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于山中,探访杨老师。携寻常之物,行十八弯路。大红冠鸡于赶路途中打鸣两次,准时准点,毫不耽误。而勤恳母鸡也不甘落后,于盘山颠簸之中诞下金蛋一颗,热气腾腾之心显而易见。除此之外,筐中花生与桶中鹅蛋,颗颗晶莹,粒粒饱满,无不精神抖擞,心驰神往。
中秋访都来悟书院初入山地,湖水澄蓝,茂林绿染。清风徐来,水波青翠。行至山腰,唯树叶之清声与车轮之鸣响不绝于耳。偶见村庄行人,携幼子散步,淡然于外,喜色形于山中之树木花草,白云微风,沿此小路,自得其乐。
中秋访都来悟书院时辰过半,得见石门,巍然耸立,如山巅之护法。门下有房屋阶石,一人把守于此。见有驾车之人,便细问来意;待徐徐道完,又起身抬杆,放来人于山中。忽觉天地广阔,别有千秋。有晚霞动心,凉意袭人,四面蟋声环绕,语唱中秋。
中秋访都来悟书院行车终至,师母吟吟,握手相迎。询问来路,顺利与否。应答之间,寒暖之情跃然心间。嘘问之余,领来者进书院。只见古朴之色,隐于林林。有丝竹映眼,泉水叮咚,顺青山为后墙,引清流成曲院,不饰雕琢,悄然天成。
中秋访都来悟书院书院有门匾曰:“大观自在书精点,小仰真如红通曹。”十四字真言道尽先生毕生所求。一为红学,二为书法。红学之道,在正本清源,潜读勤悟,终得真相大白于世。家临章华台,浸染楚文化,应毛主席号召,深感责任与使命。誓求红楼梦真谛,巧得副军长赠书,人为天意,愈究愈深。红楼真法,无关爱情,而意在倒清。先生阅卷无数,终得大悟。
中秋访都来悟书院院有福缸,满载学问之道,道路漫漫,不舍求索。门廊狭长,分有数厅。行之,有刺绣钻贴悬于门廊之间,栩栩点缀,暗生情趣无限。十二金钗,呼之或出;清明上河,行人如织。凡此皆为师母不辞辛劳,积年累月之作。厅堂之中,更有文字书法交相辉映,目不暇及。细观字迹纹理,似山川绵延,如游龙在水;远而望之,又若漫天银斗,是星河灿烂。似书似画亦似拓,不由惊呼:“噫嘘嘻,何美至此!”
中秋访都来悟书院先生秘而不宣,只颔首对曰:“此乃龙文字画,我之独创也!”追问数番,始知龙文字画乃先生独创字风,行书不拘一格。字虽有形似,但却万千神态,各有迥异。虽持一笔,执一纸,于一天一时一地,然不能书所同,岂不为叹?所书之字,皆独一无二。见之,实福也;若得藏之,实福深厚也。先生承旧立新,作必有创,是为难得。然来者不明:此书究竟使何笔何墨何法而生?欲知其中真法,恐要反复观摩随悟也!有一句言:“三寸砚海生新风,百丈原泉承大悟。”也正如书院书铭:都来悟。
中秋访都来悟书院转而向首厅,立有一大鼓,色泽沉静,经久不朽。持鼓槌擂之,其声浩大宏亮,有排山倒海之音。震撼之心,久不能静。鼓架之上,书有“一鼓作气”四字,气势磅礴,宛若鼓声。详闻乃知,此鼓为开国大鼓,七十余载,鼓声愈捶愈亮。正如所书:一双鼓槌咚咚下,福禄寿喜滚滚来。
中秋访都来悟书院览厅无数,作品或悬于高堂,或挂之侧墙,或垒之中厅。卷轴书稿,积如小山,一字不苟。每有来客,便奉茶相待,谈笑往事,抒叹今朝。时而推敲文章之字,时而琢磨诗文之意,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数十年头,过之如一日。蓬勃之气,颇受感染;学问之道,自惭形秽。
中秋访都来悟书院书院之所到,主席诗词随处可见,功在勤勉,日课不辍。有峥嵘岁月,也同学少年。走万水千山,行人间正道。悟诗悟书悟思想,悟人悟己悟国家。风吹浪打,闲庭信步;九天揽月,五洋捉鳖;而青山踏尽,旧貌新颜,好景非独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先生读书悟意,随写笔记,日日分享自勉,愿中华民族安居乐业,长治久安。
中秋访都来悟书院语毕,央求宝字,便写二句:“好风如水,清景无限”、“乐只君子,福履成之”。先生考问一番,所幸有备而来,能答一二。其微微点头,便成人之美。喜得墨宝,欣欣然不可名状,精心收藏,或恐有损。
中秋访都来悟书院临行之时,请题福字。得师之教诲,寻诗一首:“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又有一联:“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势气如山,波澜壮阔。得之,如获至宝,喜不能自已。
中秋访都来悟书院革命之躯,历战之身,扛枪打靶,提笔弄墨,无不精彩绝伦,慨叹无穷。研书法艺术,悟红楼真谛,承主席精华,虽足不出户,但穿越千年,驰骋环宇。既得福如此,愿得福润泽,细水长流,平安顺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