自己结论的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自2013年起,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美国《美南新闻日报》《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史博览(人物版)》《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网络新媒体报道至今。
上过电视综艺节目《中国梦想秀》《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今天不烦恼》《完美告白》《“写月诗欢乐会”中秋文艺晚会》《逗吧逗把街》《我是站神》《都市夜归人》《钟山说事》《凡人城市.市井发现》《都市晚间》《娱乐急先锋》《夜线》……
2013年底,开始写鹅毛帖,2013年12月7日长沙晚报在《身边他和她,因梦而改变》专题年终回访报道中以《红楼书痴出名,一幅字换得上千元》对此事进行了报道。2014年1月6日湘声报在《“红楼痴人”唐国明:梦与现实的回归》专题报道中说:“上月初,一位福建网友看到唐国明写的字后,打电话表达‘要一幅字挂在客厅’的想法。唐国明……信手写了一幅《不足歌》邮寄过去,竟换得1088元润笔费。还有一次,他的一幅字……换得了3000元报酬。”
2015年其独创于2009年的鹅毛诗网上走红。 2015年2月14日《西安晚报》以题为《湖南鹅毛体诗人唐国明走红新媒体》报道鹅毛诗。
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7年鹅毛诗谣网络走红,2017年12月27日、2017年12月29日、2017年12月31日连续三个晚上湖南都市台“都市晚间”以各种形式为题报道了他以诗谣方式唱鹅毛诗的事迹。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终极变数”论断: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零乡”之中……
写其为实现读到一本完整的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梦想,从2001年始深居在长沙岳麓山下8平方米内10多年,其刻苦阅读钻研《红楼梦》与其“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工匠精神故事《还有一个这样的读书人》于2018年4月获得河北省第八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一等奖;
2018年4月完成《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8年10月以写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得出自己结论的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获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中融青年原创文学大赛”入围奖。
2019年5月20日唐国明提出哲学观点:“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

附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成就摘要:
……………………………………………………………………………………………………………………………………………………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即使随自然正整数越大,素数在区间分布个数在减少,但一个偶数越大,它前面包含的素数就越多,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在不断增大。而一个偶数越小,它前面所包含的素数就越少,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越小,而小到尽头的偶数4,却还有素数2与2之和能表示它;因此可以说,比任一大于2的偶数自身小的素数中至少有一对相同或不同的素数之和等于这个偶数;即除“大于2的偶数除以2”是素数外,所以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时的两素数都分布在“这个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且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相等。所以大于2的偶数可以是两素数之和。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我们未知的偶数素数区间只能说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对于无穷无尽的偶数素数你不可能全部完成验证,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但谁也保证不了在超出某一区间外不会万一出现反例。你不能说它不对,在一定条件下是绝对的,而放置于你不可把握的条件下,又只能是相对的。所以,除素数2之外,任一两个素数相加必是偶数,而一个偶数能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只能在没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成立,在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之后,面对无穷无尽的偶数,谁也难以保证成立,并且难以验证,也无法验证。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公式: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顺着这些数群回流,会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信息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即在上一波段转向下一波段过程中若2+3n不合2+4n与1+2n形式,则2+3n根据“奇变”“偶变”规则直接除以2为下一波段合4+6n形式的起始数的前提下,则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 ↓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这个“3x+1”猜想“奇变”“偶变”运行模式已经预示了一切,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信息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人类进入了一个智慧巅峰体验狂欢时代,人类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将吸尽人类所有的智慧与人类共同创造的所有智慧成果,以大数据的形式转化为4、2、1循环形式的智能,而输入无限类似于奇数偶数知识数据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后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理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人类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
…………………………………………………………………………………………………………………………………………………………
3、“半途变数”论断
在n是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唐国明得出了一个“半途终极变数”论断: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终极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终极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仍却处在4的终极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零乡”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