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极简书法史》读书笔记(十九)

《中国极简书法史》读书笔记(十九)

作者: 雨沐wz | 来源:发表于2019-03-28 12:51 被阅读0次
    《笔阵图》最后一部分,译文见文末

    3 王羲之的“今体”楷书

    王羲之先后师法卫夫人、 叔父王廙, 两人都是传习钟繇楷书的书家。《乐毅论》 、《黄庭经》 、 《东方朔画赞》 三篇小楷最著名, 现在只有刻本传世。

    王羲之的楷书与钟繇有很大差异。 钟繇写楷书, 有翻挑之笔, 这是隶书的用笔习惯。 王羲之写楷书是顺势行笔, 用笔少翻挑, 结字取纵势, 即前人所说的“”。 钟、 王的字形结构也大不一样, 钟繇是横长纵短, 结字宽松, 字势是横扁状; 王羲之的结字紧凑, 字形修长挺直。

    相比之下, 王羲之的楷书风格新妍遒劲, 基本剔除了早期楷书的隶意, 将楷书书法推到“今体”阶段。

    《乐毅论》

    4 北魏后期楷书-魏碑

    5世纪的中国南北分裂。 南朝楷书已是新妍的“斜划紧结”式, 北朝仍是古质的“平划宽结”式。

    北魏孝文帝亲政以后崇尚江左风流, 实行“汉化改制”, 公元494年从平城(山西大同) 迁都洛阳, 北魏书风迅速接轨南朝, 出现“斜划紧结”的楷书新体, 与东晋王献之《廿九日帖》 、 南朝王僧虔《太子舍人帖》 的楷书非常接近。 当时的墓志、 碑刻、 造像记都采用这类新体楷书, 年代最早者, 有洛阳邙山出土的《元桢墓志》(496年) , 龙门石窟镌刻的《牛橛造像记》 (495年) 、 《始平公造像记》 (498年)

    北魏后期的40年间, “斜划紧结”的楷书是正体字, 通行北魏各地, 各人所写却“和而不同”。 例如洛阳一带的名迹, 《始平公造像记》 笔画如斩钉截铁般的方锐厚实, 结体严密, 字势雄强无比; 《元绪墓志》(507年) 结字修长, 有左倾之势; 《元详墓志》 (508年) 圆润秀雅, 笔韵十足; 《元保洛墓志》 (511年) 不作方头厚笔, 有流动的笔意; 《孟敬训墓志》 (514年) 结字紧侧, 呈纵势; 《元怀墓志》 (517年) 笔画匀称瘦劲, 结字宽博疏秀; 《元祐墓志》 (519年) 的结体化解了豪纵欹侧, 娴静秀整; 《李超墓志》 (525年) 峻美而饶有笔趣。

    河北、 山东、 陕西地区的北魏楷书名迹, 也是“斜划紧结”。 《郑文公碑》 (511年) 笔圆体方, 含蓄稳重; 《刁遵墓志》 (517年) 笔力内含, 圆融得颇有柔情; 《崔敬邕墓志》 (517年) 笔画挺劲, 结体之势, 斜耸而周正; 《张猛龙碑》 (522年) 笔画方峻, 结构严密;《马鸣寺根法师碑》 (523年) 姿态紧峭。

    刻在汉中古道崖壁上的《石门铭》 (509年) 是北魏楷书中的大字作品, 因为康有为的推奖, 特别著名。 《石门铭》 的结体, 有的平扁开宕, 有的高耸裹束, 轶出了严整的常态, 因而显得有些奇特。 书写者王远在州府掌管文书的典签, 他仍然模仿当时的正体楷书写字, 大概因为面壁书丹类似“题壁”, 写走了样才出现了种种变态, 在他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并非有意造奇设险。 按当时的楷书标准衡量,《石门铭》 写得并不精严, 但清朝碑派书家赞不绝口, 称它“飞逸奇浑”、 “飘飘欲仙”, 标为“神品”。

    北魏后期的楷书, 还有一类横画斜度平缓、 字形方正的楷书, 如《高庆碑》 (508年以后) 、 《高贞碑》 (523年) 。 还有著名的《张黑女墓志》 (531年)

    《始平公造像记》

    清朝, 随着碑学书风的兴起, 文人书家的提倡, 北魏楷书才显彰于世, 成为人们学习楷法的经典, 泛称“魏碑”。

    小时候练过一段时间魏碑,因为是老师推荐的。魏碑具“金石之气”,书法笔划严谨、朴厚灵动,丰腴不失于板刻,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它的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堪称汉碑中的上品。

    5 唐楷五家

    唐朝科举重视楷书, 铨选官吏要求“楷法遒美”, 因此官员都善楷书, 而且许多官员都有书写碑志的经历。

    唐朝前期的楷书名家, 历来有“唐四家”之说, 却有两种组合, 一种是“欧虞褚薛”(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薛稷) , 另一种是“欧虞褚陆”(陆指陆柬之) 。

