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差党
为学之心,为学之气

为学之心,为学之气

作者: 橙子木 | 来源:发表于2018-01-26 16:18 被阅读0次

“你的天赋在于你有一个非常善于思考的大脑,还有一张非常善于提出好问题的嘴,但是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学者,你必须要学会引用前人的学问,并学会如何让其为你所用。”

这是在美读硕士时导师给的最终评价。当时不解,现今倒有了些感悟。

读到René Descartes在Discourse on Method, Optics, Geometry, and Meteorology的DISCOURSE ON THE METHOD FOR RIGHTLY DIRECTING ONE'S REASON AND SEARCHING FOR TRUTH IN THE SCIENCES中的第二部分的一个例证,一下子得到了过去三年苦苦思考却不得结果的答案,“just as great roads, twisting between mountains, become gradually so even and convenient, through being much traveled, that it is much better to follow them than to go in a straighter path by climbing over rocks and descending to the bottom of precipices." (我的粗翻:就如同修得很好的山路一般,在重山之中蜿蜒盘旋,逐渐变得越发平坦,并因为人们使用的多了,变得十分便利起来。因此,与其以攀爬岩石而上或沿绝壁而下的方式在重山上下直行而走,不如沿着这已然平坦便利的山路奔赴你的求索之路。)

今人已经拥有的前提知识和思维方式,其实都是站在前人已经提供好的知识框架中得出的。在我国教育模式中,知识来源被默认是“书”、“师”(“老师”或者”师傅”)或者两者相结合。“尊师重道”,我们往往将两者并重解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知识的概念,在中国古代,一直只是狭义地指代着“道”和“业”。“道”是蕴藏在“经史”之中,是圣贤古言。而“业”者,则是特指“学业,读书、作文”,是个人对“道”的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但是在现代中国,“道”依然延循着古代的指代含义,但是“业”却更多地指代“事务、职业”。

因此,知识,形成了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累积的形态,但是其囊括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无论范围如何,在这个形态中,作为为学者,必须对每一个知识点滴的来源怀抱着敬重之心,就如荀子说的“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为学者,敬重前人的智慧,才能“耳清目明、口诵心惟”。我扪心自问,仅仅为学,尚差之千里,勤勉为之。

有了上面说到的“为学之心”,还要有下面说的“为学之气”。

人不可以高傲,是因为你永远都有无法触及的边界。这个世界的人之所以多种多样,是因为每个人都在用一生的长度去丈量那些你一个人人生长度无法丈量到的边界。

你应该心怀感恩,而你的感恩程度,就是你的人生宽度。每个人的人生长度都是有限的,但是人生宽度是无限的。你遇到的人越多,看到的事物越多,体会到的事情越多,你心怀感恩的分量就越重,那么,你的人生宽度就越来越广,而每个人不同的人生宽度,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这个人的胸怀。

伟人之所以为伟人,不是因为他们的人生长度比常人多,而是因为他们伟大的人格。而依据我现在的领悟程度,我认为这种伟大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伟大的胸怀。古人曾说,“胸怀天下事”。这样的人,让人觉得浩然正气,豁达敞亮。这就是一种“为学之气”,也是一种气质人格。

注释:文中英文的粗翻,如有异议,请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韩愈 “师说”

荀子 《荀子·劝学篇》

李运福 《古汉语字词典》第3版,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第1434页

René Descartes, Discourse on Method, Optics, Geometry, and Meteorology,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2001, p 13

相关文章

  • 为学之心,为学之气

    “你的天赋在于你有一个非常善于思考的大脑,还有一张非常善于提出好问题的嘴,但是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学者,你必须要学会引...

  • 四十分之一

    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而后形体。

  • 为学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天下事为之则易,不为则难。 为学为易事。 为道者,学则可意易,意会而之。

  • 名人名言名句摘抄

    1)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2)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 《幼学琼林》中有句话说:“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可见做人只宜保留清气,不可带有浊气。是故廉洁奉...

  • 为学之殇

    文|西窗君 按:古之为学,幼而开蒙,成则植慧,长为培仁,老宜养心,今之为学难矣,呈杂、乱、急、误、慎之象,长者急心...

  • 为学之摘抄

    曾巩【宜黄县县学记】 摘抄 古时候的人 , 从家庭居住地直到天子的京都 , 都设有学校。他们从幼年...

  • 空海浪花(5则)

    1 为学须为道,不为道,学多则困。 为道需为学,不为学,道用则穷。 为学不离为道,学则有本而常新。 为道不离为学,...

  • 孟子四善端

    孟子提出的教育理论有四善端: 恻隐之心为仁之端,羞恶之心为义之端 恭敬之心为礼之端,是非之心为智之端 ...

  • 转载:印光法师:在家如何学佛

    尽性学佛,尽伦学孔 贵校四语:尽性学佛,尽伦学孔,道学为体,科学为用。实为学道不易之宗旨。 自儒者以词章为事,遂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学之心,为学之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rw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