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内容型产品的发展过程
互联网内容创作经历的几个阶段:
不得不提的是,国外的这三款产品都是由Twitter联合创始人Evan Williams
打造的
这三款产品代表了内容创作产品的发展历程,具体看一下它们的定位:
国内类medium的产品有两款,简书和十五言。
姬十三已经明确表示过“十五言”就是仿照medium的模式在做的,算是国外产品的本土化吧。
这次主要研究的内容是简书~
二、简书--版本迭代
首先看一下简书创始人针对这款产品的初衷:参考链接---http://www.jianshu.com/p/Hapir5(创业三年记)
简书ceo林立做这个网站的初衷是做一个支持markdown的笔记本,工具性比较明显,主要面向创作者。
在后续的产品迭代中,开始加强社交属性,逐渐转向了“写作和阅读的社交平台”
这说明了产品定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产品不断发展过程中去摸索的。
从上图看出简书迭代的基本思路:
- 产品基础版本上线
- 基础核心功能写作功能的优化
- 整合优质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
- 满足社交需求,增加“喜欢”“简信”“评论”等功能
- 丰富内容表现形式,允许插入视频、代码块等
- 尝试内容变现
这也反应了一般产品的迭代过程:
满足核心流程,实现基础功能,进而不断优化核心流程。稳定后,丰富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2013.07 知乎开始内测[知乎专栏]
三、产品定位
经过了三个阶段:
- 2013.04 slogn--“找回文字的力量”,写作工具
- 2014.11 slogn--“交流故事,沟通想法”,内容社区
- 2017.04 slogn--“创作你的创作”,创作社区
四、目标用户 && 需求
五、简书功能
我使用简书的场景一般发生在PC端,用来写文章。所以主要以PC端的结构来介绍
下图是简书的信息架构:
那么从内容创作、内容阅读、社交三个维度来看简书是如何满足需求的:
(1)内容创作:
写文章(两种编辑方式--markdown、富文本)、一键备份
简书在写作方面的体验确实比较完整,下面将简书和知乎专栏针对写作做功能对比:
可以看出在写作方面,简书的细节做得更好
一键备份的作用在于:当用户想要离开这个网站的时候,可以打包自己的作品带走,提供了便捷性。再也不用担心网站倒闭了~
(2)内容阅读:内容的两种组织形式--文集、专题,热门文章、新上榜、简书出版、简书日报;提供夜间模式的开关、字体选择。
首先说一下“文集”和“专题”这两种内容组织形态:
“文集”:由用户创建,用户可以选择所建的文集在里面写文章。其他人可以关注
“专题”:可由用户创建,自己和他人可以向该专题投稿,也可以主动去收录别人的文章。主要用于发现平台上的优质文章。
明确概念之后,可以发现,“文集”是对自己创作的文章的整合,而“专题”更侧重于发现其他人的优质文章。“专题”的概念有点类似“收藏夹”,只不过是“公共收藏夹”。
简书在内容运营方面做的一些措施:
2.1)优质内容的呈现机制
1.专题。发动用户自发去发现好文章,一方面减少了简书运营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调动用户积极性,增加了好文章曝光的可能性。
2.热门。包括发现的“热门专题”“热门文章”“7日热门”“30日热门”“简书日报”“简书精选”
3.简书出版。简书联合平台上的优质作家,将文章出版成书。
简单说一下
发现页的文章呈现逻辑:
热门文章推荐。文章的排序逻辑应该是通过文章的相关数据及用户设置的个人偏好做加权来呈现。比如文章A,阅读数为a,评论数为b,喜欢数为c,赞赏数为d,分享数e,发表时间f,所属类别g。用户设置过的个人偏好h。那么最终这篇文章的打分为a/b/c/d/e/f/(g/h)的加权,然后按照分数做一个排序,才形成了现在看到的结果。
