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金融界又搞了个大新闻!
九大投行之一的德意志银行,开始了一场惨烈的自救计划:
为了将运营成本降低1/4,德银计划在2020年前裁员1.5万至2万人,占全球全职职位的六分之一以上,并宣布将缩减投行规模,退出全球股票交易相关业务。
image德银预计,这一次整改将会耗资7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71亿元),这将是德银近二十年来最大规模整改。
德银CFO摩特克也毫不掩饰心中的悲凉:“这次的断臂求生,就是我们的最后一搏。”
image德银有多牛?
德意志银行,是德国最大的银行,在欧洲,也是实实在在“宇宙行”一般的存在。最新数据显示,德银的总资产规模达到1.77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
如对比GDP数字,德银将排到全球第9,比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GDP都高。
image德银曾经很重视投行业务,在1999年收购了美国投行Bankers Trust,就是为了扩充其投资银行业务板块,以期与Morgan Stanley,Goldman Sachs等美国重量级投行竞争。2017年,德银的投行业务收入排名全球前十。
但是德银的财务状况,似乎并不那么乐观,自从2015年以来,一直在亏损,直到2018年,才开始盈利。
image有人说,德银巨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有关,比如有一笔今年2月份报出来的亏损。
不论原因是什么,对员工来说,结果只有两个:留下来或者走出去。
自从德银公布重组消息后,东京、纽约和香港的办公室,都可以看到昔日德银员工们,抱着箱子从办公大楼鱼贯而出量。不禁让人感慨,投行这样体面的工作,也会有令人心酸的时刻。
实际上,投行“万人杀”的情形已经不少见了。据英国《金融时报》的研究,2007年至2017年,全球前十大投行中的八家,裁员总数近6万人。
2011年,汇丰银行宣布裁员3万人。
2012年,瑞银宣布将在2015年前裁员1万人,其中大部分裁员在投行部。
2013年,花旗银行宣布裁员1.1万人。
……
每次投行大裁员的背后,猎头都会成为最大赢家。在德银正式宣布裁员前,猎头公司就已经在金融圈寻找合适的人才和岗位了。
投行、券商、VC/PE……金融圈子那么大,高学历和拥有大投行履历的年轻人,可能早就找好了下家。
除了金融行业内部流动以外,科技公司对投行人的吸引力也日趋增强。凯度(Kantar)公司的一项调查中显示,在中国,谷歌、脸书、苹果、亚马逊是最受金融从业人员欢迎的科技公司,其中,谷歌作为理想雇主的第三名,还打败了摩根大通和高盛。
同时,一些投行和券商也加大了对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专业人才的招徕。这也意味着,有一技之长的投行人士,也将迎来不错的机会。
image什么是投行?
据说每个中二少年都有一个投行梦。。。
他们往往会问这些问题:
本科是工科专业,怎样努力以后才可以进投行?
现在就读于某985大学,会计研一,如何进投行?
本科非985 211,我应该如何做才能到投行工作?
现在在一家内资所上班,感觉人生看不到希望,想进投行,需要去读一个MBA么?
……
在问这些问题之前,你得先弄清楚,什么是投行。
投行是Investment Bank的简称,国内普遍称为券商,中外投行的差别不小。
国外的投行普遍分为两类:
-
Bulge Bracket(BB)。如我们经常听到的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银美林, 德意志银行, 瑞银, 瑞信这些华尔街的领军集团;
-
Boutique。Boutique指的是精品投行,规模很难计量,这类投行通常专注于某一项特定的业务,有的专业做上市,有的专业做发债,有的只做并购,代表投行有神秘的拉扎德,独立投行美驰。
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综合投行的主要部门有:
投资银行部(IBD)
这是最传统的投行部门,主要是通过发股、发债、兼并收购的方式帮助客户融资,主要活跃早一级市场,赚钱的方式是收取帮助客户融资的佣金。
销售交易部(S&T)
这是投行的交易经纪业务部门,专注于二级市场,专业性较高。与对冲基金的交易员不同,投行的S&T主要80%-90%的时间都在做市,剩下的10%是自己交易的时间。经纪业务通过收取机构投资者的交易的佣金赚钱。交易对象大致有股票交易、基金、固定收益、大宗商品、债券交易、研究报告等;服务对象非常广,机构个人,大小企业,国家的社保,养老金,QFII、QDII等。
资产管理部&私人银行(AM&PWM)
这部门和商业银行的对私业务有些类似,主要负责销售金融产品,替富人理财,同时维系与大客户的关系,与普通商业银行的差别在于门槛更高,私人银行服务的客户身家大多以亿计算。
当然投行里面还有“投资管理部”这样的买方部门,基本运作和私募一样,非常土豪。
国内的投行普遍指“券商投资银行部(IBD)”以及“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部”。
券商投资银行部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部到底有何区别?
