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从没真正上过中文系课程的人,对大学中文系妄加议论,其实是不对的。但抱着对这一特定专业强烈的好奇心理,这一两年中,我在平台里关注了一些中文科班出身的作者,阅读他们写的文章,观察他们谈论问题,从中揣测他们所接受的大学教育,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这篇文章,就是有关此一观察结果的,是一篇谈话,也是一份简短的报告。
今天的大学中文系怎么了?我想这不是中文系本身的问题。它关联着侧重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中文系只是浸泡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带上了“现代性”的油漆味。至少我们所看到的中文系,不再是近代历史记载的那种中文系,不像曾经北大的中文系,也不像曾经西南联大的中文系。我们身边的中文系,既是一种放养的中文系,也是一种很经济的中文系。在中国的大学里,价值观混乱而又僵硬,每一种解释与传说都没有可靠的源头和可信服的理据。天性浪漫的中文学子正是这些价值观混战中的牺牲品。他们的蜕变告诉我们,幼稚的浪漫主义最接近于实用主义,而且是盲目的实用主义。
这种盲目并不是自发的,而是获得的。今天的社会很好地运用“盲目”来规训年轻人,以便于管理。意识形态的强大使这些稚气未脱的国家栋梁不堪一击,他们自私利己,不愿意团结抵抗。纵若单刀赴会,又绝没有相对应的觉悟和胆略。“中文系精神”的最后一道防线掌握在教师手里。可惜的是,这些或老或少的为人师者有着一颗饱学的头脑,却没有一份独立的决心。学子们道听途说来的“残酷现状”在他们老师的口舌与表情中纷纷得到印证,这就加速了中文系的集体堕落。
所以中文系变得越来越好看了。他们所培养的都是量产兵,而且都是文艺量产兵,不单会吹拉弹唱,能握毛笔,会说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还能当小秘,执教鞭,做审稿,搞出版,外出采访,写广告文案。出息一点的,还会拿捏把关者的口味,编排恰如其分的文章,还能经营关系,猎取各种文学奖项。上大学的时候亲戚朋友老师学长们都说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难,出来了才发现自己什么都能干。
有趣的是,这些事情你不上中文系也能干,或者说,只要是个健全人就能干。社会流水线的运作本来就需要大量识字的“无专业”人士,中文学子恰好填充了这类缺口,竟也意外地发现自己“专业很对口”。今天的大学中文系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无专业”人士,却还满不在乎地照常开门经营,并以公布高涨的就业率为乐事。对于文学的看法,很多学子经历了情怀期、情感期,最后成功进入情绪期。文学没有给他们送来诺贝尔奖,只递过来一瓶廉价的万金油。
只能说,这个专业本身就是个不争气的专业。大学学科设置确实面临着社会需求的筛选。一些“不实用”的专业被淘汰掉,另外一些专业本来也应该被“淘汰”,苦于历史悠久,尾大不掉,就只能做一点不动声色的权变。中文专业就是这种专业,它在不断地被改造成各种时令专业。可以想象,一百年后的中文系将会与今天大不一样,却共用着同一个名称。在中国,这个专业还有个兄弟,叫“新传”。“新传”这个名字也是个奇怪的组合,新闻学和传播学是迥然不同的学科,看起来倒像连体婴。很多忌惮新闻学太热门的学生,只能转而报考相对冷门的传播学,毕业之后,却还是从事新闻业。社会需求模糊了学科之间的差异,这就是实用主义的真实例证。
中文学子的噩梦从大学一入学的时候就开始。我们很难想象,“文学理论”这门最晦涩艰深的学问竟是中文系低年级课程,而大四最后一门课,则是毕业实习。进大学难道不是为了做学问吗?做学问难道不应该由浅入深吗?那么,毕业实习难道也是做学问吗?就算实习也是必要的学问,那么是毕业实习难?还是文学理论难呢?更加吊诡的是,那些思维水平仅能应付考试的学生们所面对的所谓“文学理论”,却又是一本标榜“客观”,实则杂乱独断且让人昏昏欲睡的文论教程。结果就是,初学者们裸身入门,直接被残忍地抛进狼群中。难以估计,有多少好苗子就这样被扼杀了。
社会上的人对中文系的误解加大了这一暴击程度,他们以为中文系就是培养作家的,或者摇笔杆子的。这种误会直到近几年才有改观,因为眼下很多身价过亿的写手都不是学中文的。所以又有很多人开始质疑中文系,说中文系竟然不培养作家,那么还要中文系干嘛?这种执念从网上一些人的议论可以清楚地看到。比如前段时间有关南大中文系教授沈阳的新闻铺天盖地,于是有人翻出沈阳写的文章,说中文系教授写的文章这么差!在他们心目中,中文系教授的文章就一定得写得好。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去当作家拿版税,而要把暴利让给别人,自己跑去教书呢?如果他们是这样清高伟大的人,又为什么要跟女学生亲嘴并且搂搂抱抱呢?
