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草稿而已:《原生家庭》02

草稿而已:《原生家庭》02

作者: 有点儿辣 | 来源:发表于2020-02-28 11:21 被阅读0次

    【第一种: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案例」当桑迪假设面对16岁未婚先孕的自己,会选择安慰和帮助那个年少的自己。

    医生:“那么你父母当时对你做的事情对吗?”

    桑迪:“他们是为了我好。”

    这就是“双方都否认模式”。父母也认为是未来孩子好,孩子也认可是为自己好。

    但是长期的心理压力,会使得成年以后的桑迪焦虑,紧张,自责,人际关系紧张。

    【我的感受】

    【我的】

    【第二种:不称职的父母】

    「案例」:莱斯只要不工作就痛苦,是个工作狂。

    10岁时候就是家里的小大人,父亲长期不在家,母亲长期卧病在床。

    他的爸爸妈妈根本没有履行过父母的责任。

    补充材料:做父母的基本责任如下

    1.满足孩子物质的需求

    2.保护,使其免受身体的伤害

    3.满足爱和关怀,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需求,让孩子觉得有人爱他

    4.保护,使其免受情感伤害

    5.伦理道德上给予正确的指导

    所以莱斯永远在高压之下,必须要为别人做点什么才行。

    「共依存现象」

    如果一个人永远用照顾别人来取悦别人,那么他往往会遇到一个不负责任的对象,这两个人互相共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一个觉得只要我这么照顾你,你就不会离开我。

    一个接受所有的照顾都心安理得。

    两个人都不愿意改。

    「强迫性重复」

    如果父母不负责任,孩子未来很容易找到不负责任的对象,很容易培养一个不负责任的孩子。

    因为已经把孩子做培养出了一个共依存的人,就是喜欢用奉献来取悦别人,所以以后的合作关系都是这样的模式。

    【第三种:操控型父母】

    核心就是告诉孩子:你离开我是不行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案例」:父母给了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国外念书非常优秀,但是没有办法发展自己的事业,甚至谈恋爱都做不到。

    因为只要一互动就发现,他的妈妈永远冲在第一线。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替孩子选人,替孩子决定该分手了,导致的结果就是现在妈妈特别着急,没有好工作,没有好爱人。

    这个孩子只能做学生,只能够被妈妈照顾。

    这个妈妈潜意识中不希望这个孩子离开,需要维持你的无力感,需要就在自己身边。因为我需要你。

    这种家庭就是婆媳关系不和。未来会出现儿媳妇和婆婆争男人。

    还有一种症状就是总过来帮忙,让你内疚,来控制你。即使死了,依然控制。

    孩子的选择有两个,投降或者叛逆,这里的叛逆是“适得其反的叛逆”。

    对着干的状态,依然被控制,所以越是这样的叛逆,越是被控制。

    【第四种:酗酒型父母】

    「案例」:父亲每天喝完酒打人,摔死鸡,摔死狗。

    1/4孩子酗酒,强迫性重复非常多。

    孩子也会找到一个酗酒的爱人,潜意识想改造对方。

    对他人缺乏信任感,父亲是信任感的来源,对世界产生信心是父母不会背弃我。但是酗酒的父亲打人,信任会崩塌,母亲不帮忙,也会信任崩塌。

    18岁儿子跟父亲抗衡,保护妈妈,妈妈打他,骂孩子畜生。

    这就是共依存的关系,妈妈忍受一辈子的家庭暴力,但是依然爱这个男人,依然愿意为他奉献,借助奉献找到人生价值。所以当她看到孩子反抗的时候,完全忽略了孩子的需求。

    你爸打我是应该的,你爸打你是应该的。

    【第五种:身体虐待型父母】

    孩子会抑郁和恐惧症。

    1.纯粹的恶魔型

    生孩子就是未来虐待的。不管父母是什么身份,什么职业,什么地位,什么性格。

    虐待孩子找到快感,成就感。

    2.父母没长大

    孩子犯错,你会觉得好笑。

    如果没长大,就会打回去。

    3.模式重复

    我就是被打大的,所以棍棒教育。

    这类孩子,要重新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是很难的,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年后与别人交往和建立关系的基础。

    如果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比较健康,给予我们充分的尊重和自由,给予我们情感上的慰藉,我们会希望别人同样对待我们,这种正面的期待,是我们在成年人的关系中更为坦诚,内心柔软。

    童年的时候焦虑紧张痛苦,慢慢演化为负面的预期和偏执的戒备心理,这对孩子长大以后的状态有很大影响。

    孩子没有办法抵抗对自己存在价值的诋毁的侮辱的,如果长大了,你骂我么有价值,我会预防甚至反抗,孩子会全盘接受。长期说,长期打,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我是一个坏人,我是一个坏孩子。

