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原名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书画家,诗人。他是江苏兴化人。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郑板桥 行书节书自叙帖 立轴 水墨纸本(38万元,2004年10月佳士得)
郑板桥生于1693年11月22日,逝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72岁;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二甲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擅画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
郑板桥 芝石兰竹图 立轴 水墨纸本 (660万元,2005年10月江苏爱涛)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画作为《兰竹图》。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他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郑板桥 墨竹七贤图 水墨纸本 (104.5万元,2005年12月西泠)
多才多艺
1. 画竹:
自谓画竹多于纸窗粉壁见日光月影的影射怪取得。曾题道:“吾之竹清俗雅脱乎,书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他擅写竹,更将款题于竹石间,以竹之“介于否,坚多节”来表达自我孤高的情操。
2. 工楷隶:
综合草隶篆楷四体,再加入兰竹笔意,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称“六分半书”,他以黄山谷笔致增强作画的气势,以“乱石铺街、浪里插篙”形容其书法的变化与立论的依据。
3. 擅画兰竹石:
体貌书朗,风格劲峭,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蒋士铨题画兰诗中说:“板桥作画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是姿致。”这段话,将“书”与“画”在他作品中的关系真是说得透剔极了。
4.书画特色: 独创写意,着意趣味。他自谓应有“真气、真趣、真意”
郑板桥 墨竹 立轴 (324.8万元,2009年11月中国嘉德)
《郑燮六十自寿》: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 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 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以“怪”出名
1. 扬州八怪(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鲜、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
2. 怪在何处(画得怪、文章怪、性情怪、行为怪)
板桥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郑板桥 兰竹图 水墨纸本 乾隆壬午(1762年) (407万元,2005年5月中国嘉德)
板桥三绝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正可概其生平,也是最确切的赞颂。传统书香门第的楹联,常题:“传家有道存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正是郑板桥的最佳写照。
举其诗集里三首题画的诗,来看郑板桥三绝--诗、书、画的高妙。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
《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
二十年前载酒饼,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
从这三首诗中,悠悠然的感受到题诗如画的美外,更可闻到他关心民情,以及因案辞官的高操志节;疏放狂宕中,更见其真性情,故人有云,板桥三绝充满了三真:真气、真意、真趣,的确形容得非常贴切。官场上的怀才不遇并没有影响郑板桥的艺术创造。
郑板桥 行 书 立轴 (47.04万元,2009年6月中国嘉德)
他的书法别开生面,独具风貌。早年刻苦练字,通宵达旦,十分用功,有时还在被窝里用手比划,琢磨历代名人字体。他的妻子曾不满地说:“王羲之有他自己的字体,你也该有自己的字体,何必老是模仿别人?”这一番话使板桥顿开茅塞。此后,他就朝夕研习,融会贯通,推陈出新,最终创立了“板桥体”,自称为“六分半书”。他的书法糅合真、草、隶、篆各体,以真、隶为主,结体偏形,又多夸张,章法也别致,初看起来确实很“奇怪”,歪歪斜斜,大大小小,非古非今,非隶非楷,但细细欣赏,却能熔真、草、隶、篆于一炉,刚劲潇洒,落拓豪放,独具个性,书家称为“乱石铺街体”。
郑板桥书法 长:176cm 宽:26cm
郑板桥早年多以书画慰劳一般平民,民间流传了不少其真迹,但经过多次战乱,时至今日已所剩无几。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各大博物馆注重收购流传在民间的郑板桥作品。上世纪90年代国内艺术拍卖兴起后,郑板桥的作品偶尔在海内外拍卖场上亮相。1990年他的《竹石图》、《行书》在纽约拍坛上分别拍至5.5万美元和1.4万美元;同年他的《竹石图》在纽约市场上创下了11万美元的好成绩,从雅昌网了解的最新拍卖纪录来看,近年郑板桥的书画作品更是屡屡创出高价。
小编从英国罗斯柴尔德拍卖行驻大陆办事处亿缘文化了解到,我们上面看到的这幅郑板桥书法珍品将参加英国罗斯柴尔德拍卖行ukrothschild新加坡拍卖会,这正是我们零距离接触这幅郑板桥书法珍品的好时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