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993329/f100e36591b31a2e.jpg)
昨天周末傍晚天空飘着毛毛细雨,我一点不介意打着伞去体育场跑步。刚好看到一位妈妈带着两三岁的小姑娘在悠闲地散步,我听见小姑娘“咯咯咯”不停笑着,发出小孩子特有的天真烂漫的欢笑声。
我边跑边心想,估计没有哪个小孩子天生是愁眉不展、痛苦焦虑的吧。相反我们凭直觉及生活经验就能意识到,绝大多数小孩子都具有天真快乐的天性,他们天性喜乐开心、放松快乐,只要稍微逗他们一下,他们就会咯咯咯笑个不停;即使没人逗他,他们自己也会开开心心地玩耍。
而只有成年人才会有那么多不开心、痛苦焦虑、甚至抑郁绝望的内心感受吧;只有成年人才整天吊着一副哭丧脸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就像僵尸一样呆板僵硬地活过一天又一天。那么为什么人会“越长大越孤单、越成年越痛苦”,不断地丧失天生开心快乐的天性呢?
伟大的美国心理学家萨提亚女士曾经说过,迄今为止我们每个人活到现在都付出了他所能付出的全部努力。换句话说,几乎我们所有人都想要把自我人生尽量过好,都不想过得不开心,但很多人即使付出了百分二百的努力,却依然把人生过得支离破碎、痛苦焦虑、不见起色。
其实我们很多人的生活深受自身无意识情绪及固定化思维框架的深刻影响;我们虽然一直很努力、很认真地想要把日子越过越好,但再怎么努力都很难突破那些我们根本意识不到、却对我们人生起着决定性影响的无意识思维框架与情绪陷阱的束缚;大多数时候反而越努力越挣扎,越会陷溺其中无法自拔。所以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其实是增加自我觉察力,清晰洞察自我生活中诸多无意识情绪、思维及行为束缚。能够清晰发现问题根源,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加拿大心理学家戴维·凯斯勒(David A.Kessler)在《被绑架的心灵》一书中详细论述了那些深受心灵困扰及情绪桎梏束缚之人的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简而言之,那些人的思维及情绪都被“俘获”了,陷入了持续自我强化的神经通路死循环之中而无法自拔。书中提到,“俘获理论包含三个基本元素:注意窄化、行为失控、情绪失调。”那些生活中遭遇焦虑、抑郁、强迫、恐惧、疏离、绝望等严重消极情绪困扰的人,通常都是因为深陷“注意窄化”的自我神经通路死循环之中;他们越是过度关注自我内心的痛苦焦虑、绝望抑郁之类,越是会像深陷流沙一样,引发后续越来越严重的行为失控与情绪失调,从而导致消极情绪、思维与行为之间的无尽恶性循环。
那么如何走出这种恶性循环呢?戴维·凯斯勒在《被绑架的心灵》一书中提到了不少很实用的方法,比如通过跑步运动、正念冥想、自我觉察以及加强与周围亲人朋友之间的互动交流,谋求他人的情感支持与心灵抚慰之类。本质上诸多方法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增加自我觉察、自我关怀与自我醒悟,一点点清醒意识到自己正深陷负面消极情绪及恶劣心境的神经强化回路之中;并能够在清醒意识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新行动、新选择,从而一点点从消极情绪、思维及行为三者共同构筑的流沙陷阱中挣扎地爬出来。
这些东西说起来都特别简单,但要真正走出自我消极情绪、消极行为及消极大脑神经通路长年累月构筑的死循环陷阱,却不是一朝一夕或立竿见影能够气色的。我之所以特别关注这些心理学书籍及相关理论,也实在是因为自己多年来深受强迫焦虑等消极情绪及思维模式的深深困扰。我感觉要想真正走出来,就像小孩子一样重获自由快乐天性,一方面还是要勇敢面对当下现实,尽可能敞开心扉接纳、觉察自我内外在身心状态;另一方面则是要更加勇敢无畏地选择新行动、新作为,而不是由着性子在消极情绪怂恿下放任自流、采取消极作为之类。
我们每个人本质上都是通过外在行为而持续自我塑造人生命运的,行为才是改变自我人生的第一推动力。我们通过外在行为了解他人,其实也是在通过外在行为认识及塑造自己。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每个人内心的想法、情绪、思维等都太过复杂、每天变化万千之类,我们无法做到时刻响应每个情绪、每个思想、每个观念;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的自由选择权,积极选择自己要实践的那些真正有益人生、符合向上向善价值观的思想观念、情绪动力等,引导自己采取若干新行动、新作为。
长期坚持下去,你自然而然就会走出过去消极痛苦的人生死循环,你的人生一定会逐渐得到优化改善,你一定会活得越来越开心自在、重拾快乐自由天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