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800184/d7323f8dd086f87f.png)
人生就如同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的滋味会是什么。
Life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
这是影片《阿甘正传》(Forrest Gump)中的经典语录,也是阿甘经常挂在嘴上的妈妈告诉他的话。阿甘,他永远都在投入地品尝他正在吃的那颗巧克力的滋味,不忮不求。而当他嘴里的那颗吃完时,他又会再取一颗,继续投入地咀嚼与品尝。吃巧克力不就应该这样吗?这难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当我这样描述时,看文章的你或许会这样问。确实很正常,人生本应当如此。阿甘,智商偏低的阿甘,做到了这样的正常;而我们,智商正常的我们,却未必。
想一想,我们是否总喜欢在吃着嘴里这颗的时候,期待下一颗的好滋味。有时候,期待的想法太过强烈以至于正在进行的吃,成了心不在焉;正在品尝的味,成了不知其味。而有时,当嘴里的这颗吃完时,我们又扼腕叹息,沉浸在逝去的味道之中久久不能自拔,不愿意去面对已经吃完的事实,也不想继续拿起下一颗,就这样任凭时光在内心的不甘与不接受之中流淌。或者,在究竟该选择哪颗作为下一颗时思前想后,犹疑不决,在利益的算计之中苦苦挣扎与消耗生命。
正常人的智商往往都大于90分,而阿甘只有75分,属于轻度智力低下者,但是,阿甘却屡获成功:从越南战场身无残疾地返回,获得了总统颁布的荣誉勋章;代表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获得国会荣誉勋章;为实现好友布巴的愿望买了条捕虾船开始捕虾生涯,成了亿万富翁;连续跑了3年2个月14天又16小时,创下了全美绝无仅有的记录。他的每一个生命阶段所达到的高度都是智商正常人难以达到的。是什么成全了阿甘?我们比阿甘多出来的那部分智商究竟起了什么作用?鲍鹏山老师提醒我们,其实孔子早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多出来的智商用在了思前想后的犹豫迟疑之中,用在了患得患失的利益算计之中,用在了怨天尤人的愤懑哀怨之中,用在了欲速不达的反复折腾之中。多出来的智商非但没有具备优势,反到成全了眼前的小利,反到在捷径的寻求之中偏离了正道迷失了方向。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阿甘的传奇人生告诉智商正常的我们,猴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以及乌龟在赛跑中胜过兔子的故事并不仅仅发生在童话世界之中。
阿甘能记住的话不多,除了妈妈告诉他的“人生如同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滋味”之外,他还记住了他的女友(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珍妮告诉他的话:
当遇到危险时,赶紧跑。
If you are ever in trouble, don’t try to be brave, just run, just run away
![](https://img.haomeiwen.com/i6800184/408e6f47cd5fa7b3.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6800184/28a7f3c193a7fd02.png)
学生时代,当遇到其他男孩子欺负时,阿甘听从珍妮的指令赶紧跑。赶紧跑,拼命跑,让阿甘摆脱了脚撑的限制,让他发现了他跑步的天赋,让他得以保全生命。在越战中,他跑步的天赋让他在战场上能够及时脱离危险,并有能力救出受伤的战友。跑步,还成为了阿甘摆脱痛苦继续前行的方式。当珍妮再一次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之时,他所能想到的就是一个字“跑”。他一直不停地跑,除了吃与睡的时间,他一直都在跑,他一共跑了3年2个月14天又16小时。他跑出他所居住的绿茵镇,跑出绿茵镇所在的亚拉巴马州,横越美国,从一个海岸到另一个海岸,他持续地跑,媒体注意到了他,并不断地跟在只顾跑的他后面追问:阿甘先生,您究竟为了什么而跑?而阿甘觉得这类问题很奇怪,为什么人们老是问原因?原因很简单,没有原因,就是想跑。
![](https://img.haomeiwen.com/i6800184/32b910aa9a48232a.png)
记者的提问以及阿甘的想法两相比对,对照出了两种根本不同的思维方式:为了达到其他目的而去做某事;为了做某事而做某事。前者,基于目的驱动,做某事成了手段,幸福永远在未实现的目标那里,在远离现在的远方;而后者,是自我驱动,过程就是意义,意义就在当下。这让我想到了英国小说家毛姆谈写作的一句话:“作者的报酬就在写作带给他的乐趣中,以及卸下脑中文思的重担上,其他都无关紧要,不论是赞誉或责难、失败或成功。”
阿甘只是想跑,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只是因为想跑。这,难道不是最高尚的理由、最原始的驱动力、最具生命力的源泉吗?虽然阿甘没有任何理由的开始跑,但他却不知道,他通过跑,达到了许多目的:通过跑,他创下了全美全新的跑步记录。通过跑,他遇见了路上最美的风景。更为重要的,跑,是行动,是实干,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丢开过往,继续前行。阿甘后来总结过跑步的意义,他说,妈妈说过:
你得丢开以前的事情,才能不断继续前行。
You’dgot put the past behind you before you can move on.