2.2)内容质量的甄别
用户评判:用户的行为(评论、分享、喜欢、关注)影响内容的排序
优点:内容质量管理由用户承担,分担了编辑的压力
缺点:用户管理造成管理偏差,比较偏向个人喜好
编辑审核:简书官方编辑审核文章,以及专题管理者审核投稿文章
优点:可以维护平台生态,规范化程度高
缺点:效率有限,工作量大,并且有一定的个人喜好
系统规范:规范--说明投稿须知,限定内容范围
优点:平均质量有保证
http://www.sohu.com/a/164058498_114819
(3)社交
主要是通过 简信、评论、喜欢、点赞、分享、关注、打赏来完成
六、简书的冷启动
UGC内容型产品的冷启动,说白了就是内容的填充。
切入点(文章类别):
我采取的方法是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在2013.04.13~2014.04.13一年内,简书平台上发表的文章,然后进行归类。当然冷启动的时间不可能持续一年那么久,只是为了看一下最开始一年内平台上文章发表的情况。
前5个月数量逐渐增多,后面连续5个月数量较低,第11个月数量迅速增长,此时能够看出吸引到了一定量的用户。以第一个月的文章来做分析,因为此时的文章主要来源还是简书官方以及邀请的一些种子用户。
那么第一个月的文章类别主要有3类:
介绍简书及如何使用简书的文章:占据70%,主要是告诉新用户平台的功能及操作;
人文类文章:占据15%,涵盖了感情、鸡汤等
代码技术类文章:占据15%,主要讲的技术相关的文章
可以看出简书的切入点,最开始对文章的范围放的很宽泛,覆盖范围较广,这样能覆盖到的用户也就更广泛,不同于知乎冷启动时主要面向互联网行业的做法。也能看出简书此时主要定位是写作工具,在摸索中发现人们的兴趣点在什么地方,进而进一步确定所要做的社区的内容定位。
早期用户:
我又去看了第一个月写作的作者是否至今还活跃,列出了每人最近的发表文章时间:
简书早期用户是由个人关系、员工关系邀请过来写作的。初期团队中的人员数量为全职8人、兼职3人。可以看出早期用户主要有3种:
简书官方账号;
个人关系、员工关系邀请过来的用户;
简书员工的马甲账号
关于马甲账号,最明显的一个用户是“沈小毛不说话”,他的文章集中在2013.04.27~2013.04.28两天。能看出来就是来给网站填充内容的,所以很可能就是简书员工的马甲号......
本来还应该展示一下最初3个月的app下载量以及用户评论,但是查了aso100和aso114,都无法支持查2013年的数据,所以这部分的分析暂时停止。后面如果能找到数据的话再来补上
还有一点是跟用户保持互动。这方面所搜集到的资料是:新用户注册之后,简书ceo会发送一条简信给用户,真人聊天的那种,能让用户感受到重视。不过[简信]功能是2013.09才有的,之前简书采用的是什么方法,还需要再搜找一下。
八、简书融资情况及用户数据
融资情况:
从上线到天使轮历时1年,从天使轮到A历时1年,从A轮到B轮历时2年,融资节奏并不算快
用户数据,截止到2017.04,数据来自各媒体对简书ceo的采访
- 日活超过230万
- 月活超过2500万
- 拥有超过50万个内容专题
- 每天4万篇的新增内容
- 新用户次日留存率50%以上
- 月均PV超过2亿
- 用户UGC内容比例超过30%
数据来源于2017.04对林立的采访--http://news.newseed.cn/p/1331822
目前用户的特点:
第一,比较年轻化,90后占了平台用户的70%,00后百分之十几,合起来超过80%;
第二,人群散布全国各地,一线城市占比30%,剩下的70%都是二三线城市;
第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70%
九、简书为什么能够在众多内容产品中突围而出呢?