实际上,社会对中文系的误解,就是中文系尴尬困境的原因之一。对于大学中文系来说,它的主要生源就来自社会。目前还没听过有专门的青训营,把文学教育真正从娃娃抓起,从一出生就手把手教孩子研究文史和理论的。很多学子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前,都以为这个专业就是每天风花雪月、吟诗作对,抑或读读散文,写写小说。而他们的家长对此误会想必更深。大学批量接纳了这些对文学抱有错误幻想的莘莘学子们,最终似乎也无力改变他们的成见。真正打破他们幻想的是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可惜幻想破灭之后,也没机会得到正确的重构了。
讲台之下的人不懂文学,又莫名其妙地装出求知若渴的神情。讲台之上的人比他们懂一点,但又缺少足够的激情。这样的课堂让人没有信心了。他们在进行着一场不激烈的尔虞我诈,学生在不知情的状态下,与老师互相配合着混混日子。这样的课堂,中文仅仅作为一种“指定内容”存在着,除此之外,它与其他专业并没有不同。大家汇聚成一股浑圆的惰性气体,这样的空气下,怎么也擦不出思想火花。
最后,思想理念还得由课外生活来传授。于是,那一个个饱读高雅诗文的脑子,写出来的都是很“营销”、很“市场”的文字。笔者本科专业就是市场营销管理,而当我发现那些“中文系们”说出来的话,都可以在我以前的专业课里找到理论依据时,我感到难过和惋惜。大学里走出这么多厚脸皮的人,懂得在恰当的时机摆出他们骄傲的文学学士、硕士,甚至博士文凭,但满口竟是营销学垃圾,我越是对他们那一套说辞感觉亲切,就越觉得这帮人面目可憎。
这些人大都不学无术,因此对自己的专业没有起码的尊重。因为不了解,所以也不谨慎,因为不谨慎,所以喜欢侃侃而谈。我们很容易从他们口中了解中文系的现状,但这些资料全都在他们话语的空白处。他们中有一些尖子,采取精致的变通策略,慢慢成了“文油子”,活跃于各种需要执笔的场合里。他们的文字全是肉,没有骨,恰好符合当今这个不爱咀嚼的时代。另一些人业务水平没那么高,烹不出原汁原味的鲜肉。可是没关系,酱油是现成的,辣椒是现成的,就算肉是变质的,调料的辛咸足以掩盖一切。
这就是中文学子们的出路,路不可谓不广,但都是歧途。或者说,也不算歧途,只是他们后来走的那些路,每一步都在反证着大学四年的荒芜。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就有人在讨论,读大学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相当古老了,几乎仅次于斯芬克斯的谜语。有一些说法经过几番辗转,从我的同学那里脱口而出:读过大学的人,思维方面跟没读过的人不一样。当时我将信将疑,却没有找到更好的解释。今天我看着平台里一个个大学生,中文系的大学生,有些甚至是北大北师大出来的名校生,我越来越确定当时那些“答案”的荒谬。
一个社会里总是需要一帮理想主义者,才能冲淡一些功利的浊气。这个任务本应落到中文系肩上,也包括艺术专业。人文的力量鼓动我们追求完美,而不是向一种有缺陷的现状作全面的妥协。即便完美只是天方夜谭,但没有这种向前的力量,社会不会有发展。哲学和历史也自带类似的任务,但它们负责更加理性的部分。感性的,通俗的,柔和的,与大众沟通的部分,由文艺来承担。大学应该教给这些学生以勇气,崇高和虔诚,就像一百年前,先辈们所做的那样。在我的朋友中,也有一些人依然身怀这种朴素的精神,我们的确拥有一部分优秀的、有“中文系精神”的个体,可是我们没有这样的集体和机构了。写到这里,我发现这篇文章的标题是错的,今天的大学里,没有中文系。
网友评论
