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工具癖每天写1000字读书
提高你智识的方法——卡片笔记法

提高你智识的方法——卡片笔记法

作者: 51f248fe91a7 | 来源:发表于2019-01-28 22:31 被阅读149次
卡片笔记法

当今这个时代,拥有丰富的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要把“知识”升级为“智识”——智慧和见识。因为“知识”是死的,“智识”才是真正能力的体现。

我们在校园里接受的传统教育一般都是老师在灌输知识。而老师很少教我们怎么把知识升级为“智识”。

这里推荐一本书,由日本著名学者梅棹忠夫教授所著的《智识的生产技术》。这本书通俗易懂地介绍了生产“智识”的方法论。

我们知道,记录是我们工作、学习最不可或缺、最基本的一环:听课要记课堂笔记、读书要做读书笔记、工作中要写工作笔记……可是,我们真的把记笔记这项技术掌握好了吗?还真不见得。

梅棹忠夫教授在书中提到了一个绝佳的记录方法——“卡片笔记法”。

在说这个方法之前,咱们先回顾一个小时候都玩过的游戏:

给一个班的小朋友每人发一张纸条、一支笔,再把他们分为四组,每一组小朋友分别在纸条上写上人物、时间、地点、发生的事件。然后,主持人把大家的纸条各种排列组合,念出来。纸条还是那些纸条,但每次组合都可以念出来全新的、大开脑洞的话。比如:二大爷 后天晚上 在月亮上 吃饭、;小明 三点 在月亮上 打游戏 ;小红 现在 在大海里 吃饭等等。

是不是很有趣?梅棹教授的这个“卡片笔记法”也是这么有趣而且还有效。

具体操作起来就是:

不管是读书笔记、写作素材还是灵光乍现都拿一张张的卡片来做笔记。而每一张卡片只记一件事儿或一个知识点、或一个信息点。若一张卡片写不下,则可在第二张卡片上写上同样的标题序号。卡片的标题可以用所记载内容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行文字来当标题,这样更容易查看。切记,无需给这些记好的卡片分类。

为什么不用笔记本,偏偏要用卡片做笔记,还不用给卡片分类呢?用卡片的精髓和前面说到的那个儿时的游戏一致:卡片是散的,和游戏中的纸条一样,随时可以各种排列组合,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

对此,我深以为然。

我曾经读过的书在我脑子里是像书架一样一本一本存放的。想起某个知识点,第一反应是,哦,这是某本书里说过的;想起那个概念,哦,这是那本书里写的,总是摆脱不掉书本这个桎梏。虽说每一本书、每一门课程自成一个体系。可我们要让我们的大脑中的知识成体系,就要把这些书、课程里的内容掰开揉碎,重新排列组合。

比如,我听《宁向东管理学课》用到了四象限工具,李笑来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也在用。后来我读《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中也提到了这个工具。他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个工具的。像我以前那样在笔记本上记笔记的话,是把这三个人的思想固定在我的笔记本的某页上了。而我现在用的是卡片,如果我想要吃透这个概念,我可以以“四象限工具”为主题,把所有相关的卡片,一张张挑出来——当然我也不必知道它们最初是从哪儿来的——摆在桌子上,像推理电影里神探破案那样,把这些卡片方便、灵活地各种排列、组合、比较、分析。这样一来,这个知识点、这个工具,我就能从各个角度更加深入地理解它、消化它。新的思路、灵感也就更容易冒出来。

用卡片思维管理我们的知识,就不会把某一知识点局限在一本书或一门课里。它已经被掰开揉碎融到我们的血液里,而且还随时会创造出新东西来——要知道,所谓创新其实也就是混搭,把已经存在的东西用别人没有想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而已。你可能记不起来这个工具是从哪里学来的,但你可以在很多地方用它,这也许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这个知识、这个工具,把知识升级到了“智识”。就像《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教张无忌学太极拳一样。当张无忌把学到的所有具体招式全部忘记,才算是真正学会了太极拳。

有的朋友一定会问,什么样的卡片好用啊,我用的是这种


索引卡

你在某宝或某东上搜索“索引卡”,就是它。

如果你对我说的这个“卡片笔记法”有兴趣的话,欢迎留言,一起探讨哦!
(彩蛋:《智识的生产技术》电子书下载地址:http://note.youdao.com/noteshare?id=7261facda1658dd183711372ecbaadb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提高你智识的方法——卡片笔记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bz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