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这是曾左李在动荡不安的晚清,相互夺权又互相帮助的关键所在。他们不愿意让给予他们声名功利的清朝政府垮台,又知道仅仅只凭借个人的力量不能完成这个艰巨任务,所以他们要联络和团结更多力量,更要预防与他们旗鼓相当的人夺取他们的既得利益。
这三位晚清人杰,在人情世故、性格为人、智慧能力等诸多方面,既有相同又各有异处。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他们只有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上对不同事情有不同处理方法,争取最大平衡,如此才能取得最大利益化。
但是,由于性格等原因,他们有时候也会被自己打败,然后给予对手不由分说的“打击”,从而暴露出他们的“任性”来。在这方面,以左宗棠为最,年轻的李鸿章次之,修养最好的曾国藩掩藏最深。这也是曾国藩能够被誉为“完人”的最重要原因。
事实上没有任何人可以称为“完人”。在名利场中累积起来的忠君爱国,都是在体现个人能力、建立起码荣誉、获取基本利益之后的高度升华。曾国藩出山办团练,乃至与太平军决战数个回合之后,还在恋恋不舍与咸丰争权力;左宗棠因为樊燮轻视,为维护“面子”而差点掉脑袋,不可能不说是不成熟;李鸿章精明能干,但总是利益当头,太过现实。在他们猎取的东西得到满足之后,他们的心态发生了改变,这也是一般正常人的正常反应。
能够成为圣人,是他们的运气比一般人要好,也是他们的志向比一般人高远。运气好不是迷信,而是依附于志向。有志之人克服困难的勇气比较强大,运气自然就偏向于好的方面,能力自然就随着好运气升高。说到底,有所作为的人,首先是立下大志向的人。而这“大志向”,在最初之时,也是为了搏取功名利禄。
那些标榜自己从开始时就要做无私奉献的人,大多虚伪,或者是后来迫不得已的掩饰而已。
“胜王败寇”,自古有之,这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