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创作周刊散文读书
世界读书日,青春恰是读书时

世界读书日,青春恰是读书时

作者: 枝杈努力伸向天空 | 来源:发表于2019-04-23 21:19 被阅读34次

    又至一年京桃花开,又至一年世界读书日。

    上午十点,手机日历弹出节日通知,博尔赫斯的话陡地浮上脑海: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知道这个节日近十年,但是还是第一次认真地查了一次它的由来。:

    原来,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已经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3年过去,直到1995年11月15日,这一设想和号召才得以实现,节日的全称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简称“世界读书日”。

    曾记否?1935年底,北平学生曾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呼声,当然那是因为战争。而现在,人们的内心之浮躁,已经无法沉下心去认真读完一本书了。

    朋友,你曾多久没有认真读一本书了呢?或许你心中也不曾有个确定的答案吧!

    对于我来讲,我喜欢徜徉于图书馆书架与书架之间,享受着这个知识的海洋,不需检索,寻书随缘,或许在某一个角落某一本书中就会见到一个崭新的世界,看到一个有趣的灵魂,会遇见豁然开朗,会遇见光。我喜欢未知的书里面的世界,多了一种探索的乐趣,多了一份神秘的美感,少了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

    对于经典书籍,我喜欢借阅图书馆有年代感的藏书,印象最深的是在大一刚开始的时候,当我刚刚有了正式的校园卡,便去图书馆借了全套《平凡的世界》,这套书一直很火,前前后后借了好几次。

    我选择了索书号为I247.5  98.08.10的藏书,由于年代较久,封皮文字已经看不清,再加上可能有些读者看完书后并不放回原处,所以,那套书,上上下下逐个书架找了一个多小时。快要放弃的时候,去咨询图书管理员,终于找到了它,如获至宝。

    在这套书中,我仿佛见到了20几年内曾和它邂逅的多位读者,他们早已经把书翻厚了,纸张之间变得蓬松,书中还留有他们的痕迹:蓝色钢笔字、黑色钢笔字、铅笔字、黑色碳素笔、红色碳素笔等等各种各样的笔所留下的各种各样的字体,其中不乏被人用线画出的经典段落。

    纸页泛黄,透着油墨香,将它捧在手中,那种感觉,是无可比拟的,它仿佛有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沉甸甸的在手中,特别踏实,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读纸质书的原因。

    尽管知道在藏书上写字不对,但是对于这套书,我还是留下了星星点点的字迹,并为第三部已经磨得看不见名字的封皮重新用美工钢笔写下:平凡的世界。

    世界读书日,青春恰是读书时

    《平凡的世界》让我印象深刻,因为那是大学后的我读的第一套书,至今仍然是最爱。转眼间,已到大三下学期,在这快到三年的时间里,先后共有177本书陪伴,这个数字还会增加下去。几乎每一个晚上都在与它们遇见,拿到每一本新书时都会充满期待。在摘抄本的后面我记录下了每一本书的名字,因为那些朋友啊都是青春的见证者,也是我忠诚的陪伴者。

    《论语·季氏篇》中曾写道:“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我想:生而知之我定是做不到了,但是学而知之是定会坚持下去的。正如齐邦媛在《巨流河》中所说:“我终于明白,我的一生,一直在一本一本的书叠起的石梯上,一字一句地往上攀登,从未停步。”

    人们总是太急促,急促到对于短期看不见什么成效的事很少选择去坚持,因为那时间太漫长,等待的过程太难熬。我想:如果对于读书都带有那么多的功利的话,那就太可悲了。如果说读书能带来什么?可能我心底的答案是:它不会给你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利益,它能带来的东西很简单:净化灵魂,沉淀内心。

    一起读书吧,在这美妙的黄金年华,让4.23这一天成为你坚持读书的始端,相信看书的你,定是眼中有光亮,心中有希望。曾经在读何兆武的《上学记》时,它的笔录者文靖在书的最后写了一段话,我很喜欢,在这里与诸君共勉之:

    看书如看人,你渴望什么,便看到什么,你执著于八卦,便看到八卦;你关注教育,便看到教育;你渴望心灵,便看到心灵,书也是一面镜子,其实你看到的是你自己。你渴望什么,便看到什么;你选择什么,便走近什么,你就会慢慢变成你渴望的样子!

    文章的最后,为大家分享20本书,我都读过,推荐给你:

    1、《平凡的世界》(共三部)  路遥

    2、《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美籍阿富汗裔)

    3、《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周国平

    4、《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美籍华人)

    5、《围城》  钱钟书

    6、《我们仨》  杨绛

    7、《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

    8、《1984》  乔治·奥威尔(英)

    9、《皮囊》  蔡崇达

    10、《肖申克的救赎》  斯蒂芬·金(美)

    11、《巨流河》 齐邦媛

    12、《摆渡人》(共两部)克莱尔·麦克福尔(英)

    13、《沙漠之花》 华莉丝·迪里(索马里)

    14、《自卑与超越》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

    15、《一个人的朝圣》(共两部)蕾秋·乔伊斯(英)

    16、《妞妞》  周国平

    17、《草木染》 丁立梅

    18、《寻找光的小女孩》  希里尔·马萨霍托(法)

    19、《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

    20、《与你重逢》 马克李维(法)

    文章首发:绿海飞扬志愿服务平台

    写在最后:

    算到今天,应该是在简书写文章一周年了。转眼间,时间过得好快,我也已经在简书写了十几万的字,其中每一篇文章都是最真实的自己。

    前些天,学妹说:“姐,世界读书日的稿子我不想写了,因为这种稿子太难了,还得涉及读书日的来源,还得写出来它的意义。要不你来写吧!”

    当时不知道怎么鬼使神差就会答应,于是,今天的平台推文是我写的,也是我心底的感受。

    每年的读书日各个媒体平台都会发各种各样的呼吁读书的推文,然而真的有意义吗?那些想要去读书的人是从来不用你呼吁就会去做的。我这个人挺讨厌形式,但是吧,有时候又无奈,因为你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我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一些人有所触动,从此开始读书,哪怕只有一个人,那也是好的。

    推荐书目中有一本书被我换掉了,因为如果发了就被锁了,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我们的志协公号去看一看。

    我感谢能在这个平台认识这么多努力用心去写文字的人,仿佛在抚育一个孩子,看着他们在一点一点的成长。我不舍得离开平台就是因为有好多位这样的好友的存在(有些是几乎每日互访的,即使做不到,那也是每篇文章必访,比如我的第一位读者:三木老妈、清2016,植物分类图像库,花草姐姐,狸狸狸等),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真的谢谢你们。

    在这些好友里面,我不敢称大家为粉丝,因为我觉得还是读者更好一点。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老师: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我不知道有没有大学老师。每次有老师关注我,我都心头一阵感动,说明自己写的这些文字可能被认可了,好像有人在夸你的孩子,说真好一样。

    当然了,其中也不乏有些我不喜欢的人,他们的读者很多,但是人品很差,刚刚关注了你发现你没有关注他就马上取消关注,再或者当你关注他了以后,他马上取消关注你。这样的人我见了好多,也在内心为你们感到羞耻。希望有这样的想法的人,请求你不要再关注我了,也谢谢你们。

    接下来的第二年,我还会继续写,写一些杂记,写一些植物,写一些随感。就在这个小世界里期待遇见更多的朋友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界读书日,青春恰是读书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ti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