    这样的孩子,会觉得自己不配快乐。只要有快乐,就想办法更累一点,更痛苦一点,压力更大一点,就算赚更多的钱,依然没有办法享受生活。不接受自己是一个轻安喜乐的人,只接受自己是一个负重前行的人。

    【第六种:言语虐待型父母】

    这种言语虐待会导致孩子极度缺乏自信。

    争强好胜的父母,见不得孩子比自己好,尤其是女孩子青春期以后指责她,会导致越来越自卑,导致3P的心理结构(完美主义,拖延症,心理瘫痪)

    拖延症和完美主义是联系在一起的,《拖延症》那本书。

    心理瘫痪是最严重的结果。

    对成功心怀恐惧,甚至扭曲,变态。婚姻出问题。

    最残酷的一句话:我真希望从没生过你。你怎么不去死。

    【第七种:性虐待】

    导致孩子心理,肮脏,伤害,异类。

    【有毒的家庭体系】

    1.有很多的家庭文化是有毒的。

    有毒的家庭会导致孩子:我不会相信任何人,我不值得被关心,我不会成功。

    这三条去检验自己是否中毒。

    2.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追尾,代代相传。

    从祖辈流传下来一整套的感受,规则,交流,观念。

    3.这些规则或者观念有“说出口的”,也有“未说出口的”。

    说出口的——就是常挂在嘴边的。

    未说出口的——一直是按照这个潜规则做的

    比如:重男轻女。(没有一个家庭会承认自己家重男轻女,不过事实上就是这么做的)。

    证据:所有的资源都偏向儿子,压榨女儿。

    比如:凡是按照我说的做,否则就是错的。无论怎样,孩子都要尊敬父母。孩子就应该安安静静待着。

    证据:如果不听话,就要惩罚你。如果顶嘴,就会指责你。如果闹腾,就会打一顿。

    比如:不许你比爸爸成功,不许你比妈妈快乐,不许你过自己的生活,你必须永远需要我,你必须不能抛弃我。

    证据:

    3.很多人没有觉知,就会盲目地顺从,因为大部分人会认为不同就是不好的,会努力保持平衡。

    而这样的平衡会因为某一件事情被打破,造成离婚或者其他动荡。

    这件事情可能是装修,可能是搬家,平衡打破以后,会暴露大量的矛盾。

    之前呢,大家都看不到“客厅里的大象”。

    4.应对方式很多,或者几种同时使用。

    很多人会“矢口否认”——我们家不是这样的

    很多人会“推诿指责”——都是你把我逼的,都怪你所以才,不怪我那是你爸,

    很多人会“强行阻挠”——要发生变动或者讨论的时候强行阻挠

    很多人会“三角关系”——父亲母亲孩子,把孩子当作武器。

    很多人会“保守秘密”——不许说爸爸酗酒,不许说家暴,不许说性侵,不然就是背叛,不是好孩子。

    【摆脱父母负面影响的策略】

    一、注意原谅的陷阱

    很多人以为只有宽恕和原谅,你才能够如何如何。

    《这不是你的错》不倡导原谅父母,因为孩子没有资格原谅父母,你原谅父母意味着你并没有得到爱。你本来就没有得到爱,你还原谅他们,那你不是更少么?所以没有爱的时候,你没有爱给别人。所以不能用“原谅”这个词。

    《原生家庭》的观点是,如果你没有理清楚之前的情绪和责任,你就不要谈原谅这件事。而且原谅只有在父母努力求得原谅的时候,才有意义。只有释放内心的痛楚和愤怒,让应该负责的人负责,原谅才有意义。

    二、摆脱和父母的纠缠

    我们从观念、感受和行为三个层面学会摆脱,否则无论对抗还是顺从,都还在纠缠,都没有摆脱父母的影响。

    紧密纠缠的亲子关系分2种类型:

    一种是孩子为了安抚父母而不断的屈服。无论孩子自身有何种需求和期待,他们都把父母的需求和期待放在第一位。

    另一种的表现截然相反,大吼大叫,威胁父母或者形同陌路,其实和父母的关系仍然密不可分,这种类型虽然看起来不同,实际上父母仍然紧紧控制着孩子的感受和行为。

    只要你对父母的情感很强烈,无论顺从还是抵触,你就赋予了他们在情感上折磨你的权利,使得他们可以继续控制你。

    所以我们避免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接触父母,我们情绪激动的时候,想法和判断会出现大量的偏差,我们要让自己的情绪慢慢地舒缓,提到自己父母的时候或者见面的时候,冷静理智的面对。

    三、进行自我界定

    学会情感的独立。

    情感的独立,不是离家出走,不是跟你们没关系了,不打交道了。

    情感的独立,是学会拥有选择的权利和质疑他们的自由。父母不是完人,可以认为做的不对,如果只能说对,那就是情感不独立。

    重点方法:少一些反应,多一些回应。

    案例:

    妈妈:你自私!你忘恩负义!

