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萨提亚与自我成长》这本书。感受很多,在这里分享其中的一点吧。
先分享一个概念:一致性沟通。
我的释义:什么是一致性沟通呢?就是你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所有散发出来的信息都与你想表达内容的相辅相成。
当然,这段释义完全是按照我的理解做的出来的。
来举个例子吧。比如说你和孩子关于晚上睡觉的互动。
当你看到时间已经晚了,但是孩子还在玩的不亦乐乎不去睡觉,你会怎么做呢?
开始的时候,大多数家长会耐着心和孩子说:“宝宝乖,已经很晚了,是不是该睡觉了呢?”
注意,从这时候开始,一致性沟通就已经开始出现偏差了。
差在哪里?其实你是很想让孩子马上睡觉的。来感受一下这时候的心态,有一点着急吧?还有一点期待?但是表情上呈现出来的又是怎样的呢?把自己的着急收藏起来了,嘴上虽然像是可以讨价还价的样子,但语气里已经把决定做好了。如果不同意会怎么样?孩子,你且试试看。
后面究竟会发生什么,暂时我们不去细研究。我们只是从家长的本意出发,与后面实际行为发生的效果比较一下。看看在一致性沟通方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差异。
家长的本意是什么呢?本意是希望孩子早点休息。这个希望更多时候是出于对孩子健康的考虑。也就是说,家长希望孩子早点休息的动机是源于对孩子的爱。这一点没毛病。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份爱是如何表达的。就像开始的那一幕,多是先好言好语好商量。遇到比较明白的孩子,听到这种带着商量态度的“命令”时,就会比较乖的进入到睡前的准备状态。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尤其是那些年龄还小的丁丁们,在玩的正起劲的时候,对这种善意劝告的内涵是缺乏了解的,大多的回复是“等等,我再玩会”。有些玩的更嗨的,直接用一个非常干脆的“不”,把家长带着商量余地的大门哐当关上。
对“我再玩一会“这种情况,如果时间还不是很晚,家长会表现出比较有“耐心“的样子。但此处我们要注意这个耐心的样子。在这个耐心里包含着的家长内心感受和外在表现的偏差,你看到了么?内心其实是不情愿的,但是嘴上表现出来的是“好吧,再玩一会就睡觉啊”。孩子提出的这种“暂缓执行”,其实是不符合家长心里想法的,只是感觉时间上还能够接受,所以勉强答应了。但内心的感受在此处没有表达。如果要给这种勉强接受的模式起一个名字,我觉得很符合萨提雅在沟通模式中命名的“讨好”。是的,虽然你是家长,在此时与孩子的互动也用了讨好的模式。没有沟通而是直接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其实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换取孩子实现你最终的期望。
如果接下来还没有实现,又会怎样呢?
如果从你提醒过之后,又已经过了半个多小时,而孩子还是又蹦又跳的疯玩,你会再凑上去说:“该睡觉了,已经晚上十点了”,若孩子的回答是“再玩一会”,你又会如何呢?
我想这时候,大部分的家长估计都已经hold不住了。下面会发生什么呢?按照我闺女的描述,接下来就是“火山爆发”,嘴巴上的旋风瞬间刮起来, 语速像爆豆子一样炒起来。而大多孩子也会很快从活泼的小兔子状态调整到耷拉下脑袋来,带着委屈和不情愿去洗洗涮涮,到梦里继续找刚才的快乐。
你想过么?明明我们是爱孩子的,我们是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而去提醒他早早休息。但为什么我们实际表现出来的样子和我们心里的初衷那么不相符,甚至有点背道而驰呢?
我做的其实不是我的本意。这是因为缺乏一致性沟通造成的。
我们没有把我们的爱表达出来。
我们没有把我们的感受表达出来。
我们没有把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
这种没有表达出来的爱、感受、真实的想法,让我们的实际表现背叛了我们的本意。
那么,应该如何让我们的内心和外在呈现出来的达成一致性呢?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试着进行调整:
一、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慢慢学会觉察自己的内心在当下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比如在上面的那个事件中,当看到时间已经有些晚了,而孩子还不想休息的时侯,这时你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呢?期望孩子早点睡,害怕影响明天正常的学习,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是的,这里面有一份自己的期望,还有一点对孩子的小担心和小焦虑。
二、学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让对方了解你的真实想法。
当你觉察到了自己的感受时,可以拿出来和孩子沟通。可以和孩子说:“宝贝,时间已经不早了。爸爸妈妈很担心你休息晚了,会影响明天的学习。最主要的是担心睡眠时间不够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所以希望你现在准备一下,该休息了”
三、只针对发生的事情讲自己的感受,不虚构,不扩大,不指责
当孩子违背了家长的意愿时,遭到的大多是夹枪带棒的组合式进攻。这种进攻的特点多是偏离了眼前发生的事件,并在表达中糅合了家长的想象、经验和一票否决的指责性语言。例如:“你天天这样晚睡觉,个子怎么能长高啊?将来你们班里的同学都长高了,只有你自己个子矮矮的,看你咋办!一点自觉性都没有,哪个孩子像你这样整天就知道傻玩啊?"当沟通进行到这里的时候,若能回头看看,其实事实早已经没有了,而我们的出发点,也不知道早被甩到哪里去了。我们表达的,已经严重偏离了我们的本意。
最后,我想说:“如果恰巧有缘看到了这篇文章,我建议让我们一起向那些因为我们曾经缺乏一致性沟通而不小心伤害的人:或许是我们的孩子、爱人;或许是我们的父母、朋友;或许是我们的同事、领导、下属;向他们说一声:对不起,当时我表达的,其实不是我的本意。”
愿此刻起,我们与这世界的关系,从一致性沟通——重新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