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说:“是不是跟爸爸关系特别好的女孩子更能自然地索要宠爱?我跟我爹不亲密,从小不知道被疼是什么感觉,长大后别人一对我好我就不自在,非得反过来保护对方才舒服,跟猫撒娇都比跟人撒娇要自在地多。我嘴上一直说要独立要牛逼没对象也活得特飒爽,但被疼爱的感觉到底是什么呢,真想知道。”
朋友也曾跟我我描述了一个场景,有一次她跟父母出去办事,看到街上的女孩子因为天气冷的原因一直牵着爸爸的手,她说她看到后鼻子顿时一酸,特别难受,长大后就再没有与爸爸手牵手,更别提撒娇了。
传统观念里,妈妈是孩子的养育者。但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爸爸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父爱的孩子,在性格上会更加完整,对世界的认知也会更加完整。
一、影响女儿的择偶标准
很多女孩认为没有与爸爸的亲密关系和疼爱的话,比较难跟异性轻松自然相处,会给自己套一个厚重的壳子,爱逞强、不会撒娇,凡事亲力亲为,不会想要麻烦别人,对于被关注、被爱护这样的事自然会感到陌生,不能接受。
爸爸是女孩生命中出现的第一位男性,她对男性的最初印象都源于父亲,当父亲真诚地面对孩子时,女孩也将学会尊重男性,平等地对待男性,从而在于异性相处中更加自在。
在我印象中,爸爸好像是无所不能的。家里什么东西坏了,他都能修好。什么棘手的事情,他都能妥善的解决好。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他让我起码衣食无忧,我想做什么、想要什么,只要他觉得是对的,对我有帮助的,都会尽可能的满足我。
这让我在心中暗暗设立男友标准,一定要像爸爸一样,有担当、有能力、体贴等优秀品格。所以很多女孩在抱怨为什么找不到男朋友时会说,再也找不到一个像我爸一样对我好的人。
二、影响女儿的性格
我从小因为妈妈身体不好,爸爸一手把我带大,他经常说小时候我最常坐在他的肩头带我到处去玩儿,上了大学后,爸爸只要到我所在的城市出差,就一定会来看我,带我去改善生活。
刚工作的那段时间,一个人生活在出租屋里,恰好新闻媒体上接连不断爆出女大学生失联被害,爸爸要求我每天晚上11点必须跟父母通电话,这样就可以确定我是否安全。现在回到父母身边,没事的时候晚上便会牵着爸爸的手,全家一起走路锻炼聊天,分享工作生活的趣事。
可能有人会说你这是从小在温室里长大,没有离开家的小公主。我室友后来也有跟我说,第一次见到我知道我是独生子女后,觉得我肯定是那种蛮横无理的,有公主病的女孩儿。接触后,其实发现我并不是他们想象的样子,并没有大小姐脾气,爱耍小性子,反而比非独身子女性格还懂得照顾人。
现在想来,这种亲近关系带给我的是独立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看事情乐观积极,遇事独立思考,做自己的决定,与人相处不扭捏,坦诚以待。
三、帮助女儿发现自己的价值
我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报道:一位来自加州的38岁的父亲,经常带他9岁的女儿一起出门,并希望可以制造出“约会”的场景。
“她在这个年龄阶段拥有的完全坦率将不会一直保持下去。”这位父亲说,“而现在我有爱她或远离她这两个选择。如果我选择现在无视她,那她将来就不会来向我倾诉她遇到的困难。我希望这些特别的‘约会’可以帮助她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她不需要从一个无法像我一样给予她足够尊重的男孩那里得到关注。”
很多时候爸爸在家中往往扮演的是一个权威者的角色,而不是教育者的角色,较少与孩子进行交流。由于性格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他自以为子女可以感受到他的关心爱护,却给孩子一种错觉,认为爸爸是不是不喜欢他。少年时期的女孩都特别敏感,有什么心事都闷在心里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不会向大人吐露心声。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当时室友很不能理解为什么我每次和爸爸打电话能那么开心,在我印象中,她们提及妈妈居多,很少提及爸爸,偶尔听到和爸爸通话,也是公事公办的语气,三言两语就挂断了,她们告诉我一直以来和爸爸交流的次数屈指可数,如果单独把两个人放在一个空间,那也是相对无语,尴尬万分。
所以,如果一个女孩有个善于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护的爸爸,那真是她最大的福气。
著名作家梁凤仪曾写道“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中国老话讲的好:子不教父之过。如果说,母亲给予孩子的更多是爱,而父亲给予一个孩子的不仅仅是爱,还有品质和人格。
网友评论
刚工作那一年,我去了外地,我爸托一个伯伯照顾我。有一天去他家路上下起了大雨,我们赶紧往回跑,伯伯很自然的拉起我的手,陪我一起跑。当时我感觉有些别扭,可也许,那才是我欠缺的父爱的感觉吧……
最后,我想说,缺爱的姑娘真的容易婚姻不幸福,比如我,不过现在我能够与过去和解了,也慢慢好起来了。
小时候妈妈忙是我爹把我带大的所以一直和爹比妈亲⁄(⁄ ⁄•⁄ω⁄•⁄ ⁄)⁄
决定转发给我爹看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