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生世界技能学习
别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逐渐走向平庸!

别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逐渐走向平庸!

作者: 不二翔叔 | 来源:发表于2017-10-07 17:34 被阅读36次

你好,我是翔叔。

人生就像掌纹,尽管错综复杂,却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10000 小时天才定律」火遍全球的时候,「刻意练习」这个理论突然站了出来,狠狠地删了它一个巴掌!原因有三:

1.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万小时的最低阈值;

2.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

3.练习的成功并不与时间呈正相关。

一时间,关于「刻意练习」的文章解说,漫天飞舞!

那么问题来了。

# 为什么刻意练习这么火?#

因为它颠覆了我们多年来对成功的固有观念!

曾经,我们一偷懒不爱学习时,老师就喜欢拿爱迪生的名言来教导我们:天才 = 99% 的汗水 + 1% 的灵感。搞得我们一度认为,这 TM 才是成功的真理啊!但刻意练习却指出:小孩学习才谈努力,大人只在乎技巧。

曾经,觉得人的天赋自打娘胎出来那一刻,就注定了,是与生俱来的。但刻意练习却一本正经的说:不要被所谓的天赋禁锢,我们的天赋自己创造!

曾经,很多人说:我没有努力,是因为我不喜欢。但是刻意练习却告诉我们:那些你很讨厌的技能,通过多年的刻意练习,都可以成为你的情人!

因为它让我们认识到人的大脑和身体拥有无限适应能力

你的大脑能连续记忆多少个随机数字?

普通人,说一遍手机号可以记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通过研究测试,实验人员大脑经过特殊训练,可以联想记忆 82 个随机数字!甚至更多!如果你怀疑,那就去看《最强大脑》吧!

另外,身体的适应能力也是超强的。

你觉得你能连续做多少个俯卧撑?50 个?100 个?如果你能做 100 个,你已经很了不起了。那么,你觉得世界上最高纪录应该是多少?接下来告诉你的绝对颠覆你的认知。

1980 年,一位日本人创下了连续做 10507 个俯卧撑的纪录。是不是很吃惊?这还都是皮毛,另外又有一个美国人,创下了21 小时做 46001 个俯卧撑的新记录!我的天!这难道是人类身体的极限了吗?我觉得不是。后人还可以更牛逼!

所以,你的大脑和身体,能够做到颠覆你认知的很多事情。

刻意练习是每个人技能提升的必经之路

无论你是从新手到优秀,还是从优秀到卓越,你都必须经受刻意练习,才能成为领域的佼佼者!

正是各行各业都存在这样的规律,不可否认,「刻意练习」值得关注和研究!

# 刻意练习的核心是什么?#

成熟的领域配上权威的导师

一个成熟的领域通常已经发展了几十甚至上百年,期间会形成一套稳定且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这种训练方法往往更客观、可量化!道理很简单,前人总结好的经验,只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找个好老师。俗话说得好呀: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在你面前有五扇门,只有一扇是正确的,如果你没有一个好老师带你走进正确的门,你就只能自己尝试,当然你可能最终也找准了方向,但是,你所消耗的时间,可能上达数十年!

所以跟人学,才是你学习进步的最佳方式。

高手与普通人之间差的是「套路」

认知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心理表征」:就是说在思考事物时对应的心理结构。

很抽象是吧?简单来说,就是套路!

为什么罗辑思维的罗胖分析问题既独特又震撼!而我们却干巴巴地坐着吃惊。因为他套路深呀!说起道理来一套又一套的,你还找不出破绽!

