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最后一个”不是指最后一个被审批入伍的,而是泛指2017年停招前未毕业或刚毕业的国防生。我的大学同学大波就是其中之一。
/1/
每个群体里都有那么一小撮人,总是作为众人调侃的对象,或是作为背黑锅的理想人选,再者就是在心中怒火无处宣泄时第一个想到的撒气桶。很不幸,在军队体系内,国防生就是那“一小撮”。
大波在大四消失了3个月,听说是去真正的军队“见习代职”,联想到这小子阳光乐天的性格,再加上会拍照,能写文章的BUFF加持,一定混的不错。想到我们还忙着考研,找工作,心里还挺羡慕这小子的。
转眼,到了回学校的日子,许久未见的大波脸上没了往日的喜庆,转而是一种成人脸上才有的“沧桑感”,不客气滴说,看上去老了一截。老规矩,还需一饮三百杯。
饭桌上,借着酒劲,大波诉说了见习代职的辛酸。在学校了穿军装,威风,到了军队穿军装,惭愧,这种惭愧最开始不是自己给的,是周围战友给的,国防生自打毕业分配起,身上除了授予的军衔,还附加着“授予”一些标签:关系户/书呆子/软蛋/能力差/拖后腿等等;终于混熟了,有了自己的交往圈子,惭愧感愈发强烈,这次是来自自身,因为到了部队才发现,自己大学的专业真的一无是处,体能也好,技能也罢,通通比不上班长,加上四年时间都在大学校园度过,对于部队的规矩了解几乎为零,首长之所以不怎么批评,完全是因为他们只是去“见习代职”,过了3个月与自己半毛钱关系没有,何必去费口舌?
听着大波的诉苦,我竟不知道怎么安慰,毕竟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军队是神圣又神秘的,我没有资格去评论,只是隐约觉得不合意对于初来者是正常的,此时我感觉大波“沧桑”的外表下隐藏了一颗脆弱的内心,俗称“矫情”,但这又与我印象中的那个“阳光乐天”的大波不同。
/2/
分别总是在6月,夏天的风中都能嗅到分别的气息。我身边好多情侣分手了,学校的国防生们大多也经历了“分手季”,意外的事大波和女朋友恩爱如初,最后才知道,大波由于综合排名靠前,选单位时选了一个离女朋友家很近的后勤单位。我替他高兴,也感到一丝惋惜,因为在我眼里,大波体能很优秀,1米8多的个头,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一名优秀的军人。这样的人不去野战部队去后勤单位是不是有点屈才。当然,这也仅仅是一个局外人的看法。
事后,和他聊起,他说,并不是自己贪图安逸,而是他放不下。
那是两年前,至今为止我们最后一次喝酒,见面。
/3/
又有大半年时间,大波“失联”了。
再次联系是在2017年农历春节前,那时我在读研一,寒假在家,据他说是在哨所“修仙”,春节要搞晚会,恰巧他有经验,于是便上演了一出“道士下山”。
晚会很成功,结果是大波从没信号的哨所搬到了有信号的营区,开始了正规化生活。我们的联系恢复了,我们的故事也能继续了。
问道当时为啥在哨所呆了那么久,他云淡风轻地说,一起分配到单位的有8人,2个带新兵去了,1个直接在车站就被接走“借调”了,剩下还有2个女同志,2个军校生,1个国防生就是大波,单位领导让大波先“适应”部队的生活,所以就到了哨所。
后来,单位领导觉得另外一个兄弟更需要“适应”,将另外一个派到哨所,直到第二年这位领导转业才下来。
/4/
大波最近春风得意,领导交待给他的几项任务全部保质保量完成了,得到大家认可,可以说是站稳了脚跟;
大波最近很迷茫,通过做的事发现,自己不上大学也能把事做好。
那么问题就来了,高考年级第一的他为什么上大学?换句话说十年寒窗苦读只是为了证明不读书比读书还有用?
他很矛盾,我听了也替他发愁。发愁是没用的,生活还要继续。
年底,他们单位有一个工作刚满2年的干部选择按义务兵复员,放弃干部身份只为博得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去。大波心动了。我暗暗替他算了一笔账:假如他在单位干上10年,10年后他34,在那里可能也只是混成个小干部,手里并没多少权力;假如他回到地方,有学历,有激情,情商高,性格好,这种青年前途无量啊。大波面临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抉择,他纠结了整整2个月,期间和关系不错的领导聊过,那位领导语重心长劝说,能早走就走吧;他和父母探讨过,父母还是希望留在那里继续干;和我聊过,我说了一句正确的废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最终,大波同志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要继续考研。这里有个小插曲,我俩在学校同一年考研,他成绩比我高整整20分,只是当年国家出台了一项政策使得那年他选的那个热门学校的冷门专业报考人数暴涨,他的成绩按往年看是稳上的,但他落选了;我则是在本校继续读研。他想调剂到地方高校,是个985,但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也为了早点挣钱补贴家用,他放弃了调剂,到了现在的单位,决定继续考研,俗称“二战”。
/5/
今年大波一直在准备考研,同时认真工作。直到到了毕业季,该报新学员需求计划,国家又出台新政策,国防生毕业的可以选择回到地方,不交违约金,不承担违约责任。大波算了一下,如果当时自己去读研,今年也该毕业了。可是世间没有后悔药,唯有通过努力实现理想。
大波工作短短2年,也是处在改革中的2年,像他那样内心波动的人很多,像他那样想好好干,干出一番事业的国防生也多。他在纠结中成长,在矛盾中进步,过程有点曲折,但一直在前进,我佩服他。最近他想通了,在哪工作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顺心,军队的环境已经很不错了,是个靠实力说话的地方,品行好再加上实力出众,到哪个岗位都会发光。大波工作以来处理了很多棘手事,也完美解答了几次“送分题”,得到了历练,同时还有一个好身体,这很让我羡慕。大波的故事还在继续,最后一个国防生,有迷茫,但不会一直迷茫,要争做优质股,前面20年师哥师姐们留下的火种还要传承,军队国防建设的脚步更是一刻不能停,向他致敬,向所有为这个国家奉献的同志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