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临江仙·清明祭孔圣
西安孔庙清明祭,碑林耸立雄奇。太和元气寓追思,景云钟祭圣先师。
华表沧桑碑石秀,大成文殿威仪。观瞻胜迹旷神怡,礼仁承续固根基。
其二:汉宫春·清明祭大成至圣先师
庚子清明,泮池柔波漾,湖畔香浓。樱花粉红叶绿,蜂蝶寻踪。通幽竹径,有孔庙、肃立苍穹。虔敬祭、大成至圣,儒家鼻祖师宗。
老少俊贤备至,列队行拜礼,意态崇隆。景云钟声响起,气势如虹。仁为根本,千秋颂、相贯相融。成表率、寰球师范,徳高绩伟功丰。
西安孔庙始建于唐代,当时在尚书省西隅国子监附近。宋代几经搬迁,将文庙、府学最终迁建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址,使文庙、碑林、府学同在一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代崇宁二年(1103年)虞策将文庙、府学最终迁建于“府城之东南隅”,即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址,使文庙、碑林、府学同在一处。据《京兆府重修府学记》碑载,这时的文庙:“总五百楹,宏模廓度,伟冠一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孔庙现保留的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明成化十一年(1475)《重修西安府学文庙记》云:“扩其旧址,首建大成殿七间,崇四丈有五、深五丈,袤九丈有二。两庑各三十间,崇深视殿半之,袤且数倍。次作戟门,又次棂星门,又次文昌祠,七贤祠、神厨、斋宿房、泮池……。”加之明万历二十年(1592)增建的“太和元气坊”及清代构建的七座碑亭,基本上构成了今日西安孔庙的建筑格局。
其中孔庙最主要的建筑大成殿,是一座宏伟的明代庑殿式建筑,可惜于1959年毁于雷火。贯穿于中轴线上的孔庙其它建筑如两庑、戟门、棂星门、泮水桥、太和元气坊、碑亭等建筑至今还保存完好。其中的戟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上铺绿色琉璃瓦,仍保持着明代建筑的显著特征。
太和元气坊,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是当时的皇族朱惟柪捐资400多两黄金修建的,取“合会大利,利贞万物”之意。
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进入孔庙应先经过“太和元气坊”,但因为“太和元气坊”的南面是城墙,不便人们出入,所以清代时便给西安孔庙加了围墙,东西两面开了供人们出入的“礼门”和“义路”,“太和元气坊”南面的墙被称作“塞门”,也叫“影壁”,墙外侧刻有清末著名书画家刘晖书写的“孔庙”二字。
太和元气坊前,有个半圆型的池子,它叫“泮池”。“泮池”最早建于元代,后几经修葺。在古代礼制中,天子之学叫辟雍,诸侯之学叫泮宫,泮宫东南和西南方向有水池,形如半壁,故称泮池。泮池上有桥,叫泮水桥,为古时学宫之桥。
泮池前的这座门叫棂星门,门的上端有麒麟。在元代时为两扇门,到了清代改为三扇门。每个门的门额刻有文字,中门额书“文庙”即孔庙,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刻“道冠古今”。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神话中主管取土的神。在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棂星,给门起名棂星,比喻祭孔子如祭天。在过去,进出这三道门有着严格的规定,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工作人员出入的。
进入棂星门,道路的两旁各立有两个八棱形的石柱,它叫“华表”,是明清时的。华表分柱头、柱身、柱基三个部分。柱头上设有承露盘,上边蹲着的动物叫獬牴,性忠直,起着仪卫和端详的作用。华表早在远古时期就已出现,传说古代帝王为能听到百姓的意见,曾在宫外悬挂“谏鼓”,大道上设立“谤木”,允许臣民书写自己的意见,这些“谤木”就是华表,早期的华表是木制的,后来演变发展成为石质的。
孔庙的第三道门叫戟门,又称仪门、至圣门。这座门建于明代,屋顶为十字歇山顶,面开三间,中间为大门,两边对称各有一配室,供祭祀大典的文武官员整理衣冠、熟悉仪规之用。在过去,门的两侧陈列兵器,武官须将兵器放下才能进入孔庙祭拜孔子。
跨过戟门,左右两侧各有一亭,亭内陈列着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
陈列在东亭的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在唐代,这口钟被悬挂在长安城景龙观的钟楼上,后几经迁徙,明代曾移至钟楼,1953年移入西安碑林。
唐景云钟以青铜铸造,重约6吨。钟身为三格,最顶端蹲有蒲牢,钟身分别雕刻有精美的蔓草、祥云、凤凰、狮、牛、鹤等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钟身正面铸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书的骈体铭文292字,是李旦书法仅遗于世的绝少手笔。景云钟以它自身独特的形制,精美的雕刻,古秀的书体,幽邃的声音,高超的冶炼技术,跻身于世界名钟之列。
西亭内的大夏石马,是一件唯一有大夏记年的文物。大夏即为大夏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家,拥有陕西北部和内蒙部分地区。赫连勃勃于公元407年定都陕北的统万城(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并于417年攻占长安,命其长子赫连璝(guī)为大将军,镇守长安。这匹马便立于长安县查家寨赫连璝的墓旁,在马的腿部下方刻写着“大夏真兴六年(即424年)……大将军”等字样,这便是大夏国铁骑神骏征战南北的纪念与见证。
过去,祭孔的中心大殿叫做大成殿,它位于现在的碑林广场,令人遗憾的是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9年毁于雷火,现在已无法看到它的原貌,只有殿内的部分文物仍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戟门与大成殿中间的道路两侧,有两排对称的古建筑群,叫东西两庑,在孔庙中是用来供奉孔子的72个弟子的塑像的,现在是博物馆的临时展厅。
在碑林中轴线两旁,还矗立着7座清代建筑的碑亭,每座碑亭里都有一座巨大的碑石,它们均为满汉两种文字合刻,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亲自为平定朔漠、大小金川、青海、回部、准噶尔等西北地区的叛乱所书写的纪功碑石。
顺着这些碑亭,就走进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主体陈列——西安碑林,开始进入一个碑的海洋、书的海洋。
202.04.0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