券商的投资银行部一般来说,主要的工作时证券发行、承销(IPO)、兼并重组以及收购,有的还包括了固定收益相关,但是现在这个部门越来越精简了,固定收益部单独成立了一个部门,也有了负责新三板的场外市场部,所以最狭义的投资银行部就是做IPO的。
商业银行设立投资银行部是应对利率市场化,开拓利率增长,促进经营转型的尝试。02年开始成立,03年到05年曾经一度关闭,但是发展到现在也算小有成就。
商业银行投行部在国内主要有三类业务:帮公司发债融资;做信贷替代类的理财产品;财务顾问;债券承销。现在各家银行的投行部门侧重也不一样,比如工行就重点转向并购重组PE融资业务。总的来说,十分看好银行做投行业务,如果将限制放开,券商绝对无法与银行竞争。
image投行的工作体验
无论是投行还是四大、商业银行,都可以用围城来形容,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 1 ** 先说一下为什么想出去吧
投行工作十分辛苦,每周70-90小时不等,甚至可能超过100小时,出差是家常便饭。
由于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中国上市公司主要的行业类型,很多有融资需求的公司集中在二三线城市,甚至是穷乡僻壤,环境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一个月20几天出差,几乎没有任何私人生活可言。
至于加班,那是再正常不过,甚至在报材料之前要通宵加班,检查与核对。对于投行人来说,睡眠总是奢侈的,如果你在飞机上看见一个衣冠楚楚,睡得和死猪一样的人,说不定就是一条可怜的投行狗。
而且投行工作辛苦,绝不在于加班和通宵,对于一个白领来说,加班是常态,但是相比其他工作,投行最主要的痛苦来源于压力。
压力来源于责任,你必须像机器一样保持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别想放松,一旦一个人工作停滞,整个团队的运转便会停滞,耽搁了几个亿的项目,这个后果你承担得起么?
** 2 ** 存在即合理,既然这么多牛逼的人都向往投行,说明投行也有吸引人的地方。
首先,收入高!以前有人形容为投行为“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实际情况虽然没有这么乐观,但是总的来说还算不错。
中外投行薪酬差异很大,国内除了中金完全无法与外资老牌投行比。外资投行的IBD summer intern收入可以达到税前38000/月。
酬调查机构Emolument对欧洲各投行的MD(董事总经理)和Associate进行了调查。
通过下表,我们可以看到JP摩根MD的年薪将近92万英镑,远超第二名。虽然摩根士丹利排名第二,高盛排名第四位,但MD的年薪大概都能拿到60万英镑上下。Associate的年薪基本上全在10万英镑以上。
image投行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与市场的影响,年际之间相差特别大。其次在内部,前台和后台也完全不一样,即使是前台,IBD和S&T也不一样。
前台人员的薪酬很大程度上依赖年终的bonus,base并不高。比如,中金就是属于典型的base低(去年中金校招进去的每个月20K),bonus高,去年年因为万达和中广核两个大单,有了传说中的48月bonus,总的算下来和高盛、摩根的也没多大差距。
国内券商给不了外资投行这么多,但和国内其他岗位相比,薪资高出不是一点两点。
image另外有一些券商福利待遇好,比如江苏省某证券公司,人事主管给的承诺是工资和奖金基本等于你的存款。
其次,这个职业的平台很高,结识的人都是老总级别的,虽然不是说老总就一定牛逼,但是至少有可取之处,和这样的人结识交流总有收获。从功利的角度来讲,多认识几个这样的朋友,日后说不定能祝你一臂之力。
投行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行业,你需要不断吸收新经验,学习新知识,同时又必须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你的上司很优秀,你的同事也很优秀,在这样的团队中,你会很自然地成长,虽然确实辛苦了不止一点。
image如何逆袭投行?
每个金融人几乎都有一个投行梦,但大多数人注定只能做梦。一个人既然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人要认清自己才能聚焦未来。
很多只有所谓的投行梦,以及一腔鸡血,说话三句不离华尔街,整得自己真像华尔街大亨一样,然而要学历没学历,要证书没证书,要经验没经验,完全说服不了别人。
投行是一个很要面儿的精英行业,圈子也不大,选人当然优中选优。特别是外资大投行,不要想一步登天,曲线求国倒是可取的。
应届生想要进入外资投行,基本的要求是本科四大名校或者北美香港欧洲名校,GPA高得爆炸,英语基本达到native的水平,有实习经历,海外经验,要有leadership,以及擅长social……
而一家投行的部门每年招聘人数基本在个位数,即使是顶尖名校中的佼佼者进入外资投行的也屈指可数。更何况,在大陆和香港,存在Relationship Hire的情况,别人的家庭背景牛逼,有上市资源,你怎么和他们比?
招商证券笔试名单☟
image中金录取名单☟
image之前记得听一个墙街投行的人说,年初他们部门要招人,开会时MD表示今年所有new hire都要组内推荐,不希望任何职位的招聘信息出现在网上,他们内部推荐一个人会有上万刀的奖励。
因此,好的岗位几乎不会被挂到网上的,这时校友资源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如果你想要进大投行,很多年前的6月6、7、8日三天就决定了,人生总是如此残酷!
