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浮生六记》以我(沈复)和芸娘的情感生活为主线,记述了一个小家族的兴衰,它虽然和《红楼梦》难以媲美,但“小红楼”却实至名归。
有人说《浮生六记》应该更名《吃粥记》,或许很多人对书中吃粥这段印象深刻,但是“吃粥”难以概括这部书。
男女主角饮酒对话有点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对诗的意味。灌园情趣,沧浪亭闲游,女扮游庙……他们的生活宛如诗词,富有艺术之感。
来世卿当为男,我为女子相从。
正因为他们的生活处于理想化,被现实和封建礼教所压迫,把他们理想的生活打回柴米油盐的原形。沈浮四处奔波,芸娘为生计带病劳作。
沈复晚年,家道中落,妻儿相继离去,本人四处流浪,他和余华笔下福贵倒是有些相似。
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
布衣饭菜,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矣。没人喜欢背井离乡,可从古至今,在现实面前,谁又可以选择?
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逢时遇景,拾翠寻芳,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或说些善因果报,或论些今古兴亡;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一任他人情反复,世态炎凉,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这样的生活在如今社会难上加难,或许等老了可以。可是老了,酒还是原来的味道吗?密友还在么?

有些人评论沈三白是渣男,我想他们没有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他召妓纳妾,这事在当时就和如今爱财如命的风气一样,正常不过。三白对芸娘,在那时男子中,应该少之又少。关于“十年运动”的影视,里面出现顽固不化的角色,弹幕就经常口吐芬芳;几百年或千年后,那时的人或许视金钱如粪土,知道我们为钱疯狂,他们也会嘲笑我们的无知。
浮生梦醒,晓来归何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