    按书法成就论, 欧、 虞、 褚三家才是奠定唐朝书法局面的杰出人物。 盛唐书家徐浩说, 初唐书家传古法的书家是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三位, 各有所长: “虞得其筋, 褚得其肉, 欧得其骨。 ”(《论书》 ) 欧、 虞两家, 欧字方严峻整, 多有铭石书的遗法;虞书妍妙优雅, 更显江左风流。 他们是人入唐朝而艺仍陈隋, 仿佛前朝书风的代言人, 却是隋、 唐书法承前启后的人物。

    褚遂良是在唐朝成长起来的书家, 他的书法最初游移欧、 虞二家, 而后归宗王羲之流派,清俊秀丽, 卓然自立, 对唐朝楷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真卿是中唐书家, 柳公权是晚唐书家, 并称“颜柳”。 颜字笔力内含, 柳体骨力外耀, 世有“颜筋柳骨”之称。 在唐朝, 柳字与颜字都很新颖, 取法远近不同。 颜真卿远取篆隶古法变革楷书, 柳公权近取欧阳询、 颜真卿两家楷法, 自开新面。 但是, 真正能在颜真卿之后再开生面, 自树一格, 却只有柳公权一家。柳体在晚唐很有影响力, 当时著名书家裴休(791—864) 兼学欧、 柳之法, 更接近柳字。

    唐朝楷书风尚, 大而言之, 凡有三变: 初唐楷书劲健多姿, 承接南朝“王书”楷书而来。 中唐楷书体态宽博, 趋尚丰腴; 独有颜真卿, 变革右军楷法, 开启一代风范。 晚唐楷书力主瘦挺, 仿佛削肉存骨, 已见拘苦凋敝之象。

    1) 欧阳询

    欧阳询(信本, 557—641) 是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人。 祖父欧阳、 父亲欧阳纥都是南朝高官, 为临湘豪门。 欧阳纥33岁因谋反罪名被杀, 欧阳询尚幼, 被父亲好友江总收养。 江总是陈朝的权臣, 著名文学家, 经他培养, 欧阳询博通经史。 他大半生在陈、 隋两朝度过, 曾任隋朝太常博士。 李唐建国, 欧阳询62岁, 高祖朝任给事中, 编有类书《艺文类聚》 。 太宗朝任太子率更令、 弘文馆学士。

    传世的欧阳询书迹, 有确切纪年者都写于70岁以后。 如75岁所写楷书《化度寺碑》 、 隶书《房彦谦碑》 , 76岁所写楷书《九成宫醴泉铭》 , 81岁写的楷书《虞恭公碑》 。 他的楷书, 人们称为“欧体”、 “欧字”。欧阳询写楷书, 运笔多是侧笔铺毫。 起笔收笔, 有顿按, 所以横画、 竖画两端稍重, 中间略细, 直劲中隐隐有曲势。

    因为笔画刚劲, 俱见棱角锋芒, 唐朝时就有人形容欧字“森森焉若武库之矛戟”。 欧字结构紧瘦整肃, 字的重心偏下, 人们又以“孤峰崛起, 四面削出”形容欧字的高耸姿态, 以“劲险”称扬他的风格。米芾学过欧字, 觉得欧字“如印版排算”, 他也承认欧字结体的“险绝”。

    《笔阵图》最后部分原文及译文(引用自百度)

    原文:

    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点”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 “撇”如陆断犀象。
    乙 “折”如百钧弩发。
    ∣ “竖”如万岁枯藤。
    ㇏ “捺”如崩浪雷奔。
    勹 “横折钩”如劲弩筋节
    右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又有六种用笔:结构圆奋如篆法,飘风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郁拔纵横如古隶。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
    永和四年,上虞制记。
    译文:
    横画,如同千里阵云,隐隐于天空,看似无形,实则有形。
    点画,像高山坠石,磕然有声,如山裂石崩之响。
    撇画:如利剑斩断犀牛角与象牙一样有力。
    折画,如百钧之力发弩,强劲有力。
    竖画,像万年枯藤一样苍劲雄强。
    捺画,如崩浪奔雷,气势非凡。
    横折钩,像强劲的弩,坚挺的竹。
    右边是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情形。有时候心情紧急而执笔却不紧,有时心情宽松执笔却很紧。如果执笔离笔头近而又不紧,意在笔先就会成功。于是又有六种用笔之法:
    结构字体、布置形势完备的如篆法;
    笔势飘逸洒脱而又自由奔放的有如章草;
    波撇凶险可畏如八分书;
    那笔法出入娴静优雅的好比作飞白书
    笔画高耸挺立如鹤头书
    纵横沉凝遒劲的如古隶。
    然而还要用心思考,考虑详尽,再作一字,各象其形,这样才有可能臻于妙境,书道也只有在这时才算穷尽。岁在永和四年,上虞 制图并撰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极简书法史》读书笔记(十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kq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