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年,刷墙这活我很小就开始参与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县城里的房屋建筑仍然以纯土纯木结构为主,就是县委、县政府的办公室,最多也是个青砖柱子青砖面,后墙、山墙还是土坯,房顶铺有灰瓦的房屋就是超豪华建筑了,住宅干脆就是土房。无论哪一种房,内墙基本上都是用黄土参着麦糠和成的黄泥抹平、压光而成,仰层(顶棚)是在木条栅格架上糊两层报纸,一层麻纸形成,再刷上白土水,室内就是白墙、白顶了。塞北的取暖期六个月,从10月15日到次年4月15日,烧煤生火炉子,半年下来,烟熏火燎,白墙白顶就成黑墙黑顶了。当地的习俗,住宅春节前,学校教室五一前,都要进行刷墙,俗称“打扫家,打扫教室”。
刷墙仅仅是“打扫”的一部分,前期的准备和后续的收尾还有很多很多要做的事。首先把白土块放大盆里用温水泡着,屋里能搬出去的东西置屋外或晾晒,搬不出去的归弄到一起用报纸或什么东西盖好,再用扫帚掸去浮灰。这时白土块也溶解了,用草扎的白土刷蘸着白土水,先刷顶棚后刷墙,一遍横,二遍竖,三遍再横,横平竖直,待晾干后再看,一个豆腐块,一个豆腐块,匀称相间,煞似好看。
刷墙这活快不得,慢不得,刷子蘸料不能多,不能少。眼睛盯住起刷点,落剧点,切不可跟踪刷走过程,这是保证横平竖直的密绝,一般人我不告诉。
在我的记忆中,我家每年的刷墙活,起先是大姐二姐唱主角,我和哥哥跑龙套。看得多了,伸手便会做了,长大一点后,哥俩全承包。至于两个弟弟,不瞅不看,早不知跑哪玩去了。
上学后学校打扫教室,我便是成手,组织几个大个子同学,两层书桌一层板凳,站上去就敢刷顶刷墙!现在的学校、老师,谁敢让?想起来都有点后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