再比如下棋,高手在看一盘棋时,看到的往往是大局观,棋局的形势走向,而普通人的眼里只有:他的棋子又往前移了一步。

当你遇到某个问题的时候,脑袋中存在多少种思考的方式和解决方案?往往决定了你是高手,还是菜逼!这就是所谓的「心理表征」。

「刻意练习」就是为了创建更加有效的「心理表征」,不论你以后遇到什么,都可以使用这些「心理表征」。

「套路」的产生需要有目的的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必须满足如下几大原则。

有目的的练习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定义明确的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具体的方法是把目标进行分解,并制订一个计划。比如:你想用三个月的时间学习钢琴。

你需要将三个月进行分解,然后量化到具体每一天的任务。注意,这里的任务必须是非常细化、可执行!例如:今天要练习和弦,就远不如今天上午 9 ~ 10 点练习五大和弦的按法,来的更具体。

相信你应该有所感悟。

有目的的练习必须是专注的

人人都渴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这在心理学上是有对应的解释,叫「心流」

绝对没有什么能够和「心流」相提并论。所谓的「心流」是指当你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时,你所呈现出的精力充沛、高度专注的状态。

你曾体会过这种状态吗?全神贯注地工作,抬起头时发现时光飞逝。那是一种全身心浸入和精力高度集中的感觉,是你最做一件事时的最佳状态。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心流」这样专一的状态呢?请看上图。这张图不做过多解释,简单来说,心流的产生与一件事情的挑战程度和我们自身对应这件事的技巧水平息息相关。

也就是说,当一件事的挑战程度和自身的技能恰好吻合的情况下,就很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

具体给出几点小建议:

排除电子邮件、短信和社交媒体等一切外在干扰

对问题的挑战和自身能力进行提前评估,防止要求过高

设立明确而具体的目标,避免做的过程中产生多余的纠结

利用冥想术让自己心静下来

保持专注和投入,是每个人必备的技能。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有效的反馈

为什么你明明练习的比别人多,但是进步,却远远不及他人?很有可能你做的事缺乏有效的反馈,导致做了很多无用功!

那么什么是有效的反馈?有效反馈必须满足三个要点:及时、客观、具体。

当你做一件事,你必须及时知道你的做法是否正确?如果错,错在哪?只有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才能帮助你节约时间,更快速的抵达目的。

此外,你接收到的反馈必须是客观准确的,一个虚假的反馈,要它何用?对你没有任何帮助!正所谓“忠言逆耳”,真正客观的反馈,很可能是非常难入耳的!但你必须得好好听!

最后,一个反馈必须是具体明确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请私教的原因。因为教练会明确地指出,这个地方有问题,你的某个具体的动作需要改进等等。

一个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反馈,对你的训练没有任何意义。

练习就是反复做一件事情,目的是为了找出你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并且聚焦于在那些方面加强练习,取得进步。在这里,有效的反馈就像一个导航仪,不断提醒你该往哪走?并且及时纠正方向,最终到达目的地。

所以,如果资金充足,那就请个导师吧!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不断走出舒适区

关于舒适区需要重点说明。上图的同心圈一共有三个区域,分别对应:

舒适区(comfort zone):所谓舒适区,顾名思义,也就是很舒服的地方。这个区域完全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不会有特别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如果你每天都待在这个安逸的圈子里,哪怕你再忙,也不可能有新的进步。

学习区(learning zone):学习区处于中间区域,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外,但经过努力或他人的帮助,我们也能够搞的定。在学习区,我们往往会感到压力、困难,从而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但是在这个区域,自我的能力将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恐慌区(panic zone):都恐慌了,还说啥?这个区域固然是完全超出了个人能力的,就算你再努力,拿命去拼,也不一定搞的定。长期待在这个区域,会让人精神错乱、悲观绝望。

所以,我们说刻意练习,为的就是跳出我们的舒适区,不断在学习区内进行大量的练习,从而将学习区逐渐收纳为我们的舒适区,将恐慌区开发成新的学习区,也就是让我们的舒适区不断从中心往外扩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舒适区变得越来越大,个人能力也就越来越强!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学琴之旅。当初为了学吉他,完全从零基础开始,我让自己每天固定练习 4 个小时。因为还在学校中,一是时间充裕,二是身边有大神指点。

最开始「转换和弦」是我的痛点,算是学习区,通过不断练习,我熟练掌握,将它收到舒适区,但是新的学习区又来了,那就是「跟着节奏弹唱」。同样的思路,我还是通过每天不断地刻意训练。让自己找感觉,慢慢的,就像变成了潜意识一样。我丝毫不用思考,就已经跟上了节奏。我想,我的练习是有效的,而且用时很少!

是时候跳出舒适区,该让自己不舒服了!