本科时期中文系可以大致分为汉文和汉教两个方向。汉语言文学侧重语言和文学简介,而汉语国际教育教育侧重对外汉语教学。本科时期,基本都是基础教育,有点像打基础。而真正的研究从研究生阶段才算开始。研究生阶段,中文系会进一步细化,大概有古典文献学、训诂学、文字学、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音韵学等吧。可以看的出来,这些都是偏学术性质的。
而你所谓的那些写作、写手,他们即将分化到影视文学、编剧、秘书学类,有的学校还会专设写作班,他们是搞创作的。
当然了,纯种搞研究的业余时间也会写写小文章,码个字啥的,没办法,只是喜欢或者增加点外快(谁不需要吃饭呢)。在自媒体时代,写作的门槛很低,人人都能插上一脚的事情上,请不要苛责那些搞学术的同志们。
提到那些生活作风败坏的学者,不可否认,确实存在。不过这是各行业都会有的,不要专指中文系好吧~_~
另外,有没有翅膀算是个主观因素吗?你这比方打得让人不知道如何评价....
你的生活里有爱吗?
说实话我挺佩服您的,能感受到您拥有很强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能力,确实有些问题是根深蒂固的,需要去揭示,去反思。您作为他专业的人士能对此表示忧虑还专门做调研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评论我都看完了,有的让人倍感欣慰,有的却叫人伤心。相信您既然发出了声音,也是做好了被批判、被反驳的准备。
目前没谁能拿的出一个更好的方案,这是最现实的事。
其次,从你的文笔中,我只看到的吐槽和批判,并没有看到任何有价值的证明和论证,所以文章总体偏向与一种主观主义的表达,缺少说服力。
第三,文学的发展必定是跟时代背景紧密相关的,这跟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如出一辙,当今太平盛世,而文化泛滥却没有主心骨,这不是靠中文系就能改变的。
最后,你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好几个观点甚至是一针见血,但是不得不说你的表达能力太差,根本讲不清楚这些观点。全文都靠一种虚无的辞藻来堆砌,外行看起来觉得厉害,实际上漏洞百出。
最最后,我自己也不是什么作家,所以我真的没有喷你的意思,只是单纯的就你这篇文章写下我的评论。你能有这种反思精神真的是难能可贵的,加油。
我想说的是
我们这些人活该被饿死🙃
我是个有理想的人~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说起昨天看一本小说,里面情节段落有关于~不忘初心~这类容的,那个能告诉我,每个人的初心是啥😂😂😂
所以你说的是那类?天才随便,圈养也行放养也可。
读者爱读就读,鲤鱼们为了工作自然只好多刺。
学校无论如何是量产,这是它的本质,谁会责备树长叶子,风没有肉?
写着写着忘记要说啥了~~大汗~😂
想想看~如果你的观点竟然和大家的观点都差不多,多可怕。
只是「一个社会里总是需要一帮理想主义者,才能冲淡一些功利的浊气。这个任务本应落到中文系肩上,也包括艺术专业。」有失偏颇,理想主义者从来都是按照个体划分的,怎么会按照专业来分......不过从根源上讲,这也是国内现代教育的歧途——多少学生是出于对文科的热爱而弃理从文?又有多少学生在报考中文系相关专业时真的对其有所了解?
想起之前饱老师说过的,现在很多工科学生连起码专业相关的动手能力都没有,也是一种悲哀了。
但反言之,失去了有激情有思想的学生也不是好事,现在大家看到的事证明了这一点,至于为什么有这么严重的分化,值得我们思考,但社会一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