- PC时代,用户创作需求通过博客、贴吧、论坛来满足;
-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创作需求偏向碎片化、社交化,微博、公众号、知乎来满足
微博、知乎、公众号三者已然成为了内容型产品的头部,并且都在寻求媒体化。而且三者鼓励的都是让用户花时间在平台上阅读,重点都在于攫取用户的时间。
那么有一部分人可能并没有那么专业严谨的知识或经验,也没有那么好的文笔可以让其他人膜拜,但是却也有写东西的想法。简书抓到了这部分人的需求点,从“去中心化”的创作需求这个差异点入手,简单来说,就是把话语权回归给普罗大众。
解释下什么是“去中心化”:掌握语言权的用户会更愿意产出内容,失去语言权利的用户会越来越不活跃,语言权越平均用户越活跃。比如微博,依靠段子手去活跃的话,原本活跃的核心用户就会流失。
简书能够再知乎、微信公众号等内容平台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的情况下突围而出,说明它的产品模式的可行性
十、简书在内容方面面临的问题
我爬取了628条首页推荐的文章数据,分析后得出首页的文章类型组成如下:
我分类的标准如下:
- 人文情感类: 鸡汤文、情感文、励志文、小说、历史等相关
- 专业知识类:理财、辩论、设计、摄影、手帐、书法等技巧相关文章
- 互联网类:编程、产品、运营等相关
看的出来首页的文章超过90%都是人文情感类的,不得不说这可能是简书在经过几年的摸索之后找到的一条吸引用户阅读的路。但真正去看用户的反馈就会了解到,很多都反应浓浓鸡汤太腻了
简书目前的核心是写作者,属于内容的生产者。但真正能够付费的还是阅读的人,简书在阅读体验上做的还不够好。首页内容杂乱,质量参差不齐。如何把写作者的内容更多的曝光,如何让阅读者能更快速的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是以后要继续发力的一个方向,也是商业化的基础。
如果让我去想象避免首页鸡汤文充斥的方法,可能会采取机器学习行为,结合历史行为数据,及用户设置的个人偏好,来做一个个性化的首页推荐。当然,其中也可以让编辑参与进来,把控首页的生态质量。不仅仅是根据热度,而是从用户个人偏好出发来做推荐。同时还可以加入热门事件的模块,让用户了解当前的热点,以及其他人的见解。
但其实看其他的内容型产品,这两方面的问题是一直存在,并且一直在摸索中去发现解决方法的。
十一.商业变现
变现速度慢,几乎是所有写作、阅读平台的共同点。
简书团队也深知此点,所以在选择投资方时基本都选择了美元基金。“美元基金可以接受‘慢一点’。如果是拿人民币的话,就会希望一年收支打平,三年有千万利润,也就是具备IPO的条件。”林立这么说
目前已有的
(1)出版(简书出版)。2016.04~至今 开始做简书出版,首先做电子书出版,可以同步到多看、当当等多个平台,同时给予作者一定报酬;后面开始出纸质书。目前共出版付费电子书34本,纸书7本。2017.08宣布将工作重心由电子书转向纸书与衍生权利开发。(来源简书官方)
(2)付费社群(简书大学堂)。作为一个平台,连接“老师”和“学生”
(3)广告。简书&魅族 “神转折大赛”---商业尝试(http://www.jianshu.com/p/ff2befedd7e1)
(5)知识电商。为用户开办线上课程,例如韩语、手绘等。简书作为平台与授课方进行分成
(6)实物电商。2014.12 上线“简书市集”,主要卖一些简书周边,算是电商变现的一次尝试,一直到2016.03停止了该项目。现在淘宝店已经搜不到了
(7)付费音频。2014.12 和“喜马拉雅”合作,将文字转换为音频,但是一段时间之后该项目结束
拓展--以后可能有的
话说,内容变现是一直以来大家都在摸索的一个方向。
简书的关键资源在于平台上有一批喜欢写作的人,以及优质的原创内容。
那么拓展开来,可以尝试的商业变现:
(1)私人定制化书籍出版
面向人群:平台上喜欢写作的人
业务模式:由用户选择自己的几篇文章做一个合集出版,封面可以由用户自己决定。这属于纪念性质的文集出版,不同于官方的纸质书出版的概念
(2)邀请杂志在简书上开辟专题,将杂志上每期发表的文章合适的内容同步更新到简书上。
(3)内容达到一定的成熟化后,可以考虑网剧、微电影的拍摄,进行IP制作
(4)单篇文章付费,连载文章付费,专题付费
(5)广告。类似简书&魅族合作的征文大赛,简书目前还没有投放广告,是因为担心广告造成不好的用户体验。
面向人群:平台上的写作者、阅读者
模式:征文比赛,确定某个主题征文,同时设立丰厚的奖品吸引用户参加。最后将前三名的文章在[发现]页横幅出滚动
后续还会再写一些简书相关的,总感觉自己分析起来有点浅,但也觉得找到点感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