# 刻意练习该如何实践?#

明确所需掌握的核心技能

选择技能相当于选择领域,稍有不慎,重头再来。这个过程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明确该项技能的价值。

也就是你学会了到底有什么用?有没有人愿意为你买单?

第二,结合自身的兴趣和擅长点去思考。

选择去做一项很不喜欢的事是非常痛苦的,如果长期这样下去,精神和情绪都会变得低沉、压抑。所以要做的事尽量是自身所擅长或者就是很感兴趣的,那最好了。但是,不要过分任由自身的兴趣来。

这件事需要你自己决定,别人只能给你指导意见。一旦决定了,就坚定决心,走下面一步。

制定具体有效的目标和计划

关于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提几点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一,最好能找到专业的老师,这样会事半功倍!少走坑!

第二,如果真的没有老师,一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找到该技能所需的重要知识点,然后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第三,先学好走路,再去跑。基本功一定要扎实,切莫心急!

刻意练习 10000 小时

四个需要注意的点,千万不能忘:

第一,每一次练习都要有明确的目标;

第二,需要做到绝对专注;

第三,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反馈;

第四,不断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将自己曝光

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增加竞争性,人都是好胜的,与人竞争能让自己保持一定的动机 —— 与过去的自己竞争、与 todolist 竞争、和同事竞争等。

不断反馈和纠正

我们都明白,反馈是为了更好的发现问题,然后不断调整自身的训练方案和计划,以走向正确的道路。

这里的反馈主要来自几个方面:自身发现问题并思考、他人的评价、老师/前辈的指导。

通过反馈来纠正计划甚至是目标,这是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 总结 #

最后,想以一个故事作为结尾。

20 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内森·米尔斯坦曾说:“有一次,我发现身边的人每天都练习很久,于是我问教授,我应该练多少个小时?他说:“重点不在于练几个小时!如果你单纯用手指练习,练再多的时间也是徒劳。但如果你用脑子练习,两小时足矣。”“我瞬间就明白了,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集中注意力,做正确的练习才对。”

刻意练习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但足以颠覆你的认知!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所以,你要相信,你也能!加油!

我是翔叔,一个风情万种、低调有内涵的暖男。希望与你们共同成长~

相关文章

  • 别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逐渐走向平庸!

    你好,我是翔叔。 人生就像掌纹,尽管错综复杂,却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10000 小时天才定律」火遍全球的时候...

  • 别在不断的优秀里,最终走向平庸

    战略是每一家企业的引航线,但是想确定一条好战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当你找到了一条好战略,渐渐走向领先地位...

  • 别在不断的优秀里,最终走向平庸

    别在不断的优秀里,最终走向平庸 ◈ | 威廉·德莱塞维茨 我们中有太多人把青春奉献给了四个字:“按部就班”。按部就...

  • 中国现代冷兵的发展——短兵格斗

    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与推移,冷兵器逐渐的从战场走向展间,走向大众健身的舞台之中, 练习兵器的人越来越多,而花法的练习...

  • 我是如何逐渐走向平庸的

    虽然我一直都是个学渣,但因为鬼点子多,在学校在老师面前还算混的如鱼得水。 一到各种校级活动,我就是那个挺身而出的人...

  • 最近在想我要不要上研究生?

    摘自于 斯坦福开学演讲:别在不断的优秀里 最终走向平庸 1.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在上班的时候,我们的价值不仅仅是...

  • Peak 读后感

    刻意练习,教会“平庸”的你如何走向卓越! 8月读的书是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

  • 斯坦福开学演讲:别在不断的优秀里,最终走向平庸[转]

    我们中有太多人都把青春奉献给了四个字:“按部就班”。按部就班地上了高中、大学,读了研究生,找了工作;按部就班地找到...

  • 逐渐平庸的我

    现在的我,比任何时刻都怀念初三,高四奋斗的自己。对,由于高三不好好学习,我去复读了。但是现在的我,感谢那个...

  • 阅读笔记(四)

    摩西奶奶说:在我不断走向老年,迈向生命终点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原来每一个人的生命旅途,最终的那段路程,只能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逐渐走向平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oj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