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李继迁

作者: 阿录0502 | 来源:发表于2023-04-03 06:51 被阅读0次

李继迁本姓拓跋氏,银州(陕西榆林米脂县)人,出身党项族平夏部,银州防御使李光俨之子,宋朝曾赐名赵保吉。

李继迁是李继捧的族弟,据说他生下来就有牙齿,勇猛彪悍,颇有智谋,十一二岁时就射死过老虎,当时的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就是后来的李克睿非常喜欢他,授他做管内都知蕃落使。

李继筠(李克睿之子)死了以后,定难军节度使本该由他的儿子当,可李继筠死得早,儿子太小,实在难以担当如此重任,众部下就把他的弟弟李继捧推举为代理定难军节度使。

李继捧的族叔李克远对他当定难军节度很有意见。李克远生性彪悍,在李氏集团内部也算是个强权人物。李克远自己想当定难军节度使,他认为李继捧嗣位不能服众,于是和弟弟李克顺整顿兵马,准备偷袭夏州。

夏州是李继捧的统治中心,李继捧得到两个叔叔准备偷袭夏州的情报,吓了一跳,他点集兵马,在城外埋伏。

李克远和李克顺进入李继捧设置的伏击圈,战败而死,部下也或死或降。

平叛虽然胜利了,但李继捧仍心惊不已:连叔叔都不值得信任,何况其他人?

太平兴国七年(982)三月,李继捧的族父,绥州刺史、西京作坊使李克文向宋太宗上表,说李继捧不应当承袭定难军节度使的职位。

他请求朝廷派一个皇使,和他一起到夏州,诏令李继捧到京师朝见天子。

收到表章,赵光义很高兴,当即下了一道圣旨:李克文和宋将尹宪同知夏州,李继捧入朝觐见。

在李克文和朝廷使者的天天催促下,李继捧只好无奈地率领家属,跟着皇使到汴京面圣去了。

李继捧到达京城后,赵光义亲自嘉奖,赐其白金千两、帛千匹、钱百万。

李继捧十分感激,他表示族中叔弟对自己多有不满,自己不想再待在夏州了,愿意献出银、夏、绥、宥、 鹄五州之地,留居京师。

于是赵光义令其族人全部迁居京城。然而有一个人不高兴了,这个人就是李继迁。

李继捧入京献地这一年,李继迁20岁,他不想迁居京城,于是就召开一个秘密会议,到会者有他的弟弟李继冲,亲信张浦等。

李继迁说:“我家族祖先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超过三百年了,父兄子弟各居州郡,雄视一方。皇上下诏令我宗族全部都到京城居住,去了的话生死就由不得自己了,我李氏家族存亡也就未可知了,怎么办?”

李继冲说: “虎不可离于山,鱼不可脱于渊。我们现在可以乘夏州没有防备,杀了宣诏的使者,占据绥州、银州,大事可成。 ”

但是张浦却不同意这样做, 他认为夏州一旦发生事变,己方未必能胜,不如暂时逃避漠北,再联络豪族大姓,卷土重来。

李继迁同意了张浦的说法,他假称自己的奶妈死了,要到郊外去出葬,暗中把兵器盔甲装在棺材里,与家人亲信等几十人逃到距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斤泽(今内蒙古自治 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南部) 。

地斤泽川原辽阔,水草丰美,很适合放牧。李继迁逃到地斤泽后,拿出祖先拓跋思忠的画像进行鼓动,跟随他的部众渐渐多了起来。

李克文赶走了李继捧,如愿以偿坐上了知夏州的位置。可他还没高兴多久,赵光义又下了一封诏书,命令他和绥州刺史李克宪入朝。

李克文极不情愿地奉诏进京。李克宪拒不奉诏,宋使袁继心给他来了一顿胡萝卜加大棒式的说服教育,他考虑良久,也妥协了。

这一年的十一月,宋太宗授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把他的族叔族弟等十二人也一并封了官。

李克文和李克宪入京后,党项部落群龙无首。党项人本就彪悍,少了有威望的人管制,很容易闹点事情出来。

夏州知州尹宪是一个粗人,武略有余,文谋不足。他看到党项人闹事,就亲率部队去镇压,杀了几百个党项人,掳获几万牛羊。

这一下捅了马蜂窝,党项人被彻底激怒了,夏州一时大乱。赵光义只好又派李克文继续担任夏州知州,对党项人进行安抚。

然而这时候的补救显然迟了,因为李继迁已经利用夏州大乱这个机会,大肆招兵买马,扩张势力,磨刀霍霍,准备对宋朝开始武装进攻。

(资料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人物:李继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zl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