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绍的书是《断舍离》。在这个物质过剩时代,我想大多数家里都不会少于五百件物品吧,即使东西多到没处摆放也舍不得扔。有的是包含着过去美好回忆的物品;有的是崭新的没用几次的物品;有的是打折抢购来的物品等等。这大概是因为我们从小被教导要节约,要爱护物品的关系。但那是因为过去物资匮乏的关系,现在还有必要吗?
很多东西我们可能一辈子也未必用得到,只是为了偶尔看上两眼吗?是整日住在一个乱七八糟被各种杂物包围的环境中好,还是干净整洁只保留必要物品的环境好呢?作者把杂物的囤积比喻成人体代谢功能减退、毒素长期堆积的状态。无论比喻是否恰当,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确实更压抑,也更焦虑。
“断舍离”其实不仅能运用到物质上,还能运用到精神上和知识上,它能让人有更多的“呼吸空间”,让人更加自在,心情更舒畅。
概要
“断舍离”一句话就是断绝吸纳新的无用物、舍弃不需要的东西,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断:购物时,三四而行,只要必须的。凡是先问问自己这个东西真的需要吗?没有的话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舍:舍弃不需要的,有些觉得还能用的也可以赠送或卖给需要它们的人。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
真正需要的
书中把所有物品分为四个象限,横轴是重要度轴,从他人到物品,中间是自己;纵轴是时间轴,从过去到未来,中间是自己。
物品未来象限的物品,比如打折囤积的物品;
他人未来象限的物品,比如孩子以后能用上的东西;
物品过去象限的物品,比如小时候的奖状;
他人过去象限的物品,比如前女友送的生日礼物。
这些统统都是需要扔掉的东西,真正需要只有中间的部分,也就是自己现在需要的。我们需要抛弃对过去未来的焦虑,不需要执着过去,也不需要担忧未来,而是更专注当下。舍弃的过程,也是在让我们思考,物品的真正用途,好让我们物尽其用,也更方便整理节约时间和精力。
收纳方法
三分法,先把某个房间中的物品分为三个大类,再把每个大类分成三个中类,最后将每个中类再分成三个小类。如下图,书中共把厨房物品分成27个小类,当然也未必要严格遵守规则,只要合理就行。
751法,看不见的,比如柜子、抽屉里的东西,最多放7成满;看得见的,比如洗漱用品、厨具不要放的满满当当,要留一半空间,占5成满;展示性的,比如装饰画、植物只能占整体空间的1成。
1out1in,扔掉一个才能入手一个新的物品。
我的运用-管理知识
信息化时代的便利就是获得知识也变得简单了,现在自学的课程很多,许多平台和商家也会通过增加我们的焦虑,让我们学这个学那个。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当然没错,但我们需要分析下自己真正的需求,否则得到的不是知识,而是积灰的收藏夹、没有学或忘记的课程。
断:最好能结合自己爱好,或者与自己工作、生活相关的。不要别人学什么,说什么好你就学,至少要等略有小成之后,再去学不相干的。
舍:所有收藏夹待看文章和视频不要超过10个,最好在7个以内,并且每个星期的结尾要清空,不管看完没看完。
离:专心自己的领域,他人过得再好也不羡慕嫉妒。
好了这本书就说到这里了,今天状态不太对,本来要说另一本书的,结果看不下去,时间不够了,只好去读之前看过的书了。明天是21天21本书的最后一天,希望能顺利结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