    女儿:不!我没有,我总是为你们着想,我总是尽我所能的避免伤害到你和父亲,不管多累,我总是带你们逛街购物请你们吃饭,不管做什么,你永远不满足!

    这就是反应,反应代表你被激怒了,你被控制了,你的情绪因为一句话而翻腾。

    案例:

    妈妈:我和你父亲有个住处,你真是个自私忘恩负义的人。

    女儿:哎呀麻麻,你看问题的方式真有意思。

    妈妈: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居然建议我们住宾馆。

    女儿:让你伤心了,我很抱歉。

    妈妈:你到底同不同意我们搬过去住?

    女儿:我需要考虑一下。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学会多一些回应,少一些反应,我们不容易被激怒,我们会是更加独立的人。不能轻易让你发作,内疚,哭。

    「非辩护性回应」

    哦,我明白了。

    这样啊,你当然有权利坚持你的意见。

    很遗憾,我不赞成这一点。

    让我想想。

    很抱歉让你伤心了。

    我也很难过。

    不断的辩解和争吵,不断的说我没错,那代表你依然被他控制。

    四、不再自我惩罚

    方法一、要找到观察性自我——跳出来看自己的童年。

    1.拿一张小时候的照片然后说一说话——你不需要负责。

    你不需要为他们残忍和嘲笑负责。

    你不需要为他们酗酒负责。

    你不需要为他们酗酒后的家暴负责。

    你不需要为他们的虐待你负责。

    你不需要为他们忽视你负责。

    你不需要为他们让你觉得没人爱负责。

    你不需要为他们自己的问题负责。

    你不需要为他们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负责。

    2.空椅实验

    方法二、处理自己的愤怒和悲伤

    1.允许愤怒,不要压抑,愤怒是一种力量,表达愤怒,捶打枕头。

    2.增加运动量,舒缓愤怒。

    3.不要增加自己消极的自我形象,不要恨自己。

    4.把愤怒转化为自我奋斗的动力的源泉。

    案例:

    我爸爸总是不让我过自己的生活。-----》我再也不允许我爸爸控制我,贬低我。

    “过去深深的自责”转化成“我要去做什么什么事情。”

    5.学会对自己负责。

    什么是“学会对自己负责”?

    (1).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2).诚实的看待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他们不是完人,有很多人会为问题型父母辩护,觉得他们特别好,尤其是他们去世以后,会神圣化去世的父母。

    (3).面对童年的事实

    (4).勇敢的承认自己童年的经历和成年后生活的关系

    (5).勇敢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6).面对父母和消除父母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无论他们是否健在

    (7).当自己的行为残忍刻薄伤害别人的时候,改变自己的行为

    (8).找到合适的方式治愈自己童年的创伤

    (9).重新获得自己做为成年人的权利和自信

    五、与父母对峙

    这是终极大招

    要学会直面恐惧,直面他们,告诉她们实情,为以后的关系定位,是为了改变自己。

    对峙不是报复,不是发泄愤怒,不是寻找补偿,不是改变他们,不是惩罚他们,不是让他们收敛。

    1.坚强的足以应对父母的反驳,否认,责难,愤怒,或任何由对峙引发的消极情绪。

    他们可能打你,摔东西,再也不见你了,

    2.必须有足够的知识体系帮你度过从期待对峙,对峙本身,对峙后果出现三个阶段。

    3.要说的话写成信件加以演练,必须练习使用非辩护性回应,不是争吵。

    4.必须改变观念,不再为儿时所遭受的痛苦经历承担责任。

    对峙很艰难,凡是没有归还的,就会转移。有的转移给自己的孩子。

    方法:

    1.写信

    你对我做过什么,我的感受,我现在的生活受到什么影响,我现在对你的要求。

    2.面谈

    心理医生指导。

    不存在失败的对峙,只要做了,你的心灵就成长,坚定,勇敢。

    很多创伤需要专业心理治疗,不要自己操作。

    什么是真正的成长?

    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并不简单,你会经历一个艰难而疲惫的过程。准备好应对挫折和失误,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里到外的磨练自己,焦虑,恐惧,内疚,困惑,对任何人来说都无可避免,但是这些魔鬼再也无法控制你。

    当你可以更好地把握过去,和现在的父母的关系时,你会发现,你和其他人的关系,尤其是和自己的关系也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或许是平生第一次,你将拥有享受自己人生的自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草稿而已:《原生家庭》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wi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