通过跑,他远离了昔日的痛苦;通过跑,他调整自己跑向下一个人生阶段;最重要的是,跑,就是他自己,他在用他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接受自己的命运,与这个世界对话,他正在做他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6800184/32182e1056e4c53f.png)
做自己很难。做自己首先基于对自己的接纳,接纳现状,接纳痛苦。阿甘的智商比正常人都低,但是他接纳自己,接纳现状,这种接纳和承认现状就是自信,这种自信给他坚定,所以当他在遭到正常人的嘲讽时,他始终带着坚定的目光无可置疑地回答:“没有蠢人,只有蠢事”(Stupid is as stupid does.)。而智商正常的我们却总在别人的眼光之中轻易地怀疑和改变自己,在对自我的不接纳之中自卑。
同样,当阿甘再一次遭遇打击,珍妮不辞而别时,他并没有在痛苦的沉重之中停滞不前,他想到了跑,那正是他做自己的方式,在跑中接纳现状,丢弃痛苦的沉重。
做自己很难。一个个社会身份的叠加与捆绑,一不小心,就成为了别人眼中的自己,合群的自己,不知有自己的自己。忘了初心、失去自己已经成为最常发生的事情。下属眼中的上级、上级眼中的下属、孩子眼中的父母、父母眼中的子女、老师眼中的家长、老师眼中的学生、朋友眼中的朋友、同学眼中的同学……人际网的复杂,高大上的追求,带来的不是砥砺前行的坚持而是人云亦云的合群,不是执着当下的努力而是失去自我后的迷茫。“少则得,多则惑”。阿甘智商上的“少”,反到成全了他的“简单”,始终做自己的坚持,让他没有“困惑”,上一颗巧克力与下一颗巧克力的滋味不重叠,一次只做一件事,装配枪支的时候,他的心中眼中只有枪支;打乒乓球时,他的心中眼中只有乒乓球;捕虾时,他的心中眼中只有虾;妈妈病了,他丢下如日中天的捕虾事业,他的心中眼中只有妈妈。一生只够爱一人,他的坚定与执着,让他终于迎娶了珍妮,那是第一个走进他生命的女孩,也是他此生唯一的爱情。
做自己很难,还因为做自己需要去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而这样的发现、寻找、认识之旅并不简单,否则德菲尔神殿的石碑上就不会有“认识你自己”这句话。同时,这句话的下半句“苦难即自知”,揭示了认识自我的途径。阿甘何尝不是通过苦难认识了他自己。在学生时代,他屡遭同学的欺侮,他们跑着要去欺负他,当他们发现跑还不够快、不够刺激时,他们骑着自行车追逐欺负他,后来,他们又开着车追逐欺负他,阿甘别无选择,只有跑,拼命地跑,全力以赴地跑,发疯地跑,才能摆脱他们的追逐与欺负。置之死地而后生。阿甘在跑中认识了自己,在跑中找到了他的天赋,在跑中成全了一种坚定的性格,一种立刻去行动的能力,一种时刻做自己的幸福。
![](https://img.haomeiwen.com/i6800184/514de666f4810920.png)
做自己很难。任性而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从来都不会感到幸福,也都不是真正地在做自己。无论是认识自己,还是通向自由,其实都是藉由自我能力提升的台阶,而能力的提升要比获取一句赞美、一次掌声、一笔报酬要难许多。所以,很多人都选择放弃了做自己,而心甘情愿地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满足于在别人眼中收获肯定。但是,骗得过别人,却永远都骗不过自己的内心。因此,多出来的智商用来寻找借口,比如说什么没有阿甘的跑步天赋等等,然而智商正常的我们却忘记了,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往往也会打开一扇窗。问题不在于不能做自己,而在于逃避做自己的艰难,选择一条较容易的道路,从而离自己越来越远,远到永远都丧失了发现自己,去做自己的能力和勇气。
影片中阿甘与珍妮的对话:
珍妮问阿甘:“你有过梦想吗?梦想你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阿甘惊恐地反问:“我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难道我将来不能做自己了吗?”
阿甘的反问,表明了他时时刻刻都在做自己。阿甘是不幸的,他的智商比正常人都低;阿甘又是幸运的,他的不正常让他无可选择地去做自己,因为他无法像正常人那样去做一名合群的不知有自己的一员,也没有多余的智商去追逐小利,没有多余的智商去收获别人的赞美,没有多余的智商去一心二用。他的智商只够一次专心做一事,一生专心爱一人,没有理由,无需选择,就这样,他成就了我们正常人眼中的传奇。而他只知道,他正在做他自己,有了危险就赶紧跑,人生下一刻的滋味,只有在开启的时候才知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6800184/aa860021cc509d91.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