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不是消极成奴才对皇帝的百依百顺,不是一种迷信似的崇拜;而是一种对周围环境的清醒客观研判,它似乎是一种对现实的清醒,对人生意义的回归。
汉朝的大学者王充,一生反对迷信,不信鬼神,但他坚持“命”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的命运是由天注定的。
命是先天注定,就是一个人的“生辰八字”。根据你出生年月日时辰对应并转化成“天干地支”,总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就能推算出一个人一生的荣辱祸福、贫富寿夭。
古代要步入贵族阶层,就需要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成为“士”。无论你之前是乞丐流浪街头,还是家族落魄无着落,只要你肯读书,一旦考中,便能得到你需要的尊重与荣耀。“士、农、工、商”士是古代社会阶层职业中的为首者。成为了士,便可以做官;可以做官,便能发达富贵。
真乃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考上了,是你的命;考不上,亦是天命。那时候的读书人,常会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说这五样都得具备才能考上。如果考不取的话,是命中不该有。
一件事情有果缘,一个人能成功,定是在客观与主观的协作下,定是在时机与主动的促动下,更是在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安排下,方才成就。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这句话,犹如一壶普洱茶,足够你品尝回味。可以看的说出,古代人要成功,评价标准不是单一维度,需要你敬畏自然,有理性;需要你主动积极,有性情;需要你审时度势,善于借东风;更需要你积极奉献社会做好事,积阴德;更需要你读书作文章,有才气。
可观我们如今,如此多维度的评价成了一元论,那就是金钱财富。一起向钱看,钱决定一切,钱就是话语权。人格伪劣,不要紧,金钱来弥补;学问不足,不大事,财富可以装饰;就是做了亏心事,也竟是没有一丝丝的愧色。
这已经是没有了对生命的敬重,对天命的敬畏。人,无敬畏之心,早晚都会有祸乱。豪门院内多争执,富家子弟多无情。这都是失去对“命”的认知。
富家豪门中人的命好,但却不如运好。因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的运不好了,你手中的财富都成了你苦的根源。
天有春夏秋冬,人有童年、青年、中年、晚年四年;天有春夏秋冬,朝代有起盛衰消四段。花开花落,日出日落,人来人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人去不回来。能进能退,能上能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一切的变化,便是运势。命是路,运是车;命是招呼,运是呼应。命运便是我们的高铁,高铁跑的再快,没有铁轨亦是寸步难行;空有铁轨,没有高铁,亦是废铁无人理睬。十年一大运,五年一小运。姜太公八十遇文王,运旺时积极奋进;范蠡泛舟西湖,运衰时退壁三舍。
命运之车在前行,车轮在运转,便有了命的“转势,转变”。一切事物,只有在变动与运转中,才能有契机,才能看到希望与新生。

命运的“运”,便是大环境,你所处的时代,社会。一个社会如一个巨轮,不停的滚滚前行。人性中有了战争,有了杀戮,有了暴乱,亦是不能阻止它的前行。社会之轮,滚动到何处,便造就了该处的生机;社会之轮滚动到何时,便成就那个时代的英雄豪杰。
同样的命在不同的“运”的促动、推进与引导下,造就了不同的命运。顺则昌逆则亡,顺的是命运,逆的亦是命运。你能踏上命运的顺风车,也便有了一番丰功伟业,也便有了你的一世繁华。
“客观”的存在,亦是要有积极前行的主观;有“命”在,我们亦是要用“运”来获得机缘,获得属于人生中的那份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