所以,我劝大家没必要一开始就瞄准外资大投行,可以先去四大或者国内的券商,虽然竞争依旧残酷。
image进入国内投行的建议
** 1 ** 最好读个名牌大学的金融或者会计硕士研究生,亦或著名商学院的MBA
不要说这是歧视,没个门槛HR真的要累死啊,大多数券商只招硕博,还要求得是211 985出身,不满足这两点你简历再牛逼,也只能被扔进垃圾桶里。
** 2 ** 考证
学历与证书是筛选人最简单有效的手段,在专业知识的检验上,证书更具权威性,特别是在金融行业。
在国内,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很多人为了进投行去考CFA,很多机构也在热炒CFA,但是被神话的CFA含金量没有那么高,特别是对进投行而言,真的没多大用处。
有数据显示,高盛中国大陆目前工作人员中,持有CFA的只有2.1%,最高的为摩根士丹利2.8%,持有CFA的人更适合做基金经理Portfolio Manager。
除此外,我推荐很多非金融行业,立志进入金融行业的人考CFA-Level1,一级覆盖的金融知识广,包括财务报表、公司金融、经济学、投资组合,对于缺少金融知识的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CFA顶多算得上是顶上添花,而CPA是雪中送炭。CPA可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证书,投入低回报高,很实用,就是比较难考。CPA不仅可以助你进入四大,也可以往投行、银行发展。
但凡涉及到财务报表的岗位,CPA都可以扎根其中,而投行的很多工作就是在与财务报表打交道,受限于中国特色的IPO审批制度,投行的价值体现在为监管机构提供专业的鉴证服务,也就是所谓的牌照业务,所以很多人吐槽国内的投行就是办证的。
除了CPA持有者,投行也喜欢通过司法考试,有法律知识的专业人才。所以,法律硕士进投行的也不少。
总的来说,CPA+司法考试是你最好的敲门砖,当然Target school是前提。
** 3 ** 曲线救国
从四大或者律所跳入投行,是一个主流的选择,国内投行社会招聘人员主要来自四大、律所、其他投行。
投行青睐四大员工主要是因为他们财务基础好,人好用,易上手,加班出差没怨言,毕竟在四大下苦力都习惯了。
一些四大员工在拿下司法考试之后,就跳槽到了国内外大小投行做财务或者Ca,其中不乏摩根士丹利这种国际大投行。
** 4** 进投行不一定需要金融专业
投行和四大一样,不一定非要经管类专业的,EE、哲学、英语专业都有干投行的,理工科专业就更不用说了,投行里大把是理工科的。最主要的还是需要Target school的标签,或者有强大的背景以及人脉。
** 5 ** 其他建议:
寻找好的社交平台,能让你接触优质校友,实在不行,去linkedin寻觅优质人脉。
学习与人沟通技巧,磨练语言,让自己更好与他人相处。
要有金融相关的经历,无论是club,还是实习,至少要向面试方展示你对金融的兴趣。
培养自己的leadership,有能告诉人你自己很优秀的Resume。
最好要有独一无二的经历。Network前,多了解各个投行以及部门间的区别等信息,不至于面试时无话题可以聊,遇到why our firm这种问题不至于懵逼。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定要锻炼身体。
** 6 ** 永远都有例外
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在普遍的规则之外都有例外。
比如,一般来说投行都需要名牌大学出身的毕业生把,但是也有本科和硕士都不是211、985的应届生进入投行,而且绝对没有任何关系。
银行总行招聘一般也要求至少得是硕士学历,但也有本科毕业生直接进入总行的……
所以啊,人的命运,不可预料,既要考虑个人奋斗,也要考虑历史发展进程,谁是下一个例外,谁说得准呢?
最后,为大家推荐一下入门投行的技能包,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 1 ** 投行通俗读物:
Vault Guide to Investment Banking 一本让你系统了解投行的书。
小说《大投行家》个人认为这是描述投行生活以及内幕最好的小说。(该小说在知乎上连载,链接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20245722)
《投行十年:我在投行的日子》著名的投行小兵的生涯自述。
《monkey business》(中文译名:华尔街的大马猴)两个投行屌丝讲述自己的投行人士。
** 2 ** 学术相关作品推荐:
理查德-费里:《指数基金》
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
理查斯-盖斯特:《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
斯蒂芬-戴维斯:《银行并购:经验与教训》
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
本杰明-格雷厄姆:《价值再发现》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布鲁斯-格林威尔:《价值投资》
大卫-史文森:《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
** 3 ** 相关网站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www.ft.com
彭博网Bloomberg:www.bloomberg.com
路透Reuters:www.reuters.comCNBC:www.cnbc.com
金融行业竞争其实是非常激烈的,尤其是对于没有相关经验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