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一条能够切实表达人类生命过程,人类行为结果的自然法则。既然是自然法则,必定有对应的科学依据。
曾经看过一篇媒体报道,英美两所大学在神经化学领域的研究中发现了这一现象: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系统:即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而正向系统被抑制住,身体机能的良性回圈会被破坏。所以正直善良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长寿。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长达五年的科学实验,科学家们调查了423对上了年纪的夫妇,让他们给予他人物质上及其他力所能及的帮助,以及配偶间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研究结果令所有心怀善心的人感动:给予别人物质上及举手之劳的帮助能使致死率降低42%,而给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也能使致死率降低30%。
更多不同的科学实验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正直善良、心怀善念、乐于助人能令生命健康喜悦,而虚伪狡黠、自私自利、心怀恶念会让机体组织失衡与病变。
这些在生理、心理医学领域中的发现,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古籍中都有系统的阐述。
群经之首,中国最早的自然哲学和人文科学的理论基础,《易经·坤卦》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道德经》中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道德体系的创始人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出“仁者寿”,又在《礼记·中庸》云:“大德必得其寿。”
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上讲:“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以其德全不危也”
相传活到141岁的唐代药王孙思邈,就非常注重善心善念、人品道德在养生中的价值和作用,他在其巨作《千金要方》中说,“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延年; 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意思就是:养生在于德行。德行兼备,虽不吃药也可以长寿;德行不足,虽服玉液仙丹也不能延寿。
孙思邈说:“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凡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射名利,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败筋肉,血气将亡。”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古训流传了几千年而不衰,一直被奉为为人处事、笑对人生的圭臬,既有医学、心理学以及人文哲学的科学解读,更有数之不尽的实实在在的例证。
中国有个成语“衔环结草”,用来比喻做人要懂得知恩感恩、以德报德,也正说明善有善报,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多行善事就等于给储藏了黄金买不到的福报。
“衔环”典故出自《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东汉时期,有“关西孔子”之称的名臣杨震的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您的仁心仁德救了我一命,让我心怀感激。”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暇。”后来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囿于篇幅,只是试举一例。其实,除了正史的记载,善恶有报的书籍在人文科学、儒释道教、民间信仰中一直广泛流传,兴盛不衰。这些书籍被称为“劝善书”,以大量翔实的实例,证明善恶有报的真实性。
行善积德,善恶有报,并非迷信,这是人类社会、人类文明的自然法则。人类社会只有在互爱互助、互相关怀中,才能不断走向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无数的科学实验和真实事例证明:一个侠义为怀的人,一个宅心仁厚的人,一个乐善好施的人,他们的善行不仅是会对他人带来直接的帮助,而且对自身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都会产生积极而正面的影响:自身的社交能力、人际关系、口碑、声誉、信任感,正面情绪以及认真积极的处世态度等都会全面提升。这些行为的付出显示:“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秘密,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浑然不知……”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唯一可能的幸福”。
相信善恶有报,就是相信人格的力量,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情义,相信人世间的真善美,同时也是在用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回馈大自然,向外界表明自己内心世界的坦荡、光明、乐观、向上,人格修为的豁达、开朗、仁义、阳光。感恩的心态将用来传达生命对大自然保持的谦卑,回馈的决心将用来完成生命对历史使命的承诺。
体会善恶有报的真正内涵,相信善恶有报所产生的能量,就能够自然地感应到天地之间的正气浩然,提升人体内部的精气神。正如医学古籍中讲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生命自然健康长寿,精神自然神采奕奕,人缘自然顺风顺水,人生命运也自然走向光明的坦途。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