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粒粒27岁,她哭诉自己遇到一个”渣男“。
这个渣男第一条罪状是有女朋友却来撩她,结果后来被发现了,粒粒也不是盏省油的灯,于是在撒娇和撒泼的双重流星锤下,和那个女朋友分手了;
然后说要创业,粒粒存了5年的9万基金款拿了出来给他,结果发现一会就被挥霍一空,而公司除了注了个册,还没一点着落。
男友大剌剌地买了bv包,还跟自己父母家凑了点钱,换了台好车,理直气壮地说:
“做公司就是要有点能充门面的东西啊,现在就是个看脸的社会。”
粒粒是朝着结婚的打算走才这样付出的,这下经常气恼吵架,跟他说:“你不要当我没有底线!”
男人厌烦了,冷冷地说:“那你可以把你的底线放低一点呀。”
闹了几个月下来,男友没有什么改变,反倒是越来越烦她;而粒粒可能因为心神不宁,上班路上出了车祸,结果虽无大碍,但当时阵势还蛮吓人的,医院拨打了男友的电话,男友来看了一次,就彻底联系不到了。
粒粒可怜巴巴地在医院呆了10天,都是自己闺蜜加亲戚来照看一下,有时还要找护工。
她试图联系了很多次,依旧没有应答,终于明白过来自己是被ghosting分手了。
分了也就分了,流流眼泪伤个心,再找个新人,这事也就翻篇了,毕竟替换文件比删除文件更彻底。
然而粒粒想翻篇,别人不干。这男人突然又联系上了粒粒,男人的眼泪和哀愁因不常见,反而成了极富杀伤力的武器,粒粒没撑过一个下午就缴械投降了。
然而没过几个星期,粒粒又发现男友的新工作做得马马虎虎,没事就去赌一把,回家也是网上各种赌。从赌球到赌石,一样都不落下。还想和粒粒伸手要钱。
粒粒一生气,男人就跟着冷战,也不理她了。
粒粒当然很气愤,一直哭诉:“我怎么会遇上这样一个渣男!”
我觉得人在这个时候,问出的话是“我怎么会”而不是直接破口大骂,无意识里还是带着一点反思精神的,重心都放在了自己身上。这表示多少还是有救的。
苦难真的一点价值都没有,对苦难的反思才有价值,这是我一直秉承的观点。
但真正去反思苦难并不是一件易事,这意味着你得直面真的现实,看到自己的无能无力和脆弱和需求等,而不是继续自欺欺人去做一个装睡的人;直面完现实下一步就是将要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人很容易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别人的身上,因为一旦要去看到和承担自己在这件事的责任的话,那就意味着再没有理由去全部责骂别人了。
对于粒粒而言,她要去面对的是这个人并不那么爱她,甚至当她只是有价值的工具的现实;甚至也可以说这个男生根本没有什么爱人的能力和建立长久且深入的关系的能力。
这是很难的,因为就粒粒目前的人格发展水平来说,承认这个现实,很容易激起她内心的不被爱和
无价值感,以及对于要“被抛弃”的关系破裂的恐惧,亲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真的不亚于重大灾难。
如果粒粒过了前面这一关,那就意味着她将踏入去看到自己的责任的部分,看到自己在这个关系里也有很多做得不妥当的地方。
勇气和力量的部分就是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的一部分生出来的,那时你会从心底觉得,自己心中有一些坚定的有力的部分在渐渐变得稳定。
粒粒问我:“该怎么办?“
我想了想,说:”他渣任他渣吧。
粒粒对这答案明显是失望的,也是预料之中。
不是每个人都刚好能体体面面云淡风轻地承受所谓的沉没成本。但当自己发现自己真的“对他人无能为力“的时候,放弃要改变他人的欲望,转到自身去做努力,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利益化。
常被人问何谓渣男?
我本人很少用渣男渣女这种词语,原因有三:
1
因为每个人在某个时候都有过“渣”的行为;
2
我认为渣只是不成形的意思,是三观还不够完整和成形和成熟,谓之为渣;
3
大概受圣经的影响,我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不轻易去批判任何一个人,因为就如那个故事一样,有谁认为自己没有做过错事,就拿石头去砸那个犯了事的女人吧,结果大家都沉默了。
为什么要是他渣任他渣呢?有人说:难道这不是一种圣母婊的表现么?
我觉得如果自己愿意也有能力去与之纠缠和抗衡,那就干脆地去做,因为很多事情并不是自己知道道理就能做到。
问人建议其实也顶多有个扰动的作用,因为不是给你建议你就会照着我的去做,所以说如果自己愿意去纠缠,内心对此也没有冲突,那就去随心横冲直撞一回。
而我指的他渣任他渣,不过是想明白了:要去试图改变别人,往往是最艰难的事。如果不想活得很累,那就不要去挑战自己驾驭不了的人和事。有时候放弃活在粪坑里去和屎与大便纠缠,也是一种止损的智慧。
人活得简单一点,就会单纯一点,单纯地活着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那代表着你不用在复杂的世事里旋转纠结,证明命运没有给你过很大的打击。
但如果能靠自己取舍的能力,去让自己活得单纯一点,那更需要强大的心力和智慧:我不将我自己拉到与他一样的层次去纠缠战斗,因为自己不成长,就永远只会“与渣人为邻”。
“他渣任他渣”背后透露的是淡然处之,有点像“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借用不知哪个作者所说的:
这些都已属于世界观而非人生观的层面,甚至无可辩驳。世界观是一种高维度的观,特点是以点覆面,能解释人生观这低纬度的所有的事情,所以它显得无可辩驳。
淡然处之和懦弱逃避表面上看上去是如此相似,你可一定要,慢慢地,分清楚。
------------------------------
本文作者sabrina蔷的薇薇,已发表于“她可没醉”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