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发类岗位考核的错误观点
错误观点一:高科技行业不适合绩效考核!
有人会认为,高科技行业就没法考核,绩效考核会扼杀创新;那我就问一句:你就算去到美国当教授,你也得拿出能反映出你水平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绩吧,难道这不是绩效考核么?
错误观点二:研发的开发周期太长,不适合绩效考核
还有人认为:研发是一条长线,可能需要半年或者一年才做才的出来,所以月度季度的绩效考核并不合适。
那我问你:就不能搞点里程碑的成果出来?就不能分解出 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出来?就算你做的东西实在难度太大,但总得有个东西能让大家看到你在进步是不是?如果公司一点都不考核,就坐那等着几个人在那里毫无进展的憋大招,这种公司你敢进?
观点三:绩效考核是上司挤兑人的工具
有人评价说,绩效考核就是你的领导: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
确实,这是一个弊端,但这个问题貌似在领导本身评价不客观,而并不是绩效考核本身的问题啊。如果一位中层干部,管理能力业务能力都强的话,他的手下一定是愿意跟随的,我也没哪家正常的企业,天天喊着要取消绩效考核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辛勤工作的贡献大的员工获得更多的回报,让组织有机制去剔除破坏团队战斗力的不合适的人员,这就是我们说的绩效考核价值。
相比于无法精确量化工作而造成的一些困扰;一个无序的管理环境,一个你今天干了活都不知道明天会不会被认可的失控的状态,才是真正可怕的东西。
2
研发类职位的考核
江湖上盛传的3大流派
关于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经过那么多企业的试验、试错、打脸、实践、完善,基本可以分为了3大流派,这3大流派并非孤立存在,他们经常交叉与合作,只是3大流派一直在争夺江湖第一霸主的位置。
一、业绩导向派:
这一派人多势众,是研发江湖第一大门派。
他们认为研发的产出就是业务结果,业务结果衡量的主要标准就是规模和收入(产品占有率,产品销售额),这个流派优点是只看结果,比较受投资人/公司高管的认可。
2、过程导向派:
这一派最近几年也是发展迅速,他们很大一部分成员是从业绩导向派投靠而来。
他们认为研发的产出是一个个小小的里程碑组成的,比方说在新浪微博,什么UV啦、PV啦、转化率、在线时长什么的都是可以视为阶段性过程导向的考核。
3、产品至上派:
这一派供奉乔布斯为祖师爷,目前在三大派中人数最少,但大多都有情怀。
这一派的产出这块的判断往往凭借主观感受,但也因为有着强烈个人审美和产品感觉,一旦方向走对了,就甩前两大帮派一条街,这个门派里的长老就变得至关重要。
3大流派各有优劣,江湖人士纷争不休。
不管怎么争论,3种流派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也是研发考核的致命缺陷是:一旦完全严格量化考核,聪明的开发人员都会找到各种方法来规避指标体系本身的漏洞。
所以说,没有一个考核流派是完美的,我们只能取当中最适合自己的。
3
大门派进行指标设计
容易遗忘哪些重要指标
谈到研发类指标设计,HR都是一脸的愁容,常规的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的指标HR都懂。
小汇来总结一下那些不怎么被重视,却很重要的指标:
一:要保证有质量地产出,去支撑业务需求的指标
研发部门要响应业务的需求,在响应的过程中,响应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响应后做出来的是辣鸡,那响应有个P用!?
快速保证质量地支撑业务需求,研发质量指标就很关键,比如:
-
业务需求响度
-
系统可用性
-
开发关键流程完成度
需求影响度:结合月度计划与月度计划的完成度,看研发的产出是否与业务是直行对齐的(或是落后的)。
系统可用性:挑选业务流程的关键路径,涉及影响这里的故障的都算作影响系统可用性。
开发关键流程完成度:通过数据度量来反推关键流程的执行质量, 例如:转测试,发布回退这些;
有了这三点,才能说研发人员的的产出是支撑了业务的发展,否则研发部门就等于是关上门自己自嗨。
二:要有预见及应付变化的指标项
在考核过程中,很多企业都选择依据过往经验判断所设定的,结果性指标。
但实际随着业务快速发展,团队成员也需要成长,所以每年都需要一些有预见性能够应付未来变化的考核项。这样以便于团队成员更快更好的成长。
这类指标大致可分为:
1、新技术研究引用:主要通过业务需求多少使用新技术占比度量
2、突破创新型优化,主要通过产品功能的突破与创新,来节省公司成本
3、模块重构,性能优化形项目、可以通过单机压测值来度量
三:大型跨部门项目的完成度
大型项目需要跨组联调的很多,但如果不在各自KPI项目里面,其实有时候会比较难推动,所以HR在设计指标的时候,需要增加这么一向。
对于大型项目,Review的过程也可以发现KPI目标的制定是否有可度量的方式,如果不行,那需要再次细化KPI,避免出现最后核算的时候,确认不了是否能完成。
所以说,在给研发团队做指标的时候,千万不要只是跟着产品走,还要看响应、看品质、看发展、看合作。
4
研发类职位考核最大坑
强行量化!
研发人员量化难度大,所以很多小伙伴会选择强行去量化,这样做其实对研发人员非常不友好,研发人员会认为HR故意找茬。
研发人员的质量考核分为以下三部分:
代码质量:代码本身的质量决定了对后续开发的友好程度
研发质量:研发阶段产生的bug
运维质量:产品上线以后的故障情况和资源消耗情况
第一类,很难量化,建议是不要去量化,一旦量化内部撕逼会很严重,这一项可以只作为努力提高的方向和主观考核依据。
第二类,做研发的小伙都知道,很难用bug数量来衡量研发质量,建议让研发人员给HR列一张Bug等级表,严重Bug当然要扣分,无关紧要的Bug你扣分就过分了。
第三类,这是可以完全量化的,通过线上服务器消耗、故障恢复时长等来做考核,这种考核的优点同样是投资人和老板看得见,不需要担心指定的KPI偏离了大方向。
总之,对研发人员考核的经验就一句话:宁肯用主观评价,也不要引入错误的量化指标。
制造业管理_思博咨询集团:http://www.sinbo100.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