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静波
大学第二学期开学,分别近一个月的同学们又见了面,很是兴奋。桂莲、小玲都来了老乡——几个本校和附近两所高校的男学生,他们先后到来,都带着些礼物和吃食。两伙人先是聊天,后来就打起牌来,宿舍的其他女生也掺和进去,说说笑笑很是热闹。
陈寅不喜欢打牌,牌技也不好,便背起书包去教室看书。路上,遇到于连盛。
“开学第一天就去学习呀?”于连盛的脚好了,笑眯眯和陈寅打招呼。
“宿舍开了牌场,看不了书。”陈寅答。
“你等我一下,我回宿舍拿点东西给你。”于连盛转身往宿舍快步走。陈寅不知是什么东西,便走到他宿舍楼院子门口等他。
过一会儿,于连盛跑下楼来,塞给陈寅一个白色塑料袋。
“这是我妈妈做的盐姜。”说罢,他转身回去了。
陈寅看着手中的袋子,很是惊异。她想起上学期一次晚自习,中间休息,她正和小玲一起吃姜,姜是从小卖部买的,染成粉红色的仔姜,被于连盛看到了。当时他说了句“姜要早上吃。晚吃姜,怕断肠”的话。
陈寅不太爱吃零食,但喜欢吃姜,甜的咸的都喜欢。这不是一个能上台面、能广而告知的喜好,却被于连盛看到了,还记在了心里,于连盛是好意,陈寅却不好意思,似乎被人抓住了短处。拎着一袋盐姜去教室,更有些滑稽与不安。
江南的春天来得有板有腔。宿舍前的柳树枝条上,昨天还是黄豆大小叶苞,今天就已经伸出了嫩芽。通往教室的校道旁矗立的两行玉兰树,也已经打着了花骨朵。中文系楼前高坎上的迎春花盛开,一条条花枝逶迤垂蔓,枝条上缀满的花朵灿烂金黄,像是一颗颗迎接春天的心,充满了热情。陈寅被春天的校园吸引着,满心欢喜。尽管今天没有太阳,但她心里阳光普照,不禁哼起了歌,走路也有些蹦跳。
阶梯课室已经有人了,不多。景旭正在埋头读书,陈寅一进门就见到了他,他坐在靠山边走廊的中间座位。
“嘿!新年好!”陈寅经过时打招呼。
“新年好!来了啊?”景旭抬起头,笑着说,他眼中有光一闪。景旭的眼睛黑黝黝的,上下眼睑的睫毛都长,平日里就像涵着两潭深水。陈寅心里曾经感叹,这双眼睛如此深邃柔美,为什么配给一个爱思考有主见的男生,要是长在一个女孩脸上,那女孩该是如何迷人。
“你看什么书?”陈寅问。
“《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哦,我知道这书。你看完借给我,好吧?”
“好,你看什么书?”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陈寅坐到教室靠山的后排座位,把塑料袋塞进书包,掏出《乡土中国》读起来。费孝通用贴切形象的文字描述中国的乡土社会,说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像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发生一圈一圈的波纹,每个人都是圈子的中心。离中心越近,关系越亲,离中心越远,关系越疏。文章思想深刻、引人入胜,陈寅已经沉浸其中,不知时间流逝。
“十一点了,休息一下吧。”听到景旭的声音,陈寅抬起了头,景旭站在了旁边。
确实有点累了。陈寅说:“好”。
“我昨天发现了一个好地方,我带你去看看?”景旭说。
“哪里?”
“去了,就知道了。”景旭不肯透露。
陈寅跟着景旭,一前一后,出了教学楼,朝山上走。山脚的湖,绿水盈盈,岸边杨柳垂枝,各种杂树小草,浅黄、浅绿,在水边拥簇渲染。涩涩的、新鲜的春姑娘,羞答答地,遮掩不住的来了。
“去年在你最喜欢的秋天,我们第一次爬山,今天,是我喜欢的春天,我们也爬一次山”。景旭侧过脸,对陈寅说。
“是呀,过得可真快。我们又大了一岁。”陈寅感叹。
“因为快乐,所以快。”景旭说。
两人沿着溪沟往上走。溪沟里水很多,水从大大小小的石头间流过。悬空处,水帘挂着,像缎子一样瑟瑟闪光;石头堆积处,水被撞击成一滩滩白浪,哗哗作响。无色透明的水一路向下,变成湖水,变成绿。
山路沿着溪水左转右折,突然前面一块巨石横突,青色的石头湿漉漉地,凹陷处有翠绿的苔藓铺陈。巨石斩断了路,两人只得离开溪水,攀着树枝从另一侧登上石头。
“你看。”景旭伸手指向溪沟。
“哇,映山红!”陈寅大叫。
一大簇映山红在溪边开放,无数朵粉红的花凌空开在溪沟上空。陈寅快步走过去,仔细端详,几乎要伸长鼻子去嗅那花香。映山红的花瓣粉白透红,花蕊伸出细长的红色蕊丝,蕊丝上有米粒大的蕊头,红色的蕊头靠着粉色的花瓣,花瓣显得更红了。透过花,溪水在褐黄色石头沟底活泼乱跳为白花花的浪。粉色、红色、绿色、褐色、白色,摇动的树枝,颤动的花朵和绿叶,还有清脆辗转的鸟鸣,春天展开了一幅绝美的图画。
“美吧?我昨天来爬山看到,就知道你会喜欢。”景旭得意地说。
今天什么好日子,两个人都给我礼